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住建部统计,2017年住建主管部门共查处有违法行为的建设单位4216家,施工单位7535家,施工项目10620个,存在挂靠行为的项目172个。实践中,挂靠行为是一个既公开又难解的问题。
某长期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深专家说,“在国外很少有施工企业资质挂靠的现象存在。采取工程资质等级的国家,一般来说资质入门要求严格、不容易取得,有资质的企业就是身经百战,能力实在的企业。另一方面,一旦被查到资质挂靠行为,会上国际金融机构的黑名单记录,关系到其竞争地位与发展,大家都不敢轻易尝试。”资质管理的目标是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在利益的驱动下,资质挂靠却成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其产生的危害也巨大,特别是造成工程质量、公共安全等方面危害难以弥补。因此,挂靠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长期的发展中我们没有形成合理的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承包为依托,以劳务分包为基础的合理分工协作,这也导致了挂靠行为的产生是出于现实的需要。比如说,对小型工程,完全可以交给没有取得相应资质,却具备承揽工程能力的企业来做,这类工程利润低,资质高的企业也看不上,对于大企业来说反而造成了管理成本的浪费,这类工程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协作,设置具体条件来规避损害”,业内人士认为。因此,对于现行资质管理要适时调整,建议主管部门加强资质复审工作,资质不应成为企业在施工中疏于质量管理的保护伞。这就需要简化资质标准,增加施工技术、管理质量等指标的权重,通过激烈的竞争迫使建筑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来不断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