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日本九州大地震让我想起什么? 蔡慎坤 博客中国 【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6-4-18 09:06
标题:
日本九州大地震让我想起什么? 蔡慎坤 博客中国 【转贴】
博客中国
>
热点
日本九州大地震让我想起什么?
作者:
蔡慎坤
2016-04-16 17:41
栏目:
默认栏目
标签:
社会
热点
文学
生活
5
4
月
16
日凌晨,日本九州又发生
7.3
级地震,据日本媒体统计,已经造成至少
15
人死亡、逾千人受伤。而日本九州
4
月
14
日晚发生的
7
级地震也造成至少
9
人死亡、
950
多人受伤。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陆地,震级高、震源浅,但地震造成的遇难人数并不多,近年日本多次发生
6
级以上大地震,所幸人员伤亡都比较少。这样的地震若发生在中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伤亡?日本建筑采取伸缩缝原理,遇到强震时,只断裂不崩塌,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日本大地震,再一次让世界领略到日本人杰出的工匠精神。日本过去在建筑上可是对中国亦步亦趋地学习,可是现在呢?
据统计,地震灾害中近
90%
的人员伤亡都与建筑物倒塌破坏有关。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是保护民众安全的最直接措施。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国家,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由《建筑基准法》和《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严格规定。《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只有设计符合该法的建筑才被允许建造。根据这部法律,建筑材料都要经过政府职能部门严格认证,不合格的建材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流通。
在日本,防震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
“
学校是第一避难所
”
,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的房子绝不能倒。日本的学校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避难场所,除了有牢固的建筑和体育馆、教室等空间可以供受灾民众避难休息之外,还因为学校大多有操场,可以作为直升机停机坪,形成一个救灾中心,受灾民众集中在学校里避难,也便于集中救助。
日本九州大地震让我想起
2008
年发生在汶川的
“5.12”
大地震,地震发生的时间是下午
2
时
28
分发生地震,此时正是中、小学生走进教室,等待
2
时
30
分上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幼儿园正是小朋友们睡午觉的时候,在
4624
万受灾人数中,中小学生、幼儿园学生的伤亡数量特别特别多。
当年的
5
月
14
日,我随同当地媒体朋友抵达灾区,三天时间里,先后到过
70
多所学校,目睹的场景让我至今不敢回想也不愿回想,那些挂在断墙残壁上孩子那些深埋在虚墟下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有多少?那样惨烈的场景,在人类历史上也不多见!我也忘不了那些肢体被锯掉的孩子,忘不了哭干了眼泪的父母,忘不了完全垮塌校舍周围完好的房子,忘不了废墟里找不到任何钢筋!
毫无疑问,那些垮塌的校舍都存在着严重的建筑质量问题。并不是中国的建筑标准太低,而是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在建设过程中,相互勾结,层层克扣,中饱私囊,丧失了基本的人性和良知,才建设了如此低劣的校舍。在北川中学,上世纪
50
年代建设的旧楼尚存,
90
年代新建的大楼几乎荡然无存!
地震之后,当年的建设者包括官员没有一个人因为豆腐渣工程被追究刑责,更令人心痛的是,几个试图搞清楚孩子伤亡人数的公民却被判了重刑!如果我们不去找到并查处校舍建设过程中伴生的一系列腐败问题,即使提高抗震标准和建筑要求,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执行。
同样位于重灾区,北川县曲山镇刘汉希望小学并未受到破坏,更未倒塌,保护了全部在校师生。刘汉希望小学建于
1998
年,建筑成本仅
400
元
/
平方米,由于出资方严格控制建造过程,加强管理,校舍并未倒塌。同样在离重灾区北川擂鼓镇不远的广安镇小学,因建校时政府资金不足,镇上居民集体捐资,因而对校舍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监督,这所学校在大地震中只是裂缝,
800
多名师生安然无恙无一伤亡。
香港苗圃行动在四川南部资助监督建造了
61
所学校,其中有
6
所位于震央附近,校舍既没有倒塌,也没有出现师生伤亡情况。在出钱建造学校时,苗圃行动要求必须由县一级以上的设计院设计学校,建筑蓝图再交由香港认可的工程师检验。学校建好之后,再由香港派去的义工进行验收评估。
我曾经建议国家在震后重建中颁布强制性的抗震标准和建筑要求,每所学校每幢建筑物都要刻上当地书记市长的名字,特别是要把建委主任、项目主管、建筑商主管、监理单位主管的名字刻在建筑物上,便于社会监督后人监督,也能起到威摄作用。惟有如此,才能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抗震学校,才能保证未来的孩子不会再被埋在废墟下。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