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转贴] 由退税率降低之所想 [打印本页]

作者: 以进养出    时间: 2004-1-29 15:08
标题: [转贴] 由退税率降低之所想
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据此通知,平均退税率将由目前的15.11%下降至12.11%。普遍认为,此举有望实现下述三点政策目标:一、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二、为财政减负并明确出口企业收益预期;三、加速贸易结构调整,敦促产业升级。

而在此外,以笔者愚见,这次退税率下调,或可更视为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而逐步过渡为内需导向的起点。

众所周知,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始于1985年,由于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中国出口额大幅度下降,政府从1998年开始逐渐调高出口退税率。到1999年7月,中国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攀升至现行水平。

事实上,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论,但共同的看法是,出口退税对出口具备较强的刺激作用,尤其从1998年始,出口退税政策对于中国顺利度过亚洲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避免通货紧缩恶化功不可没。

然而,事过境迁,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这一大背景下,来自海外的“杂音”不断,最典型者即为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国家以种种手段不断叫嚣人民币升值以转嫁其国内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大量统计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存在的最主要、最突出的矛盾是:较快的经济增长伴随明显的内需不足;较快的经济增长伴随偏低的物价水平;较快的经济增长伴随较高的失业率。而若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考察这一系列不和谐音符,应该承认,它符合“转轨加新兴”这一基本国情但未必完全契合大国、强国起飞后的发展路径。

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在其《并非失落的十年——转型中的日本经济》一文中提出了颇具冲击力的新概念——GNC(GrossNa-tionalCool,国民生活快乐指数)。针对国际经济学界对日本经济的通常看法,青木认为日本近10年的发展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日本经济运行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GNC正在事实上取代GDP,成为日本经济运行的重要衡量指标。日本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企业,已经是一些着重开拓个人体验的商业领域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传统的GDP增长指标之外,正在事实上改善日本人的福利状况。

与之相对应,必须承认,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由于出口的扩大,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正在大幅度下降,与之相应的贸易条件也在不断恶化。尽管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用美元换算后的人均收入并未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因此,从不尽合理的国际秩序出发及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不能因为与美、日之间贸易摩擦有所缓和,而始终采取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必须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转换增长方式,实行内需主导型的增长模式。关于此结论,无论是为了让国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实惠,还是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来说,均系题中应有之义。

而这一点,正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不谋而合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1-29 15:49
标题: 国内有这么大的需求来解决国内的产能吗??
如果中国不出口,已经形成的产能将怎么办,现在的彩电行业就是这个例子,大量的彩电低价倾销,美国已经做出反映,可是对中国的企业来说,不卖出去,损失更大
作者: 以进养出    时间: 2004-1-29 16:13
标题: 回复: 国内有这么大的需求来解决国内的产能吗??
最初由 lovedog 发表
[B]如果中国不出口,已经形成的产能将怎么办,现在的彩电行业就是这个例子,大量的彩电低价倾销,美国已经做出反映,可是对中国的企业来说,不卖出去,损失更大 [/B]


就是因为我国过分追求gdp的结果,造成了“重量”没有减轻,现在在gdp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第三产业,而我们还是制造业为主导。中国的这个型是一定要转的。现在应提升到中国的经济而不是某个企业的得失,正如同你看到的,即使加大出口,彩电遇到的问题会少吗?其实加大第三产业为主导的gdp所带来的好处还有很多?
转型也是有过度期的并不是一下解决啊,这次降低推税就应该是吧?:)
作者: 咄咄逼人    时间: 2004-2-2 10:25
标题: 回复: 回复: 国内有这么大的需求来解决国内的产能吗??
最初由 以进养出 发表
[B]就?.. [/B]


现在这个阶段的中国,gdp还是以投资为支柱的,而投资的都是用在制造业偏多,这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是改变不了的。gdp是考核地方领导政绩的条件,而推动gdp现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搞生产,搞制造业,关它先进还是落后,造出来就是gdp,就是业绩。
畸形的经济增长!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2-2 16:24
标题: 其实也是一个过程
哪天我看电视,看到一个香港人在评说中国的经济,他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工业革命",大家都知道英国进行过工业革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在上上个世纪,就是18几几年的时候就把工业革命进行过来,工业革命的一些特征就是整个社会向着机械化,行业逐渐向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大量的机床进口加入生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脱离农业,工业品出口海外,不正是工业化的一些现象,发达国家之所以GDP已经由第三产业主宰,那是因为他已经走完了工业化的路程,向信息化,或者可以说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完成的结果.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农业国比如巴基斯坦,泰国,或者非洲什么国家直接从农业经济进入到信息经济的状态.而中国略好一点,正在向工业化的道路大踏步的前进.现在能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完成了吗??还不能吧,这次税率的变动,我想一方面是外部因素的压力造成,压力应该也是很大的.另一方面还是想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档次什么的.再说了,万事都怕一个圆满,前一段时间出口出的太多了,收一下也不一定都是坏事.
作者: 咄咄逼人    时间: 2004-2-2 17:07
即使是靠工业化刺激经济发展,也应有所区分,经济学上有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之分。短期效应即制在不革新技术和生产结构的情况下,资本投入会产生一个短期的增长效应,只要增加资本投入,经济水平就会提高。而另一种是靠革新技术和改革生产结构来带动经济增长。中国的工业化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前者:(

前者是使产出曲线发生平行移动,后者则使产出曲线改变斜率。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2-2 17:18
标题: 邓小平在20多年前
就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增加国民收入的方法,在传统西方经济学里面,是这样的公式,投资,和出口都会带动收入的增加,而且都是有一个倍数,如果社会越通畅,倍数越大,就是当投资为1的时候,收入可能会增加5或者更多,这也就为什么中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原因.这样的方法,在国外也是很多,最著名的就是1933年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衰退中出来.

你说的哪个问题,依靠技术水平的更新,在公式这是个假定不变的因素,如果科学技术能够从研发到应用能很快的进入公式的变化中去,我想积极作用也是相当大的.政府肯定不会不赞成大家靠科学来发展.

一个人的发展可能会出现空手套白狼的现象,对一个国家来说,长治久安的方法肯定不能靠空手套白狼,就是资源的互相利用,就是交换,工业化的发展之所以走这样的道路,总体是必然的,有什么样的资源就会走什么样的道路.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2-2 17:31
标题: 美国最开始的时候
也无非是给英国,法国打打下手,也是经过了大浪淘沙,老美现在才成了新经济的领头羊.到了什么时候唱什么戏,不能看着老美现在风光,就眼红,国际分工让中国这样,你就这样就成,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非要说自己是什么什么样的,不合适.
作者: 咄咄逼人    时间: 2004-2-2 17:33
那就会像楼主说的,gdp的“重量”没有减轻,人家发达国家早一台车床带来得效益(gdp)是你造十台的。而你十台车床带来的污染和耗费的资源可是相当大的。我国应看中gdp的重量,更应看中gdp的质量。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2-2 18:18
标题: 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不是不做,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什么都做,呵呵
作者: 咄咄逼人    时间: 2004-2-3 08:37
标题: 回复: 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最初由 lovedog 发表
[B]不是不做,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什么都做,呵呵 [/B]



我认为这不是时机到与不到的问题,经济虚增长的弊端很多,对我国的良性发展有弊无利。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2-3 09:03
标题: 你说的很对
你说的很对,经济的增长是不应该带有浮夸的成分,可是这个问题也不今天刚提出来,不能头疼治头,脚疼医脚,中国的经济一般就是投资,增加货币量经济就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就出现,资源就短缺,最近几年好一些,不过今年看起来情形又严重了,有点象93、94年了,一没有投资,经济就放慢,失业就增加,其中牵涉到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市场的运行机制,美国的0。2个百分点的利率就可以起大经济调整的作用,中国就不成,每次降息总是3,4个降,这样还不成,老百姓的资金没处去,都在银行走不了。技术革新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不是企业不想做,不是经济不想做,有时候我想是有心无力罢了。
作者: 咄咄逼人    时间: 2004-2-3 09:23
标题: 回复: 你说的很对
最初由 lovedog 发表
[B]你说的很对,经济的增长是不应该带有浮夸的成分,可是这个问题也不今天刚提出来,不能头疼治头,脚疼医脚,中国的经济一般就是投资,增加货币量经济就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就出现,资源就短缺,最近几年好一些,不过今... [/B]

近期可是“形式大好”啊:),gdp还是在增长啊,投资还是在增加啊,年终总结不是经常听到“虽然受到sars的影响,但中国的经济还是保持.........”。可我想说gdp的长进和失业率的减少早就脱离了。很简单,进几年gdp年年涨,失业率也年年增加,不要相信电视里的登记失业率,实际情况要搞出4-5倍呢。经济虚增是这个恶性循环中的一环,不治出问题是迟早的。银行降低利率一方面是为刺激消费,加大内需(来弥补外需下降的损失),但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调节银行存贷差,银行本身不缺钱,前一阵中央银行挑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也是要适当控制贷款吗?
通过加大投资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应进早过去,不要只看中短期效应。我们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良性的长期的经济增长。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2-3 10:33
标题: 降低利率的目的
降低利率的目的是想要大家把钱都花出去,现在银行有的是钱,都是储户的,可是降低存款利率,老百姓的钱还是没出去,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基本温饱,钱不多,都是买房娶媳妇用的,而有点闲钱的,金融市场又不发达,还不如存银行呢,只有一些巨富,钱多,考虑投资了,所以,现在民营资本的投资在增加也是这个道理.投资肯定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至于刚才说的就业率在下降,有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劳动力的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投资制造的就业机会.单从量上看,就业人数肯定是增加的.这个从民工大军就可以看出来.

最近贷款控制的原因,正是前文说过的,由于一放就热,一缩就冷的中国经济特色,现在从电力,钢铁,土地等基本资源性生产因素的短缺看出,经济是点过热了,央行在这个时候浇点冷水降降温也是正常的,但是这么就说,国家已经把工业化道路走完了,在向信息化发展还为时尚早啊
作者: 咄咄逼人    时间: 2004-2-3 10:51
现在大家不花钱是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感染,比如说“人民币要升值,人民币汇率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等等。都觉得现在应该是持币观望期。且不说人民币是否回放开,是否会升值。就去年的汽车制造和房地产来看,大家还是敢于消费的:),我个人认为不理智过热的投资并不能带来良久的就业机会,正想我原来的意见,要理性投资,要革新技术,最终发展第三产业成为gdp的主力军,那才能更好的消化劳动力。
一放肯定热,但一缩这会不一定冷:),我觉得汽车制造、房地产、电力,钢铁今年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不会降温的。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2-3 11:24
标题: 国家是起点低,任务重啊
什么样的国情,就是什么的道路,中国人多,制造业有竞争优势,劳动密集性的东西有竞争优势,如果第三产业有这样的,当然可以,别看着人家卖个芯片就挣钱 的眼红.世界大经济圈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阿拉伯能卖石油,别人就卖不了,美国能出口军火,你让巴拿马出一个,不过美国还没运河呢??另外投资现在是有点热,有点现象,还没到通货膨胀严重的地步,各种生产物质都短缺的地步.正向你所说,投资应该有重点,避免简单的重复建设,如何给资本一个风向标,将是政府,或者给了企业界一个商机,因为现在政府投资,民营投资和国外投资已经是三分天下,政府一个人说了,"大家不能望这个地方这么花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去年的汽车就可以看出,政府在上,企业在上,老外也在上,说不定到时候又是弄出一个产能过剩,往世界倾销.
作者: 以进养出    时间: 2004-2-3 11:51
两位说的好啊,已经站在宏观经济的层面上了,呵呵

其实可以这么看,降低出口推税率,就提高了出口成本,其实就是变相的人民币升值啊。至少能缓解一下来自国外的压力。
作者: lovedog    时间: 2004-2-3 11:59
标题: 中国人嘛,爱讲究个变通
希望老外能理解中国人的心思啊
作者: 咄咄逼人    时间: 2004-2-3 14:04
我国有些制造行业还是不错的,不论是靠外资还是自主投资,大部分是用来提升技术改进生产效率的,先电子电信和家电业。现在市场放开了,可以看到这些行业的企业在和国外企业拼杀时,奇迹般的活下来了。所以这将是其他行业发展的方向。
作者: X H X    时间: 2004-2-3 14:54
中国的落后产业来看,如果说中国政府是想发展的话,关键就是一个敢不敢投入的问题。以前不敢或者财力不足或者外国人技术封锁,反正是没搞起来。现在后悔当初没有冲上去。这也不能就说是当初领导人卖国,为了出国考察宁愿买飞机。当初中国太落后,人眼界又不开,以为发达国家多么神奇,还要搞全盘西化,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想多得很。这种情况下作出一些错误决策是很正常的,不犯这种错误到是太神奇了。不能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人的思想。但是现在总没有理由不敢了吧,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全球也没有什么新鲜事中国不知道了,中国要再不花大力气投入这些产业,那还真是不可思议了。看看中国芯片业投了多少钱,其实已经这么干开了。支线客机也要上。高速铁路也要上,是引进技术还是先造条铁路看看都好说,关键是敢上了。汽车更是热火朝天,已经成为经济最大增长点了。敢上了就好说了,一时干不好,本钱厚不怕。不象小国,被总统贪了些钱整个国家就垮了。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