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药品招标“一中就死”
[打印本页]
作者:
靠岸
时间:
2006-9-25 14:32
标题:
药品招标“一中就死”
药品招标,对于药企来说,是一项与药品降价具有同等杀伤力的“武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医药行业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药品招标,一中就死”。
这句貎似不合逻辑的话一开始令记者甚为费解。按常理推断,药品生产厂家在药品招标中中标,就意味着中标产品获得了进入销售领域的“通行证”,打开了财富之门,这应该是件好事,怎么会“中标即死”呢?
一家企业的医药代表向记者道破了其中的“天机”。
所谓招标,必然是同等质量条件下,价低者得,因此,企业想要中标,就必须尽量压低价格,做到物美价廉。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得标不顾成本线的限制,以零利润或者负利润的条件得标。所以,在表面风光之后,企业做的是亏本生意,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而撇开这部分非理性投标的企业不说,即使是正常得标的企业,既然是价低者得,利润率本来相对较低。但企业中标后,往往并不能平平安安获得那部分微薄的利润——因为集中招标采购中藏着太多“猫腻”。
据该医药代表介绍,首先,在招标前,企业必须要“打点”好各方渠道。因为招标程序是先由中介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然后再进行网上竞争性报价、专家库里抽取专家评标。因此,企业首先要“打点”好招标中介机构,从而通过中介机构获得竞标对手的信息。据说,如果“打点”到位,中介机构还可以用一些“技术”手段或设置一些门槛将竞价品种分流或排挤出局。
其次是“打点”医院——要中标,不能没有强势的医院支持,因为评标专家就是来自于医院。
该医药代表粗略算了一下,如果要使一些临床新药中标,一个品种往往需要花费几十万元。
接下来不要以为中标后就可以安枕无忧了。招标制,本来应能杜绝其他未中标的生产厂家进入中标企业所进入的领域,但目前很多药品招标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首先,药品招标是一种特别的招标形式,即中标合同由中介机构与供应商签订,只表明某个品种可以进医院,而并不表明医院一定要采购这种药品。而同时,很多未中标企业往往也会通过种种不合法的手段进入了本应只有中标企业才能进入的销售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吃什么药,打什么针,还是由医生说了算。如果中标后不把医生打点好,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枉然。”
然而,中标企业因为价格公开受到社会监督而不能提高价格,再种种“打点”下来,“打点”费用往往已经高于企业可以由销售药品而获得的利润了。
这样的招标制,怎么不让企业“一中标就死”?
华南药业集团市场部经理叶柱洪感叹地表示,今年药品招标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尤其大,就华南药业来说,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的比例占到30%~50%左右。
成本压力高企不下
除了药品招标及药品降价政策,成本压力高企,同样对今年医药企业的利润影响甚大。
据了解,自2003年年底以来,水、电、煤、气等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造成医药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且成本费用的增长一直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今年一季度,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1.6%,而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则分别增长24.9%、28.4%、20.3%、27.3%和23%。分析人士表示,这将是医药行业在未来中长期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恶性竞争难倒药企
医药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亦不容忽视。在不少药品招标过程中,不少企业为了中标不惜打出“零利润”条件的行为,以及几百家企业拿到同一种产品的生产批文进行生产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医药工业企业内屡见不鲜。
“我们研发出一种胶囊剂产品,其他厂家马上就跟进生产成分相同的片剂、口服液。他们的行为是换汤不换药,但却又是合法的。研发的企业往往就是这样为他人作嫁衣裳,最后连研发成本都收不回来。”太极集团一位负责人举例说明其难忍之苦。
面对种种危机与压力,部分医药企业只好以开拓一些副业等来提升业绩,可是这终究不是根本解决之计。
医药行业未来的前景如何?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陶剑虹毫不客气地提出,由于国家对药品价格的继续打压,下半年医药产业的利润仍会继续下降;而且,反商业贿赂进行得如火如荼,医药代表们无用武之地,此后新药进医院将会更加困难。
从发展趋势来看,处方药市场泡沫将逐步被挤压,而医药商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整合速度将会加快,中间环节的市场份额将会越来越小。
无疑,医药工业生产企业正面临着一场最为严峻的价格政策寒冰——总体来说,对于医药企业下半年的业绩,大多数行业研究人士都不看好,普遍认为医药上市公司下半年业绩仍将继续走低。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