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空間感知與舞台空間動態造型設計
[打印本页]
作者:
tessss
时间:
2008-9-18 15:34
标题:
空間感知與舞台空間動態造型設計
空間感知與舞台空間動態造型設計
一、造型藝術的本質在於發現和組織空間形式
空間的存在是一個永動性的原存在。它構造著人類生命本體,限定生命本體在空間的活動過程,決定人生空間感知發展的基本方向。從人
的內在生命機能到外部生存空間條件,從細不可測的微觀至測不到邊際的宏觀,從空間中的空間到空間互動著的氣、聲、光、電等空間元素,
諸元素之間的空間關係交流、穿插、滲透、疊加、變異……神秘的空間充斥著變幻無窮的永動性生命創造活動。
對於人類從史前發展至今的各種造型藝術形式,空間存在的先在性注定人類同構的內在空間本能在空間創造活動中的永恆性。這種內在於
人的深層本能空間創造活力,
徵信
隨著人類長期進化的歷史,積澱為近似心理分析學家發現的“集體
無意識”的生命本能自發的空間創造衝動。在深層次空間創造本能之上,人類在社會活動空間,隨著時間實現了多層次空間藝術感知能力和與
其空間感知能力相應的空間造型藝術形式。這種現象證明,人的內在本能發生的空間感知衝動是一切空間造型形式的創造動力之源。
藝術發展史證明,造型藝術本質的發展,就是一部人類隨審美感知發現和表現空間形式的過程。不過,隨著空間造型藝術的多元空間形態
不斷出現,某些類型的藝術形式被掩蓋了,從德國古典美學的代表人物黑格爾時代起,藝術被思想家宣稱多次死亡。那些在特定時間,特殊地
域發生的藝術形式,由於不適應社會空間的變動而悄然退出主流空間。
補習班
比如,黑格爾所
理解的那種“理念的感性顯現”的藝術,的確在十九世紀末被封閉於西方各教堂和博物館。但是現代藝術家卻又在個性精神的現代性感知中發
現動態造型藝術的空間。那些藝術消亡論的理論家,由於受他們特定時代造型空間認知形式的理性局限,沒有充分發現人的空間造型本能的永
動性。現實證明,正是由於空間造型本能的永動性,使人類隨著時代發現更豐富的藝術空間表現形式。藝術空間造型的本質特徵證明:只要人
類的生存空間存在,人類未來的藝術必然會為自己的存在找到新的空間表現形式。
在人類發展至今的藝術衍變過程,造型藝術的空間為人類社會留下了影響範圍最深廣的造型藝術空間形式。法國的拉斯科岩洞,西班牙阿
爾泰米拉岩洞的史前壁畫與現代畫家在表現空間形式的本能律動一致。這種現實證明原始繪畫被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昭示史前人類隨生命自發
的繪畫形象,同時在現象之下折射出人類集體無意識的空間創造有個久遠的同一根基。這個人類同一的空間造型根源決定著後來的古埃及金字
塔外部空間的體量,內部空間的永恆性神秘,也決定著中國遠古甲骨文、石器飾物、商周青銅器等藝術形式在空間造型體量方面有著驚人的相
似性。
世界各地域的不同種族對空間造型的感知與造型出現地域性民族特徵。古希臘時期的石雕,實現了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有機的空間體量。這
種人體造型在運動空間中的活動被古希臘人有機的表現。由此證明古希臘的造型藝術感知在原始空間本能衝動之上對動態空間表現形式的征服
。米龍的《擲鐵餅者》創造出人體機能和人體機能空間中的運動形式,成為整個古希臘時期動態人體空間造型的典範。
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不但以大理石雕刻創造《大衛》那樣空間內涵深邃的動態人體造型,更值得關注的是他以宗教精神性參與建
造了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建築群。在聖彼得大教堂內部,宏大的圓型拱頂為整個教堂空間建構的中心。這座教堂圓型拱頂正中的華蓋聯結十字型
教堂空間的各部分,構成內部建築距地面高達136米全部空間的活動中樞。米開朗基羅繪於西斯庭小教堂的天頂壁畫《創世紀》和正祭台後面的
壁畫《最後的審判》,都顯示出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
禮品
藝術家在宗教精神激勵下對心靈空間與
視覺空間感知和想像力所能達到的邊緣。
十八世紀初至十九世紀中期,西方空間造型藝術承受文藝復興時期的表現傳統,漸漸以個性精神實現了以明暗色彩結構繪製的三維繪畫色
彩空間。其本質特徵是在平面繪畫材料上,創造有縱深幻覺的空間造型。此後的印像畫派,以色彩感覺的動態空間感知形式,再現了處於自然
環境之中的畫家“在場”感覺到的光色引起的色彩空間變化。自印像畫家開始,西方繪畫發展了繪畫平面空間中色彩筆觸的動態語言。塞尚對
於繪畫空間的組織歸納,表明現代畫家對外在物象空間造型關係的有效控制。這種空間表現能力被立體主義畫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抽象主義
畫家沿著立體主義繪畫對立體空間同時表現的方向,採用物質材料粘貼等立體造型手段,突破平面繪畫材料的傳統,在造型藝術的空間意識和
表現材料方面,實現繪畫同雕塑的現代性融合。近二十年來流行於世界的“裝置藝術”則顯示出藝術家由空間實體創造的心理空間想像。
進入二十世紀之後,人類全方位擴展外在空間和內在空間探尋的空間感知表現力。城市數字化、電子信息化、科學人性化、藝術生活化全
面改變了人類生存的空間格局。造型藝術的空間性,同時發生時代性的質變。造型空間由電子虛擬性實現自由空間組合變換的任意性;空間造
型形式由三維變為多維;空間造型材料由相對穩定的物質轉化為電子、光、化工等人造信息材料……這些當代性空間造型媒介和造型手段,象
徵著當代藝術家從自發——自覺的空間造型能力進入自由的多因素空間藝術形式創造境界。人類整個空間造型能力在時間裡的發展證明從原始
人的自發空間創造本能,到自覺——自由的全因素動態空間藝術形式創造,是一個無限開放的空間造型本質發現——實現的過程。
二、舞台空間設計的綜合性創造活力
當代舞台設計是一門全因素的動態空間綜合的造型藝術。它本體的綜合空間又同時被特定的舞台演出空間——時間所融合。舞台演出空間
動態的藝術形式特徵包括:空間動態造型活動的全因素,造型空間造型形式的多元化形態,同時性與歷時性空間造型形式的互動,空間造型形
式與整個舞台演出的諧調等。它們共同創造當代性的空間造型藝術生命活力。
著名舞台設計藝術家胡妙勝先生,
室內設計
在《舞台設計美學閱讀空間》緒論
中明確指出舞台設計者“是在有限的物理空間籌劃運作;總是在形狀、色彩、光之間流連徘徊;總是期盼創造幻想的或非幻想的戲劇空間。舞
台設計是空間的創造者,這也許是一切舞台設計者的共識”。胡妙勝先生把舞台造型空間分為按戲劇動作、審美形式、知覺形態、舞台演出過
程互動交往四個方面的空間造型特徵,並在詳細分析諸有獨到審美價值的空間造型基礎上,構造出一個能適應各種舞台演出空間形式的現代舞
台空間理性系統。
值得舞台空間設計者關注的是,舞台美術理論家在分析現代舞台空間系統時,由於空間功能的理性細化,可能產生人的空間感知本能分裂
。用中國古人的審美經驗說可能出現“言不盡意”“以文傷意”的局面。所以未來舞台設計空間造型藝術家實現原創性的藝術形式要悟透理性
“以理擇質”,更重要的是設計者大膽運用一切演出機會,用藝術直覺發現舞台空間觀念、空間形式及形式語言實現當代空間感知的全面創造
。
現代社會的全球化使西方經濟及文化產生難以抗拒的強大影響。東方現代經濟發展滯後使東方文化在過去的200年出現“失語”現象。這種
本土語境喪失的根本原因在於社會意識對人的本質創造力的過度壓抑。它導致許多藝術設計者只能在低度自覺狀態,模仿西方藝術形式的表面
。而西方藝術家現代造型藝術的創造活力,很大程度上產生於他們從生命自發的原創性藝術衝動。從文藝復興的造型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達
芬奇,到現代藝術家馬蒂斯、康定斯基馬列維奇,無一例外的都在所能實現的造型空間展示自己的生命價值。後三位現代藝術大師都直接參與
舞台空間造型設計並從舞台空間變換中得到鮮明的動態空間知覺啟示。上述造型藝術大師的動態空間知覺產生的原創性生命活力形式,反過來
人又激勵了舞台演出的組織者,使他們從舞台演出多樣性審美品性上提升了全部演出過程中的動態審美感覺、審美感情和審美心理想像力層次
。
動態空間的審美創造直接性是舞台設計特有的空間創造領域,戲劇、舞蹈等舞台演出藝術的歷時性,要求演出的組織者在整個演出時間用
歷時性聯繫每一個同時性審美空間,創造出現代舞台設計大師阿匹亞所主張的“整個演出,就像一幅組織在時間上的圖畫”那種動態的審美時
空。阿匹亞簡潔地道出現代舞台演出的造型時代特徵。其理性對於一切舞台演出及電影、電視等歷時性的空間造型形式都具有本質的生命意義
。而當代造型空間的動態性生命價值的實現,首先要求設計者用自己獨到的感知發現空間動態要素。在發現空間造型元素本質特徵的基礎上,
進一步實現動態空間造型語言的精到。
影響舞台設計動態空間的主要因素有三:
其一,物質機械空間的變動組合,即運用機械運動,組成物質結構空間形式變化。結構性形式空間的組成,主要依據是幾何形體的知覺形
式歸納。根據聽覺及視覺的近似性知覺重複——再現原理,在被歸納的幾何形空間中,形成有相近的空間節律變化,創造能隨著演出時間再現
的舞台空間。在現代舞台設計空間造型結構中,也可用現代結構主義繪畫的風格特徵,在圍繞視覺空間中心的整個舞台空間採用多種幾何空間
關係形成全面幾何空間的對比協調,
空間設計
物質性空間結構形成的難度不在於它的同時性,重
要的是它的空間因素之間的運動和運動過程的審美變化。對於戲劇演出,演員的身體及心理活動往往是幫助舞台物質性空間的活動的重要因素
。而整個舞台空間活動與演員活動的互動,往往創造出令人難以預料的宏大演出空間中多因素相對活動過程中的動態審美感受。
其二,舞台光色空間造型能力無限開放的任意性。燈光是現代空間造型設計的重要表現形式。舞檯燈光的能動性對於演出空間動態本質的
影響力,被現代著名戲劇導演及舞台美術設計大師敏銳地察覺到。他們運用光的流動性解決了舞台上活動的演員表演與死佈景之間的造型矛盾
,把人的生命活動及活動空間值於以光同構的造型本質之中。
現代舞檯燈光造型設計,充分運用光色變化的無限任意性,實現一切傳統造型藝術難以企及的藝術表現力。在舞台造型空間中,燈光的明
度對比可以從零度的絕對黑暗瞬間達到超過日光的極亮狀態;燈光的色彩純度——單色性超出人類可感知的全光譜知覺範圍;光色的加色混合
特有的隨意性使一切顏料混合黯然失色。
現代電腦控制的燈光設備自身運動強化了光色運動的形式表現力。他給於舞台空間設計幾乎無限自由的運用光色空間和光色在動態空間運\n
動全過程連續變化的技術條件。電腦燈光運動光束可實現多光源光色集束,也可實現點光束向空間多點散播和散播過程中的色變。這種與人的
深層心理色彩感知結構同一的光色空間表現力,使觀眾與舞台表演角色實現內在與外在審美感知的多層次聯動。近二十年來,舞台與燈光已成
為當代舞台美術設計大師最主要的空間造型手段。現代舞台設計大師約瑟夫·斯沃博達預言的那種,運用燈光和投影代替繪畫性佈景的舞台光
色空間造型形式已經成為普通的存在。動態光色造型形式的本質特徵是光色空間的全因素活動。這種活動空間的全因素決定舞台空間造型設計
要在駕馭舞台空間造型形式的同時性的審美品性的同時,還要控制全部演出時間歷時性的舞台空間造型變化。人的全部審美知覺,妙在動態空
間形式引發的審美活力。這種同時性與歷時性空間造型形式的交叉、互動,使當代舞台美術設計語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光色空間造型形
式的風格——語言特色。
舞台動態空間形式的實現,重在光色造型語言及語言關係的設計。其中燈具的位置、光束性質、燈具的活動方式、亮度。色彩是創造光色
空間變化的基本條件,設計者用電腦設計控制全部演出過程中的燈光變化程序。編排全部演出時空中需要的光色造型變化。首先從全部演出結
構形成歷時性光色空間變化的主要結構。然後根據結構考慮全部演出時間的光色造型變化的旋律。每一時段的光色同時造型效果,各時間之間
的色彩空間聯接,造型空間中的光束方向,光線在空間中播撒運轉的方式,色調之間的漸變、突變、光束造型、造影之間的空間疊加、互動等
形成整一的動態光色空間語言關係系統。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