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赵家和” |
【光明论坛】 |
作者:邓晖 |
赵家和是谁? |
经《光明日报》最近几天的连续报道,这个原本大多数人都陌生的名字,这几天却因为“1500万”“清华教授”“雪中炭火”这些高频词一次又一次的刷屏,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
这位“求仁得仁,了无遗憾”的清华大学教授,把一生与祖国、民族和人民紧紧相连:他两次放弃已有建树的专业,在空白处垦荒,迎难而上、从未退缩;他一辈子节俭,却倾毕生积蓄捐资助学,用全部的热温暖贫寒学子。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彩一生,书写出中国知识分子心忧家国、胸怀天下的典型形象。 |
在“理性经济人”概念和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赵家和的存在如同一股清流,慰藉着因时代快速发展而浮躁的人心。网友对赵家和的自发追记和缅怀,也蕴含着人们对善与美一以贯之的向往与追求。 |
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太多“扶不扶”的纠结,也萦绕着太多“个人利益一点不能割舍”的论调。这是人生标准出了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困扰人类上百年的哲学命题,从其中生发的“人的一生该怎么度过”的追问,不断叩问着时代与人心。当原本存在于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理性人”成为指导知与行的价值标准,当斤斤计较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当遇事立马将个人收益与社会利益剥离开来,你怎能要求他再谈理想、担当与情怀? |
生与死都是人生必然,我们无法评价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但那些最后被人们记住的人都有着和赵家和一样的人生标准——做有意义的人和事。赵家和的人生标准是“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所以他在人生弥留之际才能真正“眉目舒展”。历史从来都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同样是逝去,也终有化作尘土与载入史册之别。在有限的人生里,为后世留遗产、为后人留庇荫、为社会留财富,都是有价值的选择。 |
实现高远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无疑需要扎实奉献。除了要不浮夸、踏实做好每一件事,也需要不蛮干、用才智焕发出最大的社会价值。这其中还有两点更具操作意义的启示:一是给现在琳琅满目的慈善项目,在讲究运作、专业、平台的同时,不要忘记“善”是所有行为的原点与初心。二是给更广泛的普罗大众,“铜板不分大小,爱心没有先后”,何时“行”都不算晚。众多评论中,一条“过去我总觉得帮助别人要在自己有了足够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而事实上,帮助别人只需要一颗无私的爱心就够了”的评论足以告慰赵老。 |
兢兢业业、踏实做事,淡泊名利、心怀天下,更能够给予整个社会思考与前行的动力——时代需要更多这样的“赵家和”。 |
[责任编辑:李平沙] |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