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专家不专制肘客观评标 专家组成人员有待商榷【转贴+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8-7-18 15:13
标题:
专家不专制肘客观评标 专家组成人员有待商榷【转贴+思考】
关于评标专家的问题的思考
gzztitc 最近,政府采购信息报接连发表三篇文章,联系在汽车招标中,有关“评标专家”反映出来的问题,详细地进行了讨论。 这里,涉及到的问题很多: 有政策上规定的;文件的规定,是从理论上出发的,道理很对,但是,实践中常常无法满足。怎么办? 有在政策规定上不细致,不明确的。如,大家都想到,要对评标专家进行培训;但是,培训费谁出?财政上有那笔款项吗? 有的是现实问题如何解决?比如,明明专家库里的专家人数有限,专家的水平也各有差异;却反复强调:“随机抽取”;为了保证“反腐败”和“客观公正”,不顾实际效果。最后,不仅仅影响了一次招标的效果,而且,导致人们对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都打上了问号?? 有的是涉及到评标办法:比如,明明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但是,必须按照“综合评标办法”,让懂行的专家和“不专的专家”,都各自独立打分。最后,其结果必然是抵消了懂行的专家的作用。——我想问:为什么不可以试试专家集体讨论式的评标办法呢? 早年,我尝试写过《斗胆评说专家库》的文章;我不知道,是否自己应该再写一篇:《斗胆再评专家库》? 请大家先参考一下这三篇文章: 《专家不专制肘客观评标 专家组成人员有待商榷》; 《评标专家群体久病缠身 汽车专家库人数少》; 《汽车评标专家:政府采购和汽车专业知识一样都不能少》; 注:文章中的色彩,是本人在学习时加描的,仅供参考。
专家不专制肘客观评标 专家组成人员有待商榷
2008-7-18 政府采购信息报 修霄云 近日,某省一汽车项目公开招标,
共抽取了5名评标专家。由于只有两名评标专家对整个汽车行业、汽车新技术、市场比较了解,其他专家的优势更多表现在理论方面,导致评标结果不甚科学。采购人对此也不太满意,表示:“中标车型只在价格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但技术和服务方面都差强人意,特别是主要的技术参数没有任何领先的地方,与很多车型的技术有较大差距。”
据介绍,采购人把不满情绪都发泄在采购代理机构身上,认为“政府采购不能满足采购单位的实际需求;代理机构的此次招标是失败的。”实际上,采购代理机构在此扮演的仅是“组织者”的角色,评标结果的得出是由评标专家操作的,代理机构仅是把专家的评比结果向采购人和投标厂商进行如实通报而已。 记者从其他省市了解到,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大,由于专家评标的问题,导致采购人和汽车厂商对集中采购机构不满,进而诟病政府采购。汽车是货物采购中比较特殊的采购类别,由于专家不专,导致很多人对公务车采购存在诸多误解。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8-7-18 15:14
专家水平参差不齐
评标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同样是高级职称的专家,水平却相差很大。一位某研究所的高工,在评标时思维混乱,评委打分表的数字都汇总不准。
看看某省在一次汽车协议供货公开招标中邀请的专家成员:省级机关技术代表2人,市级技术代表2人,汽车专业技术专家2人,质量技术监督专家1人。据介绍,集采机构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才确定了专家的组成成员,第一要懂政府采购,并且负责车辆采购的;第二要懂技术;第三是实务型专家,例如车队队长之类的,这样的专家组合从理论上讲属于强强联合,照顾到了技术、实务和政府采购各个方面。组合是科学的,但专家的水平并没有达到要求。
“这款车是哪个汽车企业的?”一评标专家指着上海大众斯柯达明锐如此询问身边的汽车厂商。汽车厂商听到如此问题,马上面露担忧之色,都不知道是什么车型,怎么能对这款车的各个技术参数进行科学打分?在看样车的短短几分钟内,专家又怎能准确的捕捉到这款车的优势?由此,汽车厂商也对此评标专家的水平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相反,有的评标专家非常“专业”,时而询问发动机、底盘等,时而钻进车内查看各种内饰以及空间,时而询问是否安装了最新的某些技术等等。
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打分的科学性也是截然不同。“不专”的专家同样也有打分的权利,但他们的打分却会影响到整个评标结果的公正性,导致采购人和汽车厂商对政府采购产生误解。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8-7-18 15:15
专家组成人员有待商榷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评标委员会由采购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当为5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采购数额在300万元以上、技术复杂的项目,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人数应当为5人以上单数。
评标委员会是由技术类专家和经济类专家共同组成的,因术业有专攻,经济类专家往往对一些技术项目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要求经济类专家也同样给技术项目打分有点勉为其难。有时,采购人代表领导亲自上阵,但有的领导并非技术专家,要其对技术项目打分也是赶鸭子上架。
此外,江苏省省级行政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尹亮君表示,专家的知识更新跟不上评审要求。今天的汽车工业发展不同于以往,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车型、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而有的专家、教授还在吃老本,对市场产品、市场行情、市场价格、新的标准、新的协议、新的规范等知之甚少。更有一些退休的老专家,离开实际工作第一线一段时间后,面对投标文件中出现的新的名词术语、方案理念茫然得很,要求他们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有一定难度。
甘肃省政府采购中心的卢欣荣对厂商的苦恼表示理解,他说,某些专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精通汽车行业,但过后关于汽车方面的新闻或者知识很少与时俱进,所以有时候问厂商的一些技术问题,可能是好多年前的重点,却不是现在问题的关键,可能早已被解决。
除了技术或市场方面的不专,还表现在对政府采购的不专。不少专家对为何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公务车采购还要实现一定的政策功能,包括有助于扶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支持节能环保产品等了解的并不多。
文章录入:刘春华 责任编辑:刘春华
保存时间:2008-7-18 上午 10:55:26
原标题:专家不专制肘客观评标 专家组成人员有待商榷_政府采购信息网
http://www.caigou2003.com/supp/q ... 8094429_222883.html
作者:
rxl2004a
时间:
2008-9-29 11:03
我感觉现在的专家都是些混钱吃饭的
我前几天请了几个自动化方面的教授
打电话问他时说很懂
到了现场就一句话不说了
不过倒是挺认钱的
开完标后
急着拿出车票、家有发票等等
我天天为专家发愁啊 [s:8]
作者:
rxl2004a
时间:
2008-9-29 11:06
另外如楼主所说有些专家不能与时具进
赶不上时代步伐
对先进的产品根本不了解
找个好专家难啊!!
作者:
大力
时间:
2008-11-21 21:58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