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人团伙利用挂靠等非法手段,为提高中标几率,互相投标报价,通过伪造身份证件,以多个投标人及公司名义进行围标,涉案金额上亿元。近日,南平市延平区检察院依法对该起串通投标案提起公诉。
团伙道破 提高中标几率“技巧”“招投标的过程,一般是招标单位设定一个K值,再由投标单位根据招标单位提供的K值区间进行报价,取接近K值的几家公司,最后选出中标人。”在提审中,江某首先道破了招投标规则。在这样的规则下,提高中标几率有“技巧”。
检方介绍,2015年至2016年期间,江某等人相互联系并商定分别挂靠公司共同进行围标牟利,该团伙参与串通投标南平多个工程,涉案金额上亿元。
所谓的“围标”,就是多家参与投标的公司把标围起来,而这些公司的背后实际控制人却是同一个。
江某交代,他会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K值区间选取不同的下浮率统一制作报价表。在收到统一制作的报价表后,再安排公司员工通过QQ将报价表发送给参与围标人员,并由他们挂靠公司制作投标文件。控制参与投标的公司越多,中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检察官起底招投标猫腻投标文件从何而来?是否还有其他团队协助?经过检察官进一步深挖和了解,行业内一条完整的黑色利益链条逐渐浮现。
围标果然有团队在幕后,有专门代缴投标保证金的人员,有专门为串标统一制作标书的人员,还有专门为人找资质的QQ群,这些人员不论提供的服务是否使对方中标,均可获取不同额度的管理费、手续费。
据介绍,制作标书的小陈明知他人可能围标,依然协助制作标书,每份开价500元,一次都需要制作13份左右。另外,还有一批企业,通过将公司挂靠给他人赚取所谓的“挂靠费”,即使这些公司最后中标了,也不会参与后续建设,而是将工程交给挂靠使用人进行转卖。
围标成功后,由该团伙成员联系卖家将中标项目按标的的10%左右的价格转卖工程项目,例如,该团伙以5000余万元中标建阳某小区的工程建设,后续未参与建设,直接将该项目卖给另一企业。非法获利的320万元,按团伙成员所挂靠的公司进行分赃。
来源:N海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