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不是实施条例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3:18
标题: 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不是实施条例
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不是实施条例

   说明:发帖任务:以一个主题帖的形式,提出一种新结论,特别邀请laochan和zzj0102进行评判、指正,作为大力的“还账”


    采用方法: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和专家论述,进行分析与推理及验证。


    形式调整:引用他人观点时,尽量提供完整的依据;引用文字或来源改成正文附录的方式,避免查看帖子过程中重复查找资料的麻烦。段落中间增加空白行。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3:19
      进一步说明:本文用《实施条例》来“借代”《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第55条,尽管这不是非常严谨,对于了解和熟悉实施条例的人来说,不会造成太大障碍。

   一、【背景】定标权之争的由来:

[/table]
经知网(http://www.cnki.net/)查询,尽管在《招标投标法》制定之前就有“定标权”的说法,但都是从企业个体或国际惯例提出来的,文章的出发点,并非为辨析招标人的权利、方面应该受到保护或限制。正面提“定标权”的文章,是钱忠宝在《中国招标存在的基本问题》(《中国招标》第53期);文章摘要中指出:
[table=100%,inherit]   
笔者认为,招标作用扩大化、投资与决策分离是中国招标存在的基本问题。当招标被认为是防止商业贿赂和腐败的利器的同时,在招标的掩护下施行的贿赂和腐败正悄然滋生。而明确招标人的定标决策权是体现招标人投资主体地位的重要内容。只有确定了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实现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要求。正是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让定标权实现“三足鼎立”——即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评出的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若招标人需要在中标候选人之外的投标人中确定中标人,则需向行政监管机构提出申请等待裁决。最终在以招标人拥有定标决策权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实现三方互相制约,促进招标事业的健康发展。】


   经钱忠宝( 中国国际招标网社区总版主,网名laochan ),在中国国际招标网网站及社区论坛发文或发帖,定标权的归属问题,引起了网友的重视和参与;定标权问题也得到各界的重视、研究、规范。


    从后续发展历程来分析:钱忠宝先生最初提出的,是基于招标的“企业”角度。“定标权之争”逐渐发展到维护所有的招标人依照《招标投标法》享有的权利,招标人的外延进行了扩大。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3:19
   二、《实施条例》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由来:

[/table]
2006年以来,在钱忠宝及其他网友进行讨论定标权被剥夺的帖子或文章中,有一个最主要“主体”发展的历程:即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主要主体,先是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12号令》),后变更为《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因Laochan(钱忠宝,2014年)在接受《招标与投标》杂志访谈记录系统的介绍了这个过程,现予以摘录如下
   【2001年的七部委12号令《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12号令》规定,评标委员会要对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标明排列顺序,并明确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这种既标明排列顺序又应当确定排名第一为中标人的规定,招标人还有定标权吗?举个例子:你参加某次选举,你拿到的选票上有3个候选人,并排了序,选票上还有一句话:应当选排名第一的候选人,否则选票作废。请问:你还有选举权吗?我曾寄厚望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希望《条例》能够回归《招标投标法》,将定标权归还给招标人。但是,《条例》令我感到无比失望和痛心,《条例》中关于定标权的规定完全拷贝了七部委的《12号令》,即继续剥夺招标人的定标权(以下简称“定标权被剥夺论”),违背了其母法《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其结果是,导致了更多的招投标活动流于形式,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资料来源:
Laochan,关于[table=100%,inherit]“定标权”
的专题访谈,
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9287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3:19
   三、定标权的内涵:


[/table]
经社区众多专家、网友共同讨论,对定标权的内涵说明如下:
[table=100%,inherit]    招标人的定标权,广义上包括评标标准制定权、评标专家选聘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否决权、选择权和中标通知书发放权。其中选择权又包括限制选择权和相对自由选择权;


    狭义意义上定标权,是指招标人依法确定中标人的权利(此种说法省略了招标人的限定,特此说明)。


资料来源及参与讨论:招标人法定定标权归属的几种说法(原创整理)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9378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3:19
    四、招标人是否有“定标权”或者是说“确定的权利”

   (一)招标人是否有“定标权”或者是说“确定的权利”典型表述:


    典型说法是高子正在“看“定标权”的争论 进一步认识《招标投标法》”,摘录如下:


《招标投标法》包含有了明确的规定:可参看如下众多条款:


第八条 招标人是依照本法规定提出招标项目、进行招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二条 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第十五条 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并遵守本法关于招标人的规定。


第十八条 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本身的要求,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国家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第十九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第三十七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第三十八条 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第四十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设有标底的,应当参考标底。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国务院对特定招标项目的评标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所以,
我们应该认为,《招标投标法》是赋予招标人了
定标权
的。


当然,
对于招标人,要不要制约?定标权的使用,要不要规范?


    答案应该也是肯定的。


资料来源及参与讨论:招标人法定定标权归属的几种说法(原创整理)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9378








    (二)关于招标人是否有“定标权”或者是说“确定的权利”的分析:


     1、通过不同的讨论者参与,参与讨论者都认同以上依据及说法,即使是有差异,也只是文字修饰的差异,即:参与讨论者都认同《招标投标法》赋予了招标人定标权。


     2、招标人拥有的“定标权”范围,包括广义上的定标权和狭义上的定标权。


     3、享有定标权的主体“招标人”,是泛指,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即所有接受《招标投标法》约束的招标人,都享有《招标投标法》授予的权利,包括且不限于广义上的定标权。


     4、已有专家的各种观点存在分歧,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1)拥有定标权的招标人,在实施其是否要被约束或规范?

   

    问题分析:


    对于招标人具有的“权利”,招标投标法已经有了相关规定,国家、参与的各方主体(投标人、监督、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社会公众都有依法监督和举报的权利,不存在争议;并且,招标人(含招标代理机构)内部也须建立、实施规范的管理。

[/table]
    这里强调的是“主动”的动机、“预先”管理或“过程”的概念,不是招标人(含招标代理机构)是否同意规范意愿的有无为转移。
[table=100%,inherit]
    【约束或规范对象:】



     2)定标权是否被剥夺、被制约或被削弱,以及是哪些规定、部门、人员进行了剥夺、削弱或制约。这种表述是被动的意思,强调的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的感受或想法,表达的意思侧重于接受制约、剥夺、削弱的承受者个人。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3:20
    五、《实施条例》第55条的立法意图是什么?


    (一)、专家说“法”


    唐广庆(2008)在回复“什么情况可以取消第一中标候选人的中标资格 ”意见如下:



   七部委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五十八条和27号令《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招标文件规定应当提交履约保证金而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的,招标人可以确定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排名第二的中标候选人因前款规定的同样原因不能签订合同的,招标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三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只有第一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或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不提交履约保证金时,才能取消第一中标候选人的中标资格。评标委员会推荐中标候选人和排序,并编写评标报告后,评标工作结束。在招标人的领导下,招标代理机构与第一中标候选人谈判或签订合同,如果第一中标候选人违反上述规定,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取消第一中标候选人的中标资格,并确定新的中标人。



    这里我应说明的是:从上述规定中好像招标人没有依据评标委员会推荐的排序确定中标人的权利,事实并不是如此,其原因是:(1)评标委员会必须依据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确定的评标方法、评标内容、评标标准和授予合同的条件,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和排序:(2)评标委员会成员中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人,是由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的人员。上述原因都体现了招标人确定中标人的权利。如果评标委员会没有按上述原则推荐中标候选人,招标人有权改变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原则选定中标候选人或中标人。所以上述两个文件的规定并未削弱招标人确定中标人的权利。




   (引文完)



    (二)、唐广庆介绍:




根据中国招标投标协会BBS介绍,唐广庆,参与《招标投标法(草案)》和配套性规章和文件的修改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主要咨询专家。



    由于他参加过《招标投标法》的修改,对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的理解和把握应该比较准确,能够比其他人员更准确的领会、把握相关法律法规立法者的立法意图。




   (三)、《实施条例》第55条的立法意图分析




   对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按时间的进展为序,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招标人有确定中标人的权利;


2、招标人有自主决定是否授权给评标委员会确定中标人的权利;


3、【前提是】评标委员会有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和排序的义务;



    如果评标委员会没有按上述原则推荐中标候选人,【或】招标人有权改变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原则选定中标候选人或中标人。这种表述体现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做法,内容是完整的。



    4、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判定:是否有“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放弃中标、因不可抗力提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招标文件规定应当提交履约保证金而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提交的”,如无,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



    如有,
可以确定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并可顺延到第三中标候选人。




    这种递进的处理,【目的是】保护招标投标各相关方的共同利益,当然包括招标人。




    5、《实施条例》、《12号令》制定,没有削弱或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动机】。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3:20
   六、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不是《
实施条例



  (一)、排序和排“名次”


   经在线新华字典(
http://xh.5156edu.com/html5/340543.html
)查询:


   1、“排序


    的基本解释:
又称“分类”。按关键字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次序,对文件中的全部记录重新排列的过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运算。分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两大类。内部排序中常用的方法有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基数排序等。





   2、“名次”,基本解释:



   1.根据一定标准排列的姓名或名称的次序。


  


[/table]
   (二)、定标权被剥夺  
的推理演示:
   个人理解,其推理过程选用的是因果分析:
   1)前提:因为,招标投标法授权给招标人定标权(中标人的选择权或拒绝权,适用于),所以,招标人本来就有完整的定标权;
   2)
由于《实施条例》的实施,造成招标人没有了完整的定标权,要进行同样一个项目的招标,是按照人、机、料、法、环进行分析:
还是原来的招标人、监督部门、招标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即排除了“人”的偏差;
   “机”,还是用原来的用到的设备,保持“机”不变;
   “料”,还是用原来的材料,尽管有些材料会陈旧了些;
   
   “法”,还是用同样的评标方法;
   
    “环”,增加了《实施条例》
3 )结果:原来的中标人有可能不能作为中标人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实施条例》第55条剥夺了招标人的定标权。
[table=100%,inherit]
   相关资料


    百度百科:人机料法环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Ox_vTvV1tGOQqyzp13q


    (三)、《实施条例》想要剥夺招标人的定标权,是要“排序”、还是排“名次”?


    1、以 “论坛-中国招标采购社区>招标投标”为例,有5位版主,论坛展示的排列为“  heluhua 王毅青 jnqiu 大力 汪才华  ”,是按照各自网名对应的ID,成为该版块的版主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这里,没有考虑个人的年龄、性别、学历、能力的差异,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之分;排列的
是“名次”。


那么,《实施条例》第55条是要评标委员会或招标人给各位推荐的中标人排序吗?


    答案是否定的,举例来说,现在评标委员会推荐三家中标候选人,按排序为:北京市A公司、北京市B公司、北京市C公司;只要起个好名字,就能在招标中自动中标,肯定不是《实施条例》想要达到的立法效果;《实施条例》第55条立法本意,是要:



    评标委员会或招标人给各位被推荐的中标人排“名次”,进而由招标人确定中标人。

   (四)、想给投标人排名次的《实施条例》,又碰到了什么“障碍”?


    1、【主体】守法或执法主体的差异


《实施条例》第55条,规定的适用的是所有的
招标人、监管人、招标代理人、评标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是整体的概念。依法进行的招标、监督、代理、评标,由于实施人员(性格、性别、学历、能力、经验)的差异、执行及管理能力及力度的强弱、突发事件应对的素质等方面都会有相当大的差别;不同地域、时间的实施人,有可能造成推荐候选人的结果、名次的差异,甚至是相反。


    2、【客体】招标项目的外延太大:


   光是
《招标投标法》提到的项目就包括,科研项目、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 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等。


   不同类别、规模、地域、行业的项目,又受制于各自的管理、投资环境,会造成更多的具体情况,光靠现有的《实施条例》第55条,显然不能应对所有的项目。


     2、【方法】招标办法的选择性



     首先,《招标投标法》授予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审委员会)可对中标人进行选择的权利。


   《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能
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其次,评标方法名目繁多


   《评标方法概论》(钱忠宝,2014年)一书的第5页介绍说,由于中国招标是部门割据,多头管理,各地又奇思异想,“创新”不断,致使中国招标的评标方法名目繁多。书中还按照10种颁布的不同主管部门不同,列举了38种评分方法。

再次,评分或评价值的表示方法差异


   《评标方法概论》(钱忠宝,2014年)一书的第17-20页,光是评标值表示方式就介绍8种,分别为:用分值表示评价值、用货币表示评价值、用评语表示评价值、用名次表示评价值、用得票数表示评价值、用比值表示评价值、用期限表表示评价值、用隶属度表示评价值。


    完全撇开这些相关规章、示范文本里面提出的计算数值或排名次的方法,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实施条例》的第55条,相应难以得到落实。

   (五)、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不是《实施条例》,母法《招标投标法》授予的招标人的权利,未被《实施条例》剥夺或削弱;

  同理,可推论出: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不是《12号令》。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3:20
[/table]
[table=100%,inherit]七、相关建议:



    1、建议:在今后修订《实施条例》时,进行统筹考虑,既要考虑对定标权加以规范,又要便于相关单位进行执行和落实。

2、建议:今后研究、讨论定标权归属及落实过程中,宜以《招标投标法》及配套法律为基础。


3、招标人(含招标代理机构、评审委员会)的拥有定标权和主管部门的依法监管,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不是对立关系,建议建立、健全招标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协调机制或制度。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4 16:54
终于完成了,没能自己仔细校对,眼睛都有点花了[s:53] ,感谢资料收集及整理中提到和没有提到的前辈、专家。如有错误,纯属偶个人水平限制,文字错误将在以后的时间来修改,至少今天还是不会了。[s:84]

祝看到此贴的朋友 圣诞快乐
作者: sunzhengqi    时间: 2014-12-24 17:19
[s:125]  [s:125]  [s:125]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4-12-24 17:59
  大力版主用其他方法论证的结果也是:
  标法赋予招标人的定标权,没有被条例或12号令剥夺。

  这是一个殊途同归的结果,也就是说:
  1.定标权被剥夺论,是一个假命题;
  2.所谓的“定标权回归招标人”,本质上就是是一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标界还有很多重要的议题亟待各有识之士去研究和探讨。
  建议大家不要再把时间和精力空耗在一个假命题上了。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4-12-24 18:02
此外,关于定标权的内涵,可否引用我新近的研究成果?
相关链接见:http://bbs.chinabidding.com/read.php?tid=109401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5 09:03
标题: 回 zzj0102 的帖子
zzj0102:
  大力版主用其他方法论证的结果也是:
  标法赋予招标人的定标权,没有被条例或12号令剥夺。

  这是一个殊途同归的结果,也就是说:
  1.定标权被剥夺论,是一个假命题;
.......

感谢关注,大力也总结一下,算是“后记”好了

如果是狭义上的“定标权”都维护不了,广义上的定标权又有多少意义?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法律法规削弱部分招标人局部的权益又不是不可以。


排序”、还是排“名次”,是有点“咬文嚼字”了,只是有点用词不严谨。


“较真”起来,用“偷换概念”得来的结论,也是假命题。


标题“想给投标人排名次的《实施条例》,又碰到了什么“障碍”?”对于钱老提出的另外一个话题,想从理论上对《条例》实施后仍有“相当多的招标流于形式”进行探索,这方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剥夺招标人定标权的不是实施条例,那下一句是什么?


如果说 《实施条例》剥夺招标人的定标权是一个假命题,这个说法,大力并不反对;那么,真命题就是:招标人如何依法维权?那投标人如何依法维权?招标代理机构如何依法代理?评标委员会的如何依法评标?监督部门如何依法行政?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如何协调?部门之间的如何协调?等等。


(这里,很难把“个体”、“整体”、“集体”区分开来,头痛啊)


大力做的“定标权被剥夺的推理演示”,用到了两种科学的方法,在逻辑上肯定也是有“漏洞”的,也是向钱老学习的一个机会。如果是要“证明”钱老的“结论”是错误的,大力用5句话就够了,其他朋友可能会用到的更少,`(*∩_∩*)′大家都可以 自由发挥嘛!

“建议”部分,是想给出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需要时间,有可能是比较长的一个过程。


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作者: sdsytssm    时间: 2014-12-25 09:29
我是甲方。属于必须招标的类别。


国有企业的的投资主体地位,应该是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


现在,哪一个代理公司来代理,监管部门说了算;报名的投标人,甲方不知道;评委名单,甲方更加不知道。


但是,现在临时拼凑的、法定的评标委员会,既不承担民事责任,也不承担刑事责任,评审完毕,拍拍屁股,都走人了。大多数评委,仅仅是本专业的专家,不熟悉国家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

有的评委专家,圈子内混了多年,认识其中的大多数投标人,导致分数异常,甚至左右勾结,直接影响评审结果。有的投标人,想办法找到本项目专业所有的专家,每一个都打招呼。。。。


导致国有企业的许多项目,有的中标人迟迟不进场,有的供货不合格,有的施工进度严重滞后,。。。。坑的,不都是国家的钱么?不都是纳税人的钱么?


有的投标人注册资金50万元,来投标500万元的项目,或者许许多多的贸易公司,你能够废他的标么?他们有能力施工么?


有时候想起来真的上火,回头又想一想,按照法定程序来就行了,谁中标与我有什么关系啊?


与我们甲方的具体的个人的收入何干?我能够损失一毛钱么?这就是传说中的反腐败么?


看上去,程序等等都合法,监管的,代理公司等等都没有责任,最后坑了谁呀?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4-12-25 10:28
单就文章的描述来说,大力的此文不够清楚;我觉得,没有说明白,他的主张:


到底招标人的 定标权,没有有 被 剥夺 ?


又是被谁 剥夺的 ?


被剥夺的  “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5 10:35
客观的评价来说:

招标人的 定标权是法律授予的,属于立法阶段的问题,

招标人的定标权被剥夺,属于执法和守法方面的问题;

两者的阶段是有差别的,标题也有吸引眼球之嫌。
作者: bob1511    时间: 2014-12-25 16:37
    招标人的定标权没有被剥夺,只是被限制了。从招标文件的制定,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到中标通知书的发出,招标人都是主体。争的只是招标人能否自由选择中标人


    招标人向有意向的投标人透露报名名单让其公关,设置条件限制其他投标人,打分时偏向打分。类似的现象少吗?至于签订合同后的诸如施工进度、质量等问题应该从解决合同违约入手。即使是认识的施工方也避免不了这些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找一个自己认识、熟悉的投标方,施工起来确实方便很多。但是这样还有招标的必要吗?


    在我国最低价中标推行不开,由于我国的客观原因也就算了。现在还在讨论要不要给招标人更多的自由选择权,那样还招标干嘛啊。减少定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推行最低价中标,抓好合同的履行,坚持法治才是方向。可别开倒车啊。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4-12-25 16:57
标题: 回 大力 的帖子
大力:
客观的评价来说:

招标人的 定标权是法律授予的,属于立法阶段的问题,

招标人的定标权被剥夺,属于执法和守法方面的问题;

两者的阶段是有差别的,标题也有吸引眼球之嫌。
  其实,关于定标权有没有被剥夺,大家在探讨的时候,都有一个默认的前提:限定于规章以上层级的法律。

  至于实践中各地出台的各种各样的相关制度,是不是、有没有剥夺招标人的法定的定标权,那是法律制度执行层面的问题,而不是立法层面的问题。


  现实中,各地方政府和行政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剥夺招标人的定标权,这并不是钱老和我俩辩论多年的议题。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如何将依法行政真正贯彻落实到位。这个议题没有讨论和辩论的基础,因为大家的认识都是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认同高老师的观点,大力版主确实没有说清楚;相反,有点把议题弄偏了。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4-12-25 17:01
其实,只要把议题做到“条例和12号令到底有没有剥夺招标人的法定定标权”这个层面就行了。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4-12-26 08:55
作为一位从没有进入过任何招标投标市场或中心、且不是立法、不是监管、不是招标代理、不是评标专家的“四不是”个人,[s:51]大力今天能够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招标人的定标权归属问题,感到非常荣幸和神圣[s:193] , 原本以为两位总版主会认为,帖子的标题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值得表扬呢,[s:173]  [s:46]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4-12-26 09:48
标题: 回 大力 的帖子
大力:作为一位从没有进入过任何招标投标市场或中心、且不是立法、不是监管、不是招标代理、不是评标专家的“四不是”个人,[s:51]大力今天能够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招标人的定标权归属问题,感到非常荣幸和神圣[s:193] , 原本以为两位总版主会认为,帖子的标题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值得 .. (2014-12-26 08:55)
总体感觉还是停留在立法层面上,即12号令和条例有没有剥夺招标人的定标权上比较合适
作者: rongnianwang    时间: 2014-12-29 14:03
标题: 回 zzj0102 的帖子
zzj0102:总体感觉还是停留在立法层面上,即“12号令和条例有没有剥夺招标人的定标权”上比较合适。  
 (2014-12-26 09:48) 
定标权不应该是任何外部行政的或人为的干预所能决定的,应该是评标结果的使然。按照评标方法所选择的候选人中最优秀投标人中标理所当然,任何外界的不管是公权的还是私权的都不能在招标文件要求之外再按另外标准选择中标人(即:最优秀者,包括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或综合得分最高者)。如果任何人在合法合理的评审结果后,又另外有中标的标准,则很荒唐。如果招标人对评审结果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排队不满意,应该具体指出评审当中的不当之处,并重新评审。如果经招标人审查,评标报告的结论并无不妥,就应该按评审方法和标准经评审后获得最优地位者中标。允许招标人离开评审方法和标准再定最优秀者,岂不是否定了自己?!
作者: liuhaisang    时间: 2015-1-1 12:32
(1)最重要的是招标人要把好招标文件的制定与审核关,若范本有问题,赢得提出来,应当是积极而非消极的抱怨发牢骚
(2)招标人的定标权一直没有被剥夺,而是被合法地限制
(3)尽管评委是抽取的(少数是直接指定),但是若招标文件制定得好,评委的自由裁量权就会受到限制,若真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依法进行补救。
所以,说招标人的定标权被剥夺了是一个伪命题
作者: rongnianwang    时间: 2015-1-1 15:50
标题: 回 liuhaisang 的帖子
liuhaisang:(1)最重要的是招标人要把好招标文件的制定与审核关,若范本有问题,赢得提出来,应当是积极而非消极的抱怨发牢骚
(2)招标人的定标权一直没有被剥夺,而是被合法地限制
(3)尽管评委是抽取的(少数是直接指定),但是若招标文件制定得好,评委的自由裁量权就会受到限制,若真 .. (2015-01-01 12:32) 
同意。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审方法如果评审不出最优者和一定的排序候选人,应该说是招标文件的评审方法、办法/详细标准有不足之处,不能实现招标人评审的预期目标。如果招标文件评审方法没有问题,也可能是评审专家不够专业,水平所限。如果都不是,那就奇怪,就像法官及评审团经过对案件的评审最终也拿不出个判决结果来一样。
作者: 大力    时间: 2015-1-1 16:52
!liuhaisang用唐广庆的论述,来证明zzj0102过去的观点,很有新意,但是,这种论述有点“剑走偏锋”,说服力不是很强,哈哈

内容来自[手机版]
作者: liuhaisang    时间: 2015-1-2 12:33
标题: 回 rongnianwang 的帖子
rongnianwang:同意。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审方法如果评审不出最优者和一定的排序候选人,应该说是招标文件的评审方法、办法/详细标准有不足之处,不能实现招标人评审的预期目标。如果招标文件评审方法没有问题,也可能是评审专家不够专业,水平所限。如果都不是,那就奇怪,就像法官及评审团 .. (2015-01-01 15:50) 
评标和判案不同,前者投标人不能补充材料,只能应评标委员会的要求进行比啊哟的澄清说明。后者原被告、辩护人、公诉人都可以补充新材料而要求延期再审。但都应当有结果。前者或确定中标人或招标失败,后者则疑罪从无,或因原告的证据不足而判原告败诉等
作者: 娃娃鱼    时间: 2015-1-2 12:4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