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直面最低价中标七大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thundering11
时间:
2010-3-11 15:35
标题:
直面最低价中标七大问题
近年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接连发生在建地铁工程塌陷、住宅项目倾倒等严重的恶性事故,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究根溯源,几乎都与项目中标价格过低,质量、安全及其他措施费用投入不足有直接关系。而当前正值国家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投资4万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有关专家认为,建设工程招投标广泛采用最低价中标法,既不符合国家利益,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和市场规范——直面最低价中标七大问题
最低价中标法自2001年《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已经在各种各样的褒贬声中走过八个年头。有人戏言,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几乎没有那一项制度像最低价中标一样,能在极其尖锐的矛盾争议中发展这么长的时间。那么八年来,这个既被一些人称为“万恶之源”,又被另外一些人称为“国际惯例”的评标方法,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记者最近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施工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和法律专家。
问题一:简单、绝对的最低价中标违反立法宗旨
200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这是被普遍认为的实施最低价中标法的法律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法对“投标价格最低”者中标是有明确前置条件的,一是要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二是“经评审”之后的投标价格最低者;三是投标报价不低于成本。
但综观当前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很多地方采用的最低价中标法或者名义上采用经评审的合理最低价中标法,并不顾及上述前置条件,只是采用简单、绝对地把投标价格的高下作为中标与否的主要条件,既不做实质性评审,也不对投标价是否低于成本做明确判定。很明显,这种评标办法是不符合《招标投标法》的立法宗旨的。
问题二:低于成本价竞争是违法行为
按照《招标投标法》第33条“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规定,以及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10条“建设工程发包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建设工程质量”的规定,让低于成本价的投标人中标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
在最低价中标法的引导下,很多企业为了中标,已经由低价投标转入低于成本价投标。沿海某城市的行业协会2005年在对31家企业在公开招投标市场中的所有中标项目投标价格进行调查时发现:低于成本3%以上竞标总体比例为35.8%。接近97%的投标报价都不同程度的低于实际成本。
问题三:法规应该定义什么是“低于成本”
《招标投标法》以及一些部门规章虽然明确规定投标人的投标价不得低于成本,但都没有明确什么是低于成本。最低价中标的操作实践也表明,按照目前的规范难以评判什么是低于成本价。一些企业界人士认为,法律在保护发包人取得最低交易价格权利的同时,没有对什么是低于成本价作出明确定义和规定,实际上就是没有对施工企业核心利益表示关切。
问题四:低成本竞争对行业发展负面影响巨大
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价使整个建筑施工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企业不但无力实施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提高管理能级,推动整个行业发展,而且将产生一系列连锁的危及社会安定的负面问题。这种情况现在虽然还没有大面积的出现,但我们认为潜在的隐忧是现实存在的,且这种隐忧不仅影响行业利益,而且严重影响国家利益。
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公布的建筑行业年利润率一般都在2%左右,但实际上,即使是如此低的行业利润率,也不是建筑企业经营建筑施工这一块的利润,而是包括了房地产开发等多种经营的利润。以一般的省建总企业的情况看,单纯建筑施工这一块的年利润率在1%左右的企业,算是经营情况不错的,而徘徊在亏损边缘的企业更是大量存在。
问题五:低价中标导致安全质量事故频发
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价,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建筑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是由数以百计、千计的建筑材料价格所组成的,“一分价格一份货”是最简单的道理,偏离这个基本规律,在低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奢谈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或提高产品质量都是自欺欺人的。关于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这几年都有不少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的典型案例。比如,杭州在建地铁工程塌陷、、上海的住宅项目倾倒等严重的恶性事故,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究根溯源,几乎都与项目中标价格过低,质量、安全及其他措施费用投入不足有直接关系。
问题六:低价中标导致市场的混乱和市场诚信度
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价进一步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和市场诚信度进一步走低。在市场条件和政策制约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大范围推广最低价中标法必然导致低于成本竞标问题,而低于成本竞标问题又在客观上为市场的混乱提供了“激励机制”。事实上,最近几年来,各地市场愈演愈烈的买标、卖标、围标、串标,以及转包、挂靠等扰乱市场的行为皆与最低价中标引发的市场恶性竞争有关。
问题七:低价中标导致实际上没有节约投资
虽然理论上认为,最低价中标法有利于节省投资,但在我国,实际上这也仅仅是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节省投资”的表象,并非真正意义的节省投资。有调查显示,合同价与中标价基本一致的不到70%,一般均存有不小的差距,高的甚至达到120%;最终结算价与中标价一致的更低,只有46%,价差30%的非常普遍,最高的甚至相差180%。这种情况说明,目前实行的最低价中标,并没有真正发挥节省投资的作用。
作者:
caitan88
时间:
2010-3-11 15:41
特别是物资采购,所谓专家并非所有都了解,更别提能判定低于成本价啦。就形成无法废标,或造成低于成本价的最低价中标,质量不出问题才出鬼
作者:
hetan719
时间:
2010-3-11 15:41
作为一名实际操作者来说,我从来都不认为“最低价”是个好的方法,但可能我们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或者说对其他的评标方法我们都有所顾忌。我想,最低价的运用,有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作者:
fox_fei
时间:
2010-3-11 21:20
最低价中标,在一个成熟、充分竞争的市场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这个办法的出发点就是基于每一个投标人都是成熟理智、守法的法人或组织。市场是充分竞争和高度透明的,在这种情况下,低价就以为着更高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但是,我们的市场,只能说,最低价中标,太理想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0-3-11 21:45
请楼主说明:此文是否原创?还是转载?作者是谁?
作者:
thundering11
时间:
2010-3-12 10:04
此文章 转载 山西省招投标协会文章
作者:
java2
时间:
2010-4-9 22:22
DDDDDDD
作者:
hbzt
时间:
2010-4-10 09:24
昨天我到一个招标局(中心)开标,听说当地有一个工程采用的是低价中标,控制价经过审计局审核后对外公布为250万元,开标当天有投标单位报价90万元;中标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因造价问题扯皮时有发生,最后结算价也到了250万元;低价中标有有一个限度;
现在采用低价中标法在中国还不适应,因为中标单位都不诚信,都是先中标后为造价扯皮。
作者:
wjjst
时间:
2010-7-31 11:51
我个人认为目前最低价中标不宜推广的主要原因简单地说就是:
1、社会上有很多的“说话不算数”且无需承担责任,也就是社会诚信制度不健全。
2、业主或有关领导在招标阶段讲不清自己所要的目标。就像赵本山的小品《奥运火炬手》中的主持人做的一套动作,自己知道是打太极拳,可黑土给出的答案是“打麻将”。我那年去深圳接触到一套香港地铁某标段的招标文件,那个《业主要求》部分写得真是细,如果业主要求的都达到了,那肯定是要最低价中标了,价值工程V=F/C吗,可我们就是讲不清这个F。我们有时想把招标文件写得细一点,可领导讲得也很实在:“不要那么细,我们说不定还要改呢。”可想而知业主的要求是个敞口的,又怎么能要求投标人用最低价来满足呢。
作者:
sth8995
时间:
2010-7-31 15:34
本人认为对于一般项目,应提倡“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在目前有关是否低于企业成本难于判断的情况下,不妨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当中标价低于有效投标报价的一定幅度后,其低于部分提供差额担保作为一般履约担保的补充。
作者:
wjjst
时间:
2010-8-2 20:16
5个专家只有1个认为C公司突出,C还是中了:综合评分的弊端
综合评估法中的“评分法”其最大的弊端就是专家的尺度不一致导致结果异常。特举例如下:
三个投标人分别为A、B和C,五位评标专家,根据评分结果,有四位专家给A公司打了最高分,只有一位专家给C公司打了最高分,可平均的结果无论是简单平均还是去掉最高、最低分后的平均值,都显示C的综合得分最高。
123.JPG
(62 KB, 下载次数: 25)
2010-8-2 20:16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冬天
时间:
2010-8-3 10:03
低价中标办法是没有问题,但市场诚信问题太大。如果是国外的公司低价中标,即使是赔钱也会干好,但中国对单位的约束实在是太小了,转包太厉害,越往下转包人员越是傻大胆,工程的质量 越是没有保证。
不过我觉得这局面会慢慢的改进,至少我看到了正在改进,信用已经被一些大型企业列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
王毅青
时间:
2010-8-3 10:07
同意楼上意见
作者:
pp2728
时间:
2010-8-3 10:40
企业实力不一样,纯粹的低价产品你敢用吗?
作者:
小城童话
时间:
2010-8-3 14:18
这几天 低价中标这个问题一直困老我,450万市政标,311万低价中标,开工不到10天,主要领导调动,结果此工程成烂尾工程,170万标的,110万中标,结果结算价为260万。。。。。。,对于我们,用什么办法评标是问题,综合评标如10楼专家意见较大,纯商务标平均价再下浮系数势必造成低价中标,费率中标国家又不允许,到底评标办法各位老师有何高见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