bbs.ebnew
标题:
治理雾霾,能不能如中纪委反腐那样立竿见影? 新华网 【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4-2-27 17:28
标题:
治理雾霾,能不能如中纪委反腐那样立竿见影? 新华网 【转贴】
新华网
【雾霾追问
4
】
治理雾霾,能不能如中纪委反腐那样立竿见影?
作者: 卡娜卡 关注 于
2014-02-26 08:56
发表
【导语】覆盖中国
1/7
国土的严重雾霾正在持续肆虐。雾霾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治霾也非“朝发夕至”就能解决。治理雾霾,考验的是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近日,政府部门所采取的提高预警级别、限制工厂生产、发布污染排放数据等“斗争”办法,让人看到了政府在应对空气污染方面开始“动真格”。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政府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上如有中纪委反腐那样的力度,国人“立即看到蓝天”的愿望或许也能很快实现了。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来说说
>>>>>
政府部门的服务主体不是上级,而是公众
雾霾之害久矣,追责雾霾从何而来,也似乎并未停歇过。环保部门要么把罪魁祸首归责于不开眼的老天爷,要么便是归咎于路边的烧烤摊,甚至厨房炒菜也可以成为问责对象。此次因为雾霾问题市民告环保局能否被立案,能否胜诉,都不乐观。但即便不能胜诉甚至法院不受理,“雾霾之诉”仍有不小的意义。首先是一种责任以及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提醒:政府部门的服务主体不是上级,而是公众。只唯上,不唯法,更不唯百姓和公共利益,老百姓有一天可能要找你算账。随着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的不断进步,司法改革的深化,民众依法制约政府的力度、有效性将越来越强,今天不立案、不能胜诉或法律规定不够明晰,明天就可能不一样;一个人的诉讼或人微言轻,如果很多百姓都无法忍受环境污染之苦,并寻求法律途径的求解,再有民间环保组织跟进,力度也会不一样。【查看详细
>>>
】
政府的环保政策怎样才能真正硬起来?
落后产能必须淘汰出局,但为什么总是淘汰不了?城市理应多些绿地,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总是钢筋水泥?党政机关理应在公车使用上作出表率,但我们看到的却总大排量豪华公车满处跑?政府的环保政策要真正硬起来,但为什么总是硬不起来?很简单,就是因为说了太多的“人人有责”,没有从法律上建构起共同而又有差别的责任体系,影响雾霾天气的汽车和工业排放增加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在此背景下,呼唤“从自身做起”,得到的常常是是“独善其身”,出行就戴上一个口罩,呆在室内就增加一个空气净化器。【查看详细
>>>
】
治理雾霾需破除市场和计划的“双重失灵”
来源:东方早报
雾霾重新来袭。
对于中国而言,环境领域的“去计划化”将成为治理雾霾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无法向西方学习和借鉴的。
因为,西方在其环境问题的初始阶段,市场便已经发挥着配置资源(环境要素)的“决定性作用”。因而,表面上看,他们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事实上,应该换一种说法,他们在环境保护上走的是一条“先市场失灵,后政府干预”的路径,必须注意,在西方国家,环境领域内“政府干预”的对象是“市场失灵”,而我们呢?则是取了后面一段,即“政府干预”,譬如通过专门的行动计划、环保专项来介入环境的管制领域,其本意自然在于针对“市场失灵”,用“看得见的手”来调节“看不见的手”。但要知道,其实,在市场没有先行完全发挥其对环境要素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之前,我们的环境又何来严重的“市场失灵”,抑或,从效率的角度看,在过多计划干预的结果下,环境要素的生产效率都还没有来得及最优化,又何谈开始纠正“市场失灵”呢?
当然,对于中国来说,雾霾等环境问题的更大复杂性在于,我们不仅仅有“计划失灵”,而且也在事实上存在某些“市场失灵”,譬如市场生产本身的盲目性、外部性等,正是这些市场失灵形式的存在造成了我们对于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误判,一则过高地估计了“市场失灵”对于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因此将治理雾霾的重点方向确定为排污企业,包括停产、限产、转产等直接管制措施;二则是过低地甚至是不承认环保部门的“计划失灵”,从而继续通过各种规划和计划以及专项来划定环保的工作任务,但最后的结果是要么指标上直接大大超过了预期的目标,要么就是指标上完全符合了计划,但真正的环境质量却严重下滑。
最直接的影响是,即便在
2012
年底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设想,并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从而加紧并加快了资源环境领域的保护工作,但今天看起来,当前资源环境领域的发展形式仍然超出了当时的估计,尤其是在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以及环境污染的排放控制等两个方面,实际的进展显然不大,相反,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的爆发,愈加凸显社会经济运行背后的高昂环境成本,公众的意见和反响却越来越激烈,“雾霾”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与此同时,我们的经济全面转型也面临重要关口,这意味着如果不能在关切民生的环境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经济转型”本身极有可能失去了其最大的人文关怀本义,因此,随着“结构转型”在各个领域的全面深化,资源环境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总体上,为了根治雾霾等环境问题,必须针对中国国情下资源环境问题的特殊成因,也就是“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失灵予以重点突破。
第一,应延续并强化有关“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确立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地位。
以往的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上,有两点是明确的,一则不缺中央的意图,二则不缺法律法规和政策,最大的症结在于,各级地方政府和各个行政部门是否真正落实中央意图和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当然,限于中央与地方
/
部门在目标和权限上的差异,地方
/
部门在很多具体事务上的认识上的确无法达到中央的高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关键问题认识上的一致性。就此而言,在事关民生的资源环境保护上,除了必须对具体的管理领域和部门进行改革之外,首要的其实正是统一思想,确立可持续发展上的基本“意识形态”地位,为何称之为“意识形态”呢?原因很简单,意思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没得选择,也没有任何弹性可言,这也是十八大上创造性地提出“美丽中国”概念的缘由所在。
如果说,过去两年里,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仍然在揣摩中央为何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意图,那么,时至今日,这个谜底实际上已经逐步揭开。从最初的环境信息公开,建立环境质量预警系统到“大气国十条”的颁布,再到环保法修订,资源环境领域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不仅更加接地气,而且还步步紧逼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一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我们可以发现,“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保护资源环境的“意识形态”,已经在中央的部署下基本完成了各项必要的前期动员工作,而《决定》则将在此基础上推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二,除了统一思想之外,保护资源环境工作还应注重以制度提高执行力、以制度破除资源环境领域内的“既得利益”。
在诸多现实面前,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毋庸赘言,但除了直接冠之以“环境”二字的国家环境保护部之外,其他部门在保护资源环境上,要么是“有心无力”,即他们从本部门职责出发,不知如何推动“资源环境的保护”,要么则是“明知故犯”,即他们觉得资源环境保护与本职工作相冲突,取舍之下不得已牺牲资源环境的质量,这两条无疑都会陷环保部于“尴尬”境地。结果是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保护不仅思想不统一,而且还严重地执行不到位,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在第一线真正发挥对于不良和低效经济增长的约束和纠偏功能。如此一来,在不彻底的资源环境保护过程中,实际上已经造就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那就是长期依赖资源环境管制漏洞而发财升官的既得利益群体,这个群体不仅通过规避资源环境管制而获利,而且还往往是获利颇丰后甩身便走,将一个烂摊子留给继任者或当地老百姓,最后还美其名曰,为当地发展做出贡献。不仅如此,长期以来,资源环境领域内的这个“既得利益”群体还四处游走,竭力为“先污染、后治理”这一已经遭到否定的传统思维辩护,其核心便在于希望继续游离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之外。
当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显然注意到上述两个问题,并具体地提出了解决方向,一则便是加紧考核机制的调整,不仅要考核现任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上的生态政绩,而且还对负责人实行离任生态审计,这是前所未有的力度;二则是确立生态红线制度,建立一个所有政商都不能碰的红线,其实这也正是民生的底线。有了这两条,便为后续的改革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
第三,必须前所未有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
尽管到目前为止,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具体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明晰,但其背后的逻辑和未来的方向都是明确的,即要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逐步厘清当下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本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科学性。
要彻底治理雾霾,除了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资源环境改革的相关规定,并相应地开展下一步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之外,还有必要跳出资源环境领域,真正注重并执行“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事实上,从资源环境保护关涉自然、民生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越加呈现出与其他各个领域的交叉性。就此,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加强管控、提高效率应是当下应对和解决雾霾等环境问题,并“建设美丽中国”的重托所在。
总之,在过去的
35
年里,中国执行了渐进式改革路径,是将“市场”与“计划”合而为一加以利用的国家,就资源环境领域而言,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承受来自两方的失灵压力,本来,“市场失灵”可以靠政府的干预加以解决,但现在的情景是政府在保护资源环境过程中也“失灵”了。这意味着,要扭转资源环境保护不力之处,便首先要清楚地分割我们当下的资源环境问题的不同制度根源,究竟哪些是来自于“市场失灵”,对于这一块,我们必须强化监管和管制措施(收权),同时,又有哪些是来自于政府干预性的“计划失灵”,对于这一块,则有必要重新放还给市场(放权),以利于促进资源环境的生产效率。总体而言,收权和放权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这显然也将是我们得以破除市场与计划“双重失灵”,并彻底根治雾霾、保护环境的重要依托所在。
1
楼: 上网评新闻 关注 于
2014-02-26 09:35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雾霾有“雾”和“霾”的双重作用,细分就有水蒸气和固体粉尘颗粒两方面,需要分而治之。
--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 ……
11
楼: 我爱网民 关注 于
2014-02-26 11:01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北京空气污染分析及解决办法
作者: 我爱网民 关注 于
2013-07-08 12:56
发表
一 北京、北方空气污染成因
北方空气污染天主要发生在冬天和春天,是这两个因素促成:(一)由于北方生态脆弱,大量裸露的沙尘没有覆盖植被,加上这个季节少雨,沙尘暴刮来的尘埃不分行政区域地布满北方大地。(二)广大城乡群众烧煤、烧气取暖。
北京的空气污染,专家们认为是工厂的排污、汽车的尾气所致,还有专家认为是光化学反应造成的污染(指北京今年
6
月十几天的雾霾天气)。我认为这些结论不准确。
分析北京空气污染自然离不开北方的大环境,离不开造成北方空气污染的那几个因素。沙尘暴把远方的尘埃赐给了北京,加上北京自身城内城外还有大量没有覆盖植被而裸露的沙尘,在大雨季节来临之前,随时都会影响到北京的空气质量。除此之外,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京的几百万辆汽车流,这是个巨大的污染源,它的主要污染倒不是像专家们所讲的来自尾气。
北京大雨过后,蓝天白云,空气清新。过了一段时间,在无风情况下,空气质量为什么又慢慢地变差了呢?这是由于路面上的泥浆干了以后经汽车碾压,污染物又回到空气中(如焦化厂那条路面由于低于两边泥巴路,大雨过后,路面剩下厚厚一层泥浆)。更主要的还是几百万辆汽车流的污染。喜欢步行健身的人都知道,一双新鞋底没几天功夫便摩掉不少。汽车在擦了油的钢板上,开足马力,也只能在原地打滑,是由于没有摩擦力,汽车有摩擦力才能在路面行驶。汽车的重量就不是人的重量,在千斤以上,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又被汽车流反复不间断地碾压,
PM250
变成
PM2.5
。汽车流不断地产生污染物又不断地“深加工”污染物(被“深加工”的污染物包括自然风送到路面上的尘埃)。几百万辆汽车流,几天下来,所产生的污染物和“深加工”的污染物相当可观。“深加工”的污染物随汽车流在空中起舞,如果没有大风或者大雨的出现,气温较低的情况下,雾霾天是必然的。
二 北京、北方空气污染的治理办法
(一)北方空气污染的治理办法
沙漠占我国国土面积
18%
,
173
万平方公里沙漠,沙尘暴经常袭扰北方人民群众,是北方空气最大的污染源。国家必须把防沙治沙职能从国家林业局转移到农业部,采用《防沙治沙技术新模式》多快好省地防沙治沙(详见帖子:《把防沙治沙技术新模式送给甘肃民勤县》《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高速治理的思路与办法》),否则,将继续给国家子孙后代造成重大失误。北方应该有切合生态实际的防沙治沙“种草季”,举全国之力防沙治沙,保护草原,扩大草原。这不仅仅是生态和空气质量的提升,牛羊也会随之增加。
(二)北京空气污染的治理办法
1
、北京城内外,一定要消灭裸露的大大小小沙尘面,全部盖上植被。我国南北的居民小区和公共绿地,使用割草机割草太勤,有的间隔不到十天,有的草还没有长两寸,就去割,噪音灰尘污染,环境破坏,能源浪费,必须制止。草可以一年四季不用割,也可以前两个月不要割,让其开花结籽扩大自繁。即使割,也用不着那么勤。另外我国南北普遍有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树根部一块圆形地面上的草拔得一干二净,似乎草会妨碍树的生长,实际上是恰恰相反。这种人为制造小沙漠的做法,必须纠正。
2
、消灭公共汽车所走的路既不是柏油路又不是水泥路的烂泥路(如新发地批发市场附近就有这样的路),消灭下雨后路面藏泥浆的路(如焦化厂的路)。
3
、提倡汽车平缓行驶,尽量避免或者减少高速行驶下的急刹车,以减少这种千万倍的重污染。
4
、禁止在路面洒水。路面有水,但这水又不足以冲走污染物的情况下,污染物就会被汽车碾磨得更加细微,路面一干,
PM2.5
飘悬在空中,加重空气污染。北京今年
6
月就不外乎是这样,下了好几次小雨,却雾霾了十几天。
5
、杜绝劣质汽车轮胎生产和销售,加快耐磨轮胎和耐磨地面的研究和生产。
6
、北京(包括区县)应该马上添置几十辆汽车吸尘器,夜深人静、灰尘相对沉淀时吸尘(包括所有环路)。根据实际情况,有必要的话,中午路面车辆较少时,也吸尘。紧盯天气预报,大风、大雨即将来临时,停止吸尘。为适应宽、窄路面,提高吸尘效率,带有小滑轮的长条吸口设计成既可以变成“一”字形又可变成“
U
”字形。谈到吸尘,北京人有切身感受。北京室内地面只要一天不擦,就一层灰尘,更何况还是马路呢?因此,这是治理北京空气污染必不可少的重大首要措施。这一措施,投资最小,效果最好,见效最快。
通过以上办法治理,不用两年时间,北京空气质量便会立竿见影地得到改善。不用
5
年时间,北方生态和空气质量也会明显改善,再花几年时间,北方生态和空气质量将会有很大改观。
(公益贴,授权转发。
2013.7.8
)
保存时间
:2014/2/26
原标题
:
【雾霾追问
4
】治理雾霾,能不能如中纪委反腐那样立竿见影?
_
发展论坛
_
新华社区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131093535/1.html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