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问题] 招标,要不要分析“可招性”投标,要不要分析“中标几率”?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6-9-14 11:26
标题: [问题] 招标,要不要分析“可招性”投标,要不要分析“中标几率”?
关于转发四连贴的说明 gzztitc

在过去的8月份,本人在筑龙网招标投标论坛上,被列入积极网友的前列。可是,统计表明,论坛的总指标大幅下滑。欢喜之余,更让我感觉到: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套用某广告语)。

为此,我决定,把过去自己思考多日但是没有解决或者成熟意见的问题,选出4个,编制成讨论题,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深入讨论。同时,针对筑龙网的特点,付出1000筑龙币,来对积极参与讨论的网友予以鼓励。现在,加上大版主给予的500币,合计为1500筑龙币。
(筑龙网属于收费的私人网站,筑龙币是一种专用的虚拟货币,主要用来下载文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也可以发帖发回复获得奖励。每个好的帖子,约可以获得奖励20 筑龙币。所以,1000筑龙币也算是一笔巨资了)

由于此4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特此陆续转发。虽然,本论坛没有奖励,仍希望广大网友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

讨论 : 招标,要不要分析“可招性”  ;
投标,要不要分析“中标几率”?

【gzztitc注:为了活跃论坛,本人拟连发几个深入讨论问题。暂定每个题目贴币总数为200筑龙网币。如果有精彩发言,另有赠币。本人筑龙币不多,但是,需要的地方也不多;许多是大家鼓励,版主奖励的;我想,归于积极的筑龙网网友,是它们的最好出路。】

在中国国际招标网论坛上,总舵主laochan曾经说过,90年代的机电设备招标,事先都常常分析“可招性”,看看项目是不是适合招标,如果进行招标,能否取得成功的效果?

这一做法,现在没有了。总的感觉,现在的招标,大多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必须招标的范围……从而,好像没有什么可招不可招的问题。

同样,我所知道,过去供应商或者建筑商,在决定投标前,也要分析自己单位的长处,也要分析“中标的几率”是多少?有人讲过,投10次标,能够中标1-2次,就算不错的了!

现在,好像建筑企业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工许可证乃至销售许可等等,都有政府有关部门掌握着。如果,你不打算参与投标活动,你可能“没有饭吃”;除非,搞关系,熟到业主负责人指定把工程交给你做。但那,不是接近“违法”了吗……

那么,招标,还要不要分析“可招性”?投标,还要不要分析“中标几率”呢?大家实际上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大家讨论,分析!
作者: bidboy    时间: 2006-9-14 17:01
招标本身不是万能的,只是一种采购手段。
政府管理依赖招标本身就是说明政府管理能力低下。
尤其是政府采购,招标应该限制。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06-9-21 17:00
笔者思考此问题许久,始终感到为难,之所以将其拿出来请大家讨论,主要有2个方面的难题: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国推行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然举措。在开始的时候,许多领导、专家学者也都这么说。

现在,作为“招标人”或者“业主”的,大多数是企业;作为招标代理的,都是属于企业;作为投标商的,也都是企业。假如,所有参加招标投标的企业,都不能依据“市场”独立自主的进行分析,决定自己的态度,而是完全按照“国家规定”来做,那么,我们的相应工作和原来的计划经济有什么不同?我常常想,我们不能要那种“计划经济领导下的市场经济”啊 ?!

我理解,在中国现状下,有许多各级领导们是深知下面的实际情况的。但是,他们不敢“放开”,因为过去和现在都有这种可能:“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目前,那么多的假招标;串通投标;违法违规现象以及行贿受贿……所以,有关部门出台的许多措施,大都是加强管理的。

这里好像有一个连环扣。很不好解,只能一个一个分析,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分析招标的“可招性”和中标的“几率”,就相当于解开一个小的环节。

第二,真的要事先分析“可招性”或者“中标几率”,我们现在的许多企业能够适应吗?

我以为,那需要深刻了解市场,不是三两句话的事情。对于招标公司来讲,可能需要更有能力的人员,要亲自或者请人调查有关的市场状态,要购买有关的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这种报告一般很贵,尤其是大量的、连续的积累),也许,所涉及的招标代理费用还要升高……那么,招标人会接受吗?

对于投标人来说,也要提高人员的水平,也要购买有关的市场分析报告,甚至,还可能涉及到打听对手的“情报”……也是一系列问题。

请大家和我一起思考、探讨……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