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类产品采购需求和评价体系建议
■ 张雷 周凯
根据信息类产品采购需求、技术发展、市场现状,信息类项目可划分为七类: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项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安防系统集成项目、应用系统集成项目等四个基本项目类型以及视频会议系统集成项目、信息安全系统集成项目、计算机机房系统集成项目等三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类型。其中,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作为所有项目的基础支撑;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项目与工程招标联系紧密;安防系统集成项目作为智能建筑的一部分且可以独立委托;应用系统集成项目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的高级阶段,独立的应用软件供应商将成为核心;视频会议系统集成项目作为安防系统和智能建筑系统支撑;计算机机房系统集成项目、信息安全系统集成项目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支撑,各系统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根据需要,可以衍生更多相关项目子类如高性能计算机集群集成项目、无线网管集成项目等。
信息类产品采购需求框架
采购需求框架将对每种项目分类给出基础建议。每种项目类型采购需求包括项目概述、技术标准、信息和资源整合、人员配置、产品人员和企业资质、行业和信息安全规范、实施方案(项目管理)等要素内容。
①项目概述
项目概述根据不同情况可能包含对项目背景、执行依据、项目目标、项目内容、项目范围、需求分析(政策环境、本期项目核心需求、市场环境与前期项目的关系)、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的概要说明等。
②技术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是采购需求中核心需求,是构建政府采购市场规范的最重要基础。采购技术标准为采购人提供货物和服务标准尺度参考,为供应商提供政府采购市场准入参考,是建立物有所值评价体系的前提,是建立商品库的基本依托。
制定采购技术标准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具体而言便是要考虑政府采购的约束条件。不同组织方式、采购方式约束条件不同:单一来源关注点是需求本身的完善和所批复的产品或服务本身,竞争性谈判或磋商关注点是产品或服务性能的基本需要基础上的差异优势,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关注点是能否满足三家以上的公平竞争。二是需要,即采购人的实际需求。采购人的需求因其服务地域、范围、职责各有不同,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各异,需要对技术标准进行分层、分级,而不是一味追求性能的高标准和价格的低标准。三是可能性,即市场的实际存在。只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制定的技术标准才可能帮助采购人遴选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尽可能保证采购的执行效率。四是量化,即需求指标的可评价。不可评价的指标要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么导致不可预知的结果要么不起作用,对采购人项目的执行、专家的评价和供应商的履约都会带来困惑。
③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是应用系统集成项目的核心内容,也是系统集成项目的系统集成需求所在。一般包括业务需求、技术需求、系统需求。
业务需求主要是从货物或服务使用部门的现实业务需要出发,阐述系统建设的目标、系统所处的业务背景,包括业务环境、业务特点、业务流程和业务对系统的特殊要求等,描述业务系统内部的信息流程、业务信息流结构以及业务信息交换的内容、形式和过程,作为业务系统集成、构建或开发的需求蓝本。简言之,业务需求描述的是工作流程。
技术需求主要是指为保证系统满足一组特定的业务需求,支配各部分或各要素配置、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一组最小规则集。技术需求主要指业务系统的技术体制和运行规则,并据此确定系统所使用的基本技术设备,包括软硬平台、技术体制、共性技术、互联互通标准等,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指南。技术需求确定各种业务接口、标准及其关系,提供数据词典、数据模型、交互协议和接口标准。简言之,技术需求描述的是技术接口。系统需求主要是指为保障和支持业务功能,各系统及其相互连接的描述(包括各种图形),它主要是对业务需求进行功能分解。阐述系统必须执行的各种功能以及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系统的功能划分、物理组成接口关系及信息流程等。系统需求规定关键节点、电路、网络、业务平台等的物理连接、定位和标识,并说明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性能参数。简言之,系统需求描述的是系统结构。
④人员配置
根据项目需要,人员配置可以包括网络设计人员、硬件处理人员、软件处理人员、系统运行与维护人员等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以及项目经理、项目集经理、项目组合经理、项目管理办公室等不同层级的项目管理人员。
⑤产品、人员和企业资质
产品、企业、人员资质为采购人提供货物和服务基础上权衡投标人能力的重要参考,是构建供应商库的重要因素。
⑥行业规范和信息安全规范
根据项目需要引入行业标准、规范性文件,特别是信息安全标准,规范项目采购和执行。
⑦实施方案
采购方对项目承建方责任声明和项目的组织管理方案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实施过程控制、项目实施过程文档管理、项目实施组织架构、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安装过程安排、项目验收、项目培训安排等。
评价体系框架
采购技术评价体系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功能,包括中小企业的价格折扣、节能环保要求、国产产品的优先采购、创新产品的适当支持等。二是需求提炼,每个项目有其背景和独特目标,其评价要紧扣需求,又要超越需求的普遍实用性而体现项目的特点。同时,在评价标准和细则的设定上要针对项目特点对不同指标设定不同权重。这就需要对需求中涉及的关键部分加以提炼,将评价聚焦采购的核心需求。三是物有所值,即需求与评价的关系。评价标准提出满足项目执行的基本尺度,评分细则将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紧密结合,在重要指标和综合性能上充分体现和平衡市场规则,择优选取,实现较高性价比基础上的物有所值。四是专家作用前置,目前政府采购中,通过评审专家在有限的短时间内通过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给出评价,推荐中标供应商。专家评审制度有其历史的原因,也衍生了诸如评审结果片面性、倾向性等一系列问题。财政部提出的专家作用前置切中要害。因此,制定需求、评价标准和细则过程中充分引入行业专家意见,在执行中变专家现场决定分值为专家现场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客观类别和水平,做到专家作用前置刻不容缓。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评价体系框架如下: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货物和服务进行细分评价的主要依据和量化基准。评价标准细分层次包括单项基本要求必须满足的有无类型、单项基本要求优先采购的有无类型、单项基本要求普遍满足择优加减分类型、综合性能第三方认证的加减分类型。其中单项基本要求必须满足的有无类型是指实现采购需求货物或服务的基本指标如服务器要有“RAID卡电池保护”,单项基本要求优先采购的有无类型是指政策功能相关指标如“节能环保清单优先采购产品”,单项基本要求普遍满足择优加减分类型是指满足基本指标的基础上的实际配置指标如服务器内存类型要求“DDR3”,实际应答指标可能是“DDR3”“DDR4”“DDR5”,综合性能第三方认证的加减分类型是指公认有效的第三方认证给出的综合性能指标如服务器“SPEC测试”指标等。
评分细则
①评分细则的设计目标: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落实政策功能,充分考虑项目需要和市场可能,合理设定分值权重,力争在现有规则下体现同行业厂商差异化竞争、专家评审的客观公正,评价结果达到物有所值。
②评分细则的实现方式:适当平衡技术指标和价格的比重,通过既定规则下的专家作用前置,进行投标产品的横向比较,得到性价比较优的评价结果。
③既定规则:是指采用对投标情况自适应的动态可伸缩等差数列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优胜劣汰。专家作用前置实现方式:制定既定规则和评价标准以及重要指标选取时引入专家论证。品牌价值体现:引入第三方综合性能评估结果,经批准引入创新和特异性指标的适当加分。
④技术指标评价算法:各技术要素、技术指标没有应答的该项指标得0分,指标相同的个数记为1个,投标人每个技术指标并列名次连续排名,响应产品技术指标综合评价指标排序后计算公式为:假设某技术要素指标数为n,实际投报每个指标的个数分别为m(1)...m(n),指标的排名分别为k(1)... k(n),单项满分为S,单项指标得分分别为L (1)... L (n),则每个技术指标的得分为L(1)=S*[1-(k(1)-1)/m(1)]...L (n)= S*[1-(k(n)-1)/m(n)],此项技术要素总得分为[L (1)+ ... + L (n)]/n。
(作者单位: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