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思考:动车追尾处的那座大桥为何没事 ?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1-7-29 11:01
标题: 思考:动车追尾处的那座大桥为何没事 ?
思考:动车追尾处的那座大桥为何没事

     7月23日,发生在温州附近的动车追尾事故,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许多细节和问题,人们已经大量报道和议论了。

     本人想到一个也许是另类的问题:被追尾处的大桥为何依然屹立,没事呢?

      

请看图片:

图片一,在一节车厢直立处的后面,大桥看不出“撞痕”,也没有其他缺陷: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1-7-29 11:03
图片二:破损的车厢被拆移后,看出只有一点“撞痕”: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1-7-29 11:06
相比而言,不久前接连发生的几期新建大桥坍塌事故,桥梁的受伤是巨大的:

武夷山大桥,是被超载车辆压塌的:




钱江三桥,是被超载车辆压塌的:




北京沙河大桥,据说也是被超载的拉沙车辆压塌的:



那些,还都只是一辆汽车;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1-7-29 11:07
这次温州事故,是高速行使的动车组,追尾撞击前面的动车组,其相对速度至少100公里。据报道分析:后车D301的车头,撞击到前车的最后一节车厢,把后半截车厢几乎压扁,然后抬高升起,再掉落到20米高的大桥下。后面的三节车厢,依次也是如此。其撞击力不可谓不大,直立在那儿的车厢,还必然从侧面对大桥又一次的撞击……

怎么看起来,大桥没事?如果,它也是“豆腐渣”,那么,瞬间的倒塌,两列动车所有的车厢均从20米高的大桥上掉下,那将是一个多可怕的场面啊……

但是,双屿大桥的坚强,无形中挽救了不少乘客的生命,也便于救援工作的开展。

我不禁想:这座大桥是谁设计的,是哪个企业施工的?它如此坚强,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人们似乎也应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前几年,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招标投标法律法规,没有那么多的反腐败措施,反而造出了这样质量的大桥,那是为什么??!!


请大家讨论 !

作者: shirlley    时间: 2011-7-29 13:22
[s:69] 惨啊。。。
在我一个外行眼里,我觉得大桥本来不就应该没事么
是大桥上的车撞又不是车与大桥撞[s:72]
为什么现在“没事”成了“不幸中的万幸”应该庆幸的事。。
就好比我们本来不就不应该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么
但是守法的干部就成了应该表扬的“廉洁奉公”。
作者: gangshuibao    时间: 2011-7-29 21:02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gif
作者: 聂聪    时间: 2011-8-1 16:07
桥本来就应该没事才正常吧,桥再跨了哎。。。。。。。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1-8-1 16:49
对于本人这个“外行”来说,只是“抛砖引玉”;而发在筑龙网招标投标分版块该同一个帖子,引来众多网友和专业人士的评论,请参看:

http://bbs5.zhulong.com/forum/detail7738394_1.html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1-8-2 10:56
参考文章:

人民日报快评:我们今天缺什么
   钟自炜

2011年08月02日05: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边是钱江三桥这般新近修建却事故频发的“桥脆脆”,一边是如钱塘江大桥这样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牢固的“桥坚强”,我们不禁要问:我们今天缺了什么?

  今天,社会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可进步的技术并没有转化为进步的质量。当浮躁代替耐心细致,当虚假代替货真价实,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落地生根。我们不缺技术,却缺少将技术化为质量的实干。

  从设计、施工到监理、维护,如今有关桥梁的规章制度也并不缺失,然而,修建过程的偷工减料、监管部门的纵容放任、维护保养的敷衍了事,让制度仅仅停留在纸上。我们不缺制度,却缺少对制度的严格遵循。我们不缺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的责任人,却缺少实际中扎扎实实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的责任心。

  我们缺少“桥坚强”,更缺少“桥正常”。74年屹立不倒的钱塘江大桥受到网民热捧的背后,是对那些“桥脆脆”的嘲讽,是对工程质量安全可靠的呼唤。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桥正常”,让桥梁的安全可靠理所应当。
(责任编辑:耿聪)

   保存时间:2011/8/2
   原标题:人民日报快评:我们今天缺什么--观点--人民网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5302954.html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1-8-2 11:00
参考文章

钱塘江大桥74年屹立不倒 网民热捧“桥坚强”

  2011年08月02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华社记者 章苒 王政
   
  杭州钱江三桥引桥塌了。距离它建成通车不过14年。

  但是与它同江相望的钱塘江大桥,74年来任凭风吹浪打,岿然不动,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如今我们不缺资金,也不缺技术,钱江三桥和钱塘江大桥相比,到底缺了什么?茅以升的女儿、全国政协委员茅玉麟接受采访时说,钱塘江大桥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茅以升身上那种为千秋万代修桥的精神,不能只保存在博物馆里!

  钱塘江大桥等被网民捧为“桥坚强”

  面对近期频频发生的塌桥事故,网民“城事不足”发帖问:茅以升修的这座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24年,就是不倒,连大修都没修过,这是什么道理?又有网民曝光投资11个亿的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三桥),10年维修24次,而与它相隔3公里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54年仍在健康运行。

  有网民为如今的“桥脆脆”树立了一批“桥坚强”榜样:赵州桥,建于隋朝大业年间,至今1400年;钱塘江大桥,74年(由于战争原因曾主动断桥11年);武汉长江大桥,54年;南京长江大桥,43年;哈尔滨松花江大桥,110年;宁波奉化江灵桥,75年,这座桥由德国公司设计,这家公司经历二战,竟仍然保存着灵桥的档案,前不久还寄来文件提醒业主及时维修。

  “工程班子每次为大桥做完评估,都肃然起敬”

  钱塘江大桥连接西湖风景区和钱江南岸,是一座双向车道双层钢桥。

  沿着人行道走一走,就能看出大桥饱经沧桑,桥墩上和护栏底部,弹痕随处可见——它被大规模炸过三次。现在钱塘江大桥日通行汽车超过1万辆,火车超过150列。火车过江时,能够感觉到明显的震动,“这是大桥作为一个整体在震,恰恰说明桥的总体结构很坚固。” 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工作人员钟光明说。

  钱塘江大桥超强的负荷能力曾经救民于水火。1937年12月22日,日军进攻武康,杭州危在旦夕。上海和南京之间铁路中断,大桥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当时的铁路局估计,22日这一天有300多台机车和超过2000节客货车通过大桥,靠大桥逃避战火的难民不计其数。

  钟光明说,拿今天的标准来看,钱塘江大桥不仅超期服役,而且也超限、超载。“工程班子每次为大桥做完评估,都肃然起敬。”

  每一颗铆钉都货真价实

  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钱塘江大桥车间30多名养护工负责养护大桥,每天通车高峰过后,养护工们就来到桥面上,用锤子敲敲打打,检查大桥健康状况。

  20年来,天天与桥为伴的车间主任何光明对大桥充满崇敬之情。他说,现在的养护主要是针对铁路的枕木,大桥的结构一直保持得很好。“你看这些铆钉,虽然只有22毫米,但是货真价实,规格很高,它们是连接钢构的关键,到现在都纹丝不动的,看铆钉就知道这个工程不是偷工减料的。”

  何光明说,钱塘江大桥屹立不倒,一靠货真价实,二靠技术创新。钱塘江地处入海口,潮头壁立的钱江潮与变迁不定的泥沙是两大难题。茅以升冥思苦想,最后从浇花的水壶在沙土里射出小洞得到启发,发明了“射水法”,解决了打桩的难题。“沉箱法”、“浮远法”,一个个技术难题就是这样被攻破的。

  大桥至今没有进行过技术上的大修,2000年的维修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仅仅是更换了公路桥的桥面板。“这是一座炸药不放对位置都炸不掉的桥。大桥的5号、6号桥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过,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钟光明说。

  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对钱塘江大桥实施爆破。这座施工人员夜以继日925天、耗资160万美元的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只留下残存的桥墩。同年日寇占领杭州,但直到1943年才开始动手修桥,因为日本人发现修补太困难了,很难达到茅以升建桥的标准和工艺。直到1948年5月,在茅以升的亲自主持下,才成功把钱塘江大桥修复,兑现了他“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的誓言。

  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

  “茅以升他们是把修桥当成百年基业来做的。”钟光明说。

  文献记载,刚开工,总工程师罗英就对茅以升说:“钱塘江大桥修不好,出了问题,第一个要跳钱塘江的人是你,第二个是我。”茅以升自己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他为钱塘江大桥日夜奔走,“忽而愁闷,忽而开颜,有时寝食皆废。”

  在钱塘江大桥的修建中,茅以升的角色相当于今天的桥梁项目业主指挥部指挥长,融资方式采用收费还贷。茅以升不仅要苦思施工方案,还要四处奔走融资,更要节约费用,监管支出,同时培养国内技术力量。最大的困难是,大桥尚未竣工,战火已经烧到了钱塘江边。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的第二天,就有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尔后的40多天,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冒着炮火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大桥通车当日,就立刻投入到为抗战运送军火物资的任务中。

  “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

  “跟那个年代比起来,现在我们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更不需要用生命去冒险。”茅玉麟说,“不论什么时代,都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建桥,钱塘江大桥已经被当成文物,但这种精神不能像文物一样只存在博物馆里。”

  茅玉麟说,近来桥梁坍塌事故频发,令人痛心。中国在桥梁设计、施工、监理各个方面的水平都没有问题,但是利益交换、层层分包造成某些工艺的缺失;程序上的省略,导致设计的要求达不到,再加上日常管理和养护比较落后,所以当超载出现时,直接导致桥梁事故的发生

离开钱塘江大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落日的余晖洒满茅以升先生的铜像。“建桥,建得不好还不如不建”,茅以升的这句名言,久久回响在耳边。

   (责任编辑:耿聪)

    保存时间:2011/8/2
    原标题:钱塘江大桥74年屹立不倒 网民热捧“桥坚强”--社会--人民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5302955.html
作者: 首批招标师    时间: 2011-8-2 19:19
直观看来,此桥属预制箱梁。动车相撞,对于桥梁来说,通常只存在沿轨道水平方向的荷载,或许在那几节动车车厢飞起跃向桥下的瞬间,还存在瞬时的竖向集中荷载,但这些不大的荷载,对于通过质量验收的正常桥梁本体来说,应该不是问题,最多会引起桥面两侧的防护栏杆受损。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1-8-2 20:47
  我转了一个帖子《中国决不能“自废高铁武功”》:http://bbs.ebnew.com/read-htm-tid-62495-page-e.html#a,欢迎跟帖讨论!
作者: wjjst    时间: 2011-8-3 08:43
引用第11楼zzj0102于2011-08-02 20:47发表的  :
  我转了一个帖子《中国决不能“自废高铁武功”》:http://bbs.ebnew.com/read-htm-tid-62495-page-e.html#a,欢迎跟帖讨论!
已经看了,非常认同文章的观点。就像温总理在事故现场回答记者提问时阐述的原则一样:中国非常清楚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也不会放弃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追求(注:原话不是如此,这是我的理解)。每次想起包括共和国领导人在内的亿万双眼睛瞩目汶川地震后堰塞湖上空一架俄罗斯大型直升飞机救援的这一幕,我就顿感热血沸腾:我们应该有自己技术,有自己的大型直升飞机,有自己的高铁技术。。。。。。。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1-8-3 08:57
谢谢王版主,和您一样,我非常欣赏并乐见该文作者的观点!处在喧嚣与嘈杂之中,我们更需要聆听到理性的声音!
作者: jackyuan    时间: 2011-8-4 15:07
桥滴质量还是很好滴
作者: landfox    时间: 2011-8-4 16:22
改革开放前修的桥都是不计成本的,安全系数是要求的几倍,同时施工也到位,因为一不小心可能成为政治问题;现在修一个桥优化又优化,不能承担超过标准的荷载,有造价控制,安全余量很少,同时如果施工单位稍稍一不小心,余量可能就没有了。
    就本桥而言,老实说国家队的施工质量绝对比私企放心多了,因为国企的官帽子都是由国家发的,而私企是私人发的,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对经济和政治追求不一样。当然,本文也不是对私企有成见。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