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2007年中国最荒唐的“证明” 未死证明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7-8-15 16:43
标题: 2007年中国最荒唐的“证明” 未死证明
2007年中国最荒唐的“证明”

来自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2007年8月

七旬老太为领社保被逼开"未死证明"不成   
        
[转贴]七旬老太为领社保被逼开"未死证明"不成

文章提交者:水边疯子 加帖在 猫眼看人

75岁老太领社保费被要求开具未死证明(图)

2007-08-02 10:51:29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广州)

核心提示:广州市一名75岁老太为领1000多元的养老金,竟被要求到街道开具“未死亡证明”。老太在烈日下奔走了社保中心、街道退管办等五个职能部门后,还是没能领到养老金。

黄姨手中的证明显示,她仍享有领取社保金的权利

黄姨手中的证明显示,她仍享有领取社保金的权利.jpg (47 KB, 下载次数: 91)

黄姨手中的证明显示,她仍享有领取社保金的权利.jpg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7-8-15 16:44
金羊网-新快报8月2日报道 7月27日,家住广州黄华路的75岁老太太黄少英在刷医保卡时意外发现,今年7月的社保费没有到账。此后,为了这1000多元的养老金,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黄姨,被迫顶着炎炎烈日,手持“未死亡证明”奔走于社保中心、街道退管办等五个职能部门,最后还被有关工作人员以“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下周一再来”搪塞了过去。疲惫不堪的黄姨,在忙活了一整天之后,养老金还是没有着落。

看病刷卡方知社保停发

黄少英老人今年75岁,1951年4月份参加工作,1979年9月份退休。她告诉记者,退休后,她的社保费每月都会按时到账。

奇怪的事情发生在今年7月。黄姨说,7月10日,她来到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看病,交钱时拿出了医保卡。但工作人员刷卡后告诉黄姨,医保卡内没钱了。黄姨赶紧查询了自己的社保账户,发现当月的社保费没有到账。

记者前日看到了黄姨发放社保费的银行存折,上面清楚地显示,至今年6月15日,她的社保费一直都是按月足额发放,但7月的收款记录却是空白,而每月1000多元社保费是这位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要去街道开“未死证明”

退休老人被停发社保费,唯一的可能就是领款人已经过世。可是黄姨明明活着,为什么社保费说停发就停发了呢?记者了解到,退休老人每年都应到街道退管办进行年审,政府以此了解退休老人的生老病死情况,并据此发放社保费。既然黄姨的社保费被停发,那是不是她忘记去年审了呢?前日,黄姨向记者出示了由广州市退管办发放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手册》,上面年审记录一栏,赫然盖有“建设街2007年退管会年审”的红章。黄姨同时告诉记者,她是今年3月办的年审。

黄姨说,她向社保中心反映情况后,被告知要到街道开具“未死证明”。对此,她有些难以接受,“我明明好好地活着,为什么要去办什么‘未死亡证明’呢?”

街坊们对此也议论纷纷。陈姨等几个老街坊都说,黄姨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每天都坚持去喝早茶,平常和街坊们也有说有笑,心态一直都很好。“让老人去开证明说自己还没有死,这像话吗?”街坊们对有关部门的做法表示不解,有街坊更说:“把一个大活人直接宣告‘死亡’还不算,还要人家开‘未死证’,真是没有人情味啊!”

顶着烈日奔波五个部门

黄姨家住四楼,由于年事已高,每次下楼都要花上15分钟。但为了找回养老钱,她不得不独自一人,顶着炎炎烈日,往返各个职能部门反映情况。起初,她到梅东路医保中心,在说明情况后,被告知要到街道开“未死证明”。于是,黄姨又到黄华路街道开了证明。手持“未死亡证明”后,街道工作人员又告诉她要到东华北路9号的越秀区社保中心去办手续。

在越秀区社保中心,黄姨按号排了50个人,等了2小时后,满怀期望地把情况跟工作人员一说,又被浇了一盆冷水:“不是在这里办,你要去海珠中社保中心。”

无奈之下,黄姨来到海珠中社保中心,但又被工作人员告知:“我们不管这些,你去建设五马路找退管办。”这一次,工作人员特别叮嘱,黄姨的问题一定要退管办处理,个人是办不了的。好不容易黄姨来到了建设街办事处退管办,工作人员又要她先去银行打本,看7月份有没有钱存入账户。等黄姨从银行回来后,刚把情况一说,就被建设街办事处退管办一名姓陈的工作人员粗暴打断。姓陈的工作人员告诉黄姨,“不知道你要说什么,你下周一再来。”

就这样往返奔波了5个部门,黄姨的养老钱还是没有要回来。疲惫不堪的黄姨对着记者说:“我不怪政府,是那些人办事不力。我不明白,明明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老人一趟又一趟地跑来跑去呢?”

七旬老人奔波路程

1.梅东路医保中心:被告知要到街道开“未死亡证明”

2.黄华路街道:开具证明后又被告知需前往越秀区社保中心

3.越秀区社保中心:排队两小时后,被告知应去海珠中社保中心

4.海珠中社保中心:被告知应前往建设五马路退管办

5.建设街办事处退管办:被告知改时间再去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7-8-15 16:45
第 7 楼 文章提交者:黎明 加帖在 猫眼看人

“未死证明”与国家机构的人文含量

                              黎明

  7月的广州赤日炎炎,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75岁的黄少英老太,急火火奔走于五个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黄少英自1979年退休后一直能按时领到社保费。今年7月,她从银行卡上发现账户上没了社保金划拨。到医院看病用医保卡交费时,医院告诉她医保卡内没有钱了。

  像这样突然失去养老和医疗保障,对一位独居老人来说,当然是件天大的事,谁遇到这种事都会竭尽全力去解决。碰上这样的“奇遇”,一般人的估计是有关部门认定这位服务对象已经死亡了,故而在发放费用的名单中删除并执行停发程序。果然,黄老太找到医保机构那里后,被告知需要到街道开出“未死亡证明”。

  面对面提出“证明你没死”的要求,对人格尊严的伤害很深,同时也标出了有关公职人员国家机构的“人性化程度”;提出这样的要求而不觉得有丝毫不妥,更昭示了如此机构尚存人文和人性究竟几何。

  黄少英屈尊顺从这样的来自公权方面的要求,其后又被五个职能机构踢来踢去,陷入了不人道的“扯皮”。开出“未死证明”去越秀区社保中心;排队两小时后,被告知去海珠中社保中心;再被告知要到建设五马路退管办;到了退管办,被打发出门了事……

  官方机构“扯皮”,无伤机构自身;他们扯的,都是纳税人的皮。黄少英遭遇的粗暴待遇,真实地反映了“被服务”的“非特殊人士”的无助境地。

  许多人会由此事联系到“尊老爱幼美德”,其实,热衷于道德倡扬并不能造就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我们常听见“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的喊声,好像别的地方不懂尊老爱幼似的,然而事实是:许多地方通过权力制约机制,在法治环境中将尊老爱幼规则落实到了日常生活之中,尤其是公权系统中——他们因注重制度建设而将“美德”变成了不必倡扬褒奖的常态,而我们却处在了“把常态当美德”的落后状态中。此事涉及的职能部门,平时比一般百姓接受了更多的政治、道德教育,但人性和人文含量之低几达“心死”境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媒体的监督是必要的。随着媒体介入,黄少英的简单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从记者对事件原因的调查来看,让任何一个单位承认错在己方都很难。这又不难理解:出现于公权机构的诸多麻木、荒唐、扯皮、不道德的事件和现象,正是因为存在一个“不认错”和“错了白错”的保护机制。 2007-8-2 14:11:45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