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11楼xj8012于2010-09-12 09:21发表的 :
其实早在五年前我就用过暗标的评标方法,现在我来谈谈暗标评标的利弊。
暗标的评标一般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才采用,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了人情分在里面
好处:显而易见,能够有效的防止投标人和招标人的串标,评标专家和投标人员得串通。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许多人大概都还记得合肥出的电梯招标事件,因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评标专家就那么几个,一旦时间长了彼此间大家就都熟悉了,这样明标就有可能造成人情分。另外我有点怀疑作者可操作过暗标?我现在说说我们的开封情况。招标人或代理人负责接收标书,截止时间后,由投标人代表负责检查密封性。然后当緃开标,由监管人员对标书和包装袋进行对应编号,然后由工作人员将标书送入评标室,编号的包装袋由监督人员负责保管,分数出来前不予公布对应编号公司。评委对标书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进行裁定。说完操作流程,我再说作者的认识错误,首先招标法中要求只是投标人检查密封性,也就是作者所说得招标人对投标文件安全性的负责,但是没有允许对投标文件进行检查,因为这个职责是评委的所以并不违背招标法的要求。其次这并不是专家的思维误区,而是笔者得思维误区,因为笔者根本就没有充分认识到特别是重大工程因为明标因为业主和投标人之间的串通给国家造成得伤害,有了暗标的存在,才能相对公平的将企业拉到共同的起跑线上,也因为暗标才能相对更容易的防止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串通,招标法的出台并不是歧视投标人,而是保护大多数投标人。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招标法,有的项目可能投标人就是有那个能力做一辈子也未必做的到。
再说说坏处:难以统一。标书纸张大小的统一,字体大小的统一,所采用封面的统一,装订的统一。我们就出现过因为装订不统一一次性废掉4家的情况。还有一个内容的统一,这个是最难的,也是一直被大家所诟病的,比方说工程,如果投标方特意在工艺上留下自己特殊的工艺你就不好察觉。
其实建设部出台不是没道理,只是可能要走的路还长。[s:125]![]()
引用第11楼xj8012于2010-09-12 09:21发表的 :
另外我有点怀疑作者可操作过暗标?我现在说说我们的开封情况。招标人或代理人负责接收标书,截止时间后,由投标人代表负责检查密封性。然后当緃开标,由监管人员对标书和包装袋进行对应编号,然后由工作人员将标书送入评标室,编号的包装袋由监督人员负责保管,分数出来前不予公布对应编号公司。评委对标书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进行裁定。说完操作流程,我再说作者的认识错误,首先招标法中要求只是投标人检查密封性,也就是作者所说得招标人对投标文件安全性的负责,但是没有允许对投标文件进行检查,因为这个职责是评委的所以并不违背招标法的要求。其次这并不是专家的思维误区,而是笔者得思维误区,因为笔者根本就没有充分认识到特别是重大工程因为明标因为业主和投标人之间的串通给国家造成得伤害,有了暗标的存在,才能相对公平的将企业拉到共同的起跑线上,也因为暗标才能相对更容易的防止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串通,招标法的出台并不是歧视投标人,而是保护大多数投标人。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招标法,有的项目可能投标人就是有那个能力做一辈子也未必做的到。
再说说坏处:难以统一。标书纸张大小的统一,字体大小的统一,所采用封面的统一,装订的统一。我们就出现过因为装订不统一一次性废掉4家的情况。还有一个内容的统一,这个是最难的,也是一直被大家所诟病的,比方说工程,如果投标方特意在工艺上留下自己特殊的工艺你就不好察觉。
其实建设部出台不是没道理,只是可能要走的路还长。[s:125]![]()
引用第22楼lizhigang0于2010-11-18 15:48发表的 :
本人支持技术暗标
因为,现在对招标人对技术标的评比形同虚设,投标人也不重视对技术标的编制,在网上随便下载一个施工组织设计,简单的修改一下就是所投标工程的技术标了,并且常常会出现几个投标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版本,让评标专家无法对其真正的技术含量进行评比。
如果采用技术暗标,并且适当提高技术标的分值,能够引起投标人对技术标的重视,可以将投标人的真正技术能力发挥出来。
但建设部的标准文件应该在技术暗标上再详细、明确一些。![]()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