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投标价已接近成本底线,招标人还说能降30% [打印本页]

作者: willzhao    时间: 2007-4-10 15:27
标题: 投标价已接近成本底线,招标人还说能降30%
最近有一个项目,投标的和评标的都是业内人士,在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价格已经到了成本底线,但招标人还说再降30%就签合同,哈哈!
专家们都有点受不了了,纷纷议论如果把项目给他打死也不做,哈哈!
我认为,因为招标人对市场的不了解,所以很难满足业主的要求!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种现象??

作者: 标兵    时间: 2007-4-10 16:13
标题: 原西德的一个大老板
看gzztitc写得帖子,情况和10多年前比较类似,看看老外是怎样的态度——早年我所遇到的几个外国采购专家和投标人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705

也是在90年代初,我们遇到了另一位印象深刻的德国大老板。

看上去,他有50多岁,身材同样魁梧,大腹便便,脸上带着微笑,十分的慈祥。在激烈的招标投标竞争中,他已经取得“预中标”的资格,再谈谈细节,就准备签订合同了。

听我的同事说,问题卡在“价格”上。中方的领导希望他再降价5万美元,然后就签合同。翻译把此意见告诉他后,他的脸色变了,回答说:“我们报的是实盘价,是投标价。不能再降。”中方的人又讲,“100多万美元的合同,您再降一点价格,只是少赚一点嘛”。

而这个德国大老板说道:“我们德国人做生意,讲究的是质量,是水平,是‘货真价实’;况且,这是在投标,国际惯例没有这么压价的!”

中方的人又说:“100多万美元的项目,您少赚一点,还是赚;要不然,没有中标,您来中国一次,不是白白花费了许多钱吗?”

德国大老板回答:“那就权当作我来中国旅游一次;我准备花费10万美元!”说完,起身拂袖而去。

“全屋子的中国人都愣了”我的同事特地告诉我说。
早年的中国招标,有不少“反复压价”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才逐步纠正。

后来,我听一个外国投标人告诉我说:“我们参加国际招标,一般要比商务报价的实盘价格再降的5%,这是因为省去的反复谈判等等费用。”

  至于他讲的是否正确,是否有道理?我就不知道了。还希望大家研究、探讨。
作者: *^o^*    时间: 2007-4-10 16:22
“讨价还价”是中国特色,已经成功运用到招标中,据说不少老外也很喜欢,并运用到对中国的采购中,他们说,在外国,很少讨价还价,他们要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市场经济的灵活之处,还是采购理念还未发展成型的市场竞争形态,合理吗?
作者: bidboy    时间: 2007-4-10 16:26
招标采购后没有再压价的了。理由就不用说了吧!!!
作者: willzhao    时间: 2007-4-10 17:54
压价是在商务询标的的时候压的!
作者: 招标四有新人    时间: 2007-4-11 09:56
晕,真能还价,等待后续发展 [s:8]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7-4-11 16:21
这个文章,如果作为案例讨论,也是不错的。

能不能深入谈谈:如果是招标代理,怎么办?

如果是评委,怎么办?
作者: 招标新手    时间: 2007-4-30 11:13
胡搞瞎搞  讨厌的东西
作者: 28yang    时间: 2007-10-10 11:40
2楼所说的是文化差异,国人就是喜欢在有原则的问题上想寻找一点变通,说白了——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自己又不想完全遵守!
作者: cpx2007    时间: 2007-10-10 14:37
买卖总有讨价还价的,卖家总说已经是最低咯,谁知道呢. [s:5] ,买家总觉得太高啊,道高一筹魔高一丈.
作者: 独行人    时间: 2007-12-2 14:51
买卖总有讨价还价的。但一味压价使整个行业产生不好的负面影响,也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没有什么买卖是不占钱的。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