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变味的中秋节—— [新华微评]:47620元的“金银月饼”谁在消费?【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6 20:47
标题:
变味的中秋节—— [新华微评]:47620元的“金银月饼”谁在消费?【转贴】
变味的中秋节——
原题
[新华微评]:47620元的“金银月饼”谁在消费?
新华网
2012年09月26日 10:06:56 来源: 新华网
临近中秋,北京一家公司推出多款用真金白银制造的月饼,价格最贵的黄金月饼售价为47620元/套。据银行一位理财经理称,上述金银月饼很畅销,“我们周围全是政府机关,各地过节来送礼的买得多。”据专家介绍,金银月饼价格远远背离金银本身价格,不具备投资价值。(《中国经济周刊》9月25日)
网友“陈国琴”:一盒月饼达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饼”。而这些“天价月饼”很有可能会沦为腐败道具,成为把官员们“拉下水”的“糖衣炮弹”。
网友“姚明胜”:如果说“天价粽子”、“天价月饼”还带点传统味和人情味的话,那么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金银月饼”,透露的是一股“腐败味”、“铜臭味”。
网友“银盛”:不能抱怨制造“金银月饼”、“天价月饼”的商家没有道德、良心。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市场;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商品。把“天价月饼”演变成更直接、更赤裸裸的“金银月饼”,显然是“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的。只是这部分“消费者”身份特殊。
网友“郭元鹏”:“黄金月饼”也罢,“白银月饼”也罢,已经严重脱离月饼的范畴,不能让它在月饼队伍里滥竽充数,不能让它败坏中秋佳节的声誉。既然“金银月饼”如此畅销,有关部门就不能坐视不管,而应顺藤摸瓜,认真查查,看看究竟是谁买了这样的“天价月饼”?又是谁收了这样的“天价月饼”?
网友“狄书爱”:如果官员手中的权力能进一步受到有效制约,如果任何公务活动都更多曝晒在阳光之下,那么“金银月饼”即使做得再精美别致,恐怕也不可能有太多市场。
网友“黄晓倩”:希望越是在节假日,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越是要慎言慎行、严格管住自己,不要引起社会不必要的争论,更不要生贪欲之心,谨防自己“一伸手而成千古恨”。
保存时间:2012/9/26
原标题:[新华微评]:47620元的“金银月饼”谁在消费? - 新华评论 -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2-09/26/c_113211772.htm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6 20:47
强国社区>> 深入讨论
江南醉
4.76万天价月饼,白吃者是谁?
发表于2012-09-25 22:03:23
中秋前夕,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多款用真金白银制造的月饼。据该公司销售人员介绍,两枚1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9520元;6枚1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25740元;两枚5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47620元;50克的银月饼,850元一枚。销售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银月饼卖得最好,“企业、单位都有买上千套的”;价格最贵的黄金月饼,售价为47620元/套的“国宝中秋”,“北京限量2000套,现在只剩一套了”。 (中国江苏网9月25日)
对于富豪和一些握住权把子的人来说,一块数万元的年月饼仅仅是高端消费,可是对于普通市民,一块月饼就是一年的血汗钱。其实就月饼本身而言,不过是一种民俗、一种象征、一种寄托,是断然不需要真金真银打造而只能看不能食的。此类月饼动辄几千数万,如此天价,平常百姓自是万万消受不起的。月饼“天价”,掩盖的是一种见不得人的歪曲用心,天价月饼吃的是身份不是饼子或习俗。
这些年,“天价月饼”频频出镜、出位,价格的纪录也不断刷新。从几十元价格现在发展到几万元,月饼的价格百倍上涨。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对产品进行合理包装,包装的材质、结构和成本应当与内装产品的质量、规格和价格相适应。但就目前市场的月饼包装来看,这些制度并没有很好落实。4.76万元月饼一事曝光后,专家指出,天价月饼满足了有的人群的消费需求,丰富了产业需要,从这一角度出发,商业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商家的举动也是一种社会公共行为,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不应提倡和渲染过度消费。
同时笔者不解,天价月饼到底谁埋单?又是谁在吃天价月饼?
据了解,每年的天价月饼,相当一部分食客,并非埋单者,真正的埋单者,并非消费者。帮别人埋单天价月饼者,主要有三种人,一种如医药公司等一些产品制造商、经销商,如医药公司的老总,他们通常为业务单位的领导埋单;还有一种人就是有钱的房地产商人,他们前来订购月饼,通常送给一些领导;还有一些埋单者,主要是单位办公室人员,他们订购的月饼,主要让本单位领导享受一番,这种消费就是行风办严禁的“公款消费”,相当一部分天价月饼消费是买者不用、用者不买。同时一些包工头或者商人,在为业务单位领导们订购月饼时,他们往往事先安排好一份“大礼”,这些大礼有酒店提供的名烟名酒,也有各种购物卡,食客们享用完大餐后,再拿着这些“大礼”回家过节。
对于“一些埋单天价月饼者,并非本人”一事,专家认为:无论是本单位公款吃喝,还是国企民企掏腰包请吃,这些都是“腐败”的表现形式。白吃天价月饼已吃坏了干部形象,吃坏了干群关系,吃坏了社会风气。企业能白白地送上“免费的午餐”吗?老板能白白地扔去白花花的银子吗?不,他们不会的。他们希望的是“投桃报李”,他们希望的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他们希望有关官员能够给予政策上的优惠,能够在执法时高抬贵手,网开一面。这实际上就是,慷国家之慨,肥个人之私;这是另一种的“行贿”和“受贿”,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笔者认为,白吃高价月饼,就是“行贿”月饼,就是“腐败”月饼。希望有关部门关注、严查,并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欢庆的中秋佳节氛围……
特别提示: 本帖只代表 江南醉 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作者本人 联系。 回复关系(跟帖总数5)
4.76万天价月饼,白吃者是谁? [ 江南醉 2012-09-25 22:03:23 ] 7054字 [ 0/3622/5 ]
在现在的中国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严打黑恶势力和贪官污吏的领导永远是老百姓拥护的好领导,在重庆比如薄熙来王立军就是这样的好领导。 [ 183.71.159 2012-09-26 14:28:49 ] 0字 [ 0/10/0 ]
黄金包馅,适合送礼。 [ 116.209.180 2012-09-26 12:21:21 ] 0字 [ 0/8/0 ]
社会需要,只要能变相行贿的东西一定会疯抢。 [ 冬萍3 2012-09-26 10:51:35 ] 0字 [ 0/8/0 ]
祝贺!该帖已推荐至人民网主页。期待更多佳作。 [ 强国论坛 2012-09-26 09:55:59 ] 0字 [ 0/14/0 ]
哇塞。30年前,2角钱一个北方月饼,现在月饼价格不是“超英赶美”哈,上到月球,冲出宇宙啊。 [ 112.90.194 2012-09-26 09:07:51 ] 0字 [ 0/12/0 ]
保存时间:2012/9/26
原标题:4.76万天价月饼,白吃者是谁?
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23027176.html
转载者注:色彩是本人加描的,仅供参考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6 20:52
搜索百度 得到有关黄金白银月饼的图片若干,转发如下:
2012-9-26 20:50 上传
下载附件
(26 KB)
2012-9-26 20:50 上传
下载附件
(9 KB)
2012-9-26 20:50 上传
下载附件
(21 KB)
2012-9-26 20:51 上传
下载附件
(80 KB)
都是47620元一套的月饼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6 20:54
2012-9-26 20:52 上传
下载附件
(8 KB)
2012-9-26 20:52 上传
下载附件
(81 KB)
2012-9-26 20:53 上传
下载附件
(29 KB)
2012-9-26 20:53 上传
下载附件
(91 KB)
2012-9-26 20:53 上传
下载附件
(143 KB)
2012-9-26 20:54 上传
下载附件
(91 KB)
2012-9-26 20:54 上传
下载附件
(25 KB)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6 20:56
2012-9-26 20:55 上传
下载附件
(63 KB)
2012-9-26 20:55 上传
下载附件
(50 KB)
2012-9-26 20:56 上传
下载附件
(50 KB)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6 20:59
除了黄金月饼以外,还有银月饼:
2012-9-26 20:57 上传
下载附件
(18 KB)
2012-9-26 20:57 上传
下载附件
(27 KB)
工商银行发行的银月饼:
2012-9-26 20:58 上传
下载附件
(20 KB)
作者:
shic111
时间:
2012-9-27 13:05
没有收藏价值 只有腐败价值
作者:
wjs
时间:
2012-9-27 14:33
[s:90]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8 12:26
人民网评:天价
“
金银月饼
”
切莫用腐败做馅
严力
人民网
2012
年
09
月
27
日
08:18
来源:人民网
-
观点频道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送礼之风又日渐盛行,从大闸蟹到月饼纷纷成为送礼抢手货。沿袭近年来的
“
天价
”
风,今年的月饼也是富贵逼人。有商家推出了
“
金银月饼
”
,价格最贵的一套售价
4
万
7
千多。月饼做成这样,不仅令人咋舌,而且惹人生疑。
以往,
“
天价月饼
”
不管是鲍鱼馅还是鱼翅馅,价格虽然也不低,但终究还是能吃的,多多少少还在月饼的概念里。然而现在,没有面粉没有馅,直接用真金白银制作,说是月饼,其实就是金银疙瘩。正如
“
比基尼京剧
”
扯起国粹的幌子吸引眼球,
“
金银月饼
”
也是披着月饼的外衣送人情,与中秋佳节讲究团圆、和谐、自然的文化内涵是不搭调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推出什么商品只要合法保质,本来无可厚非,消费者也会作出自己的选择。问题在于,
“
黄金月饼
”
本身已经是天价,专家又指出其既无收藏也无投资价值,从经济人的理性考量,这种商品的销路应该不容乐观。
然而,市场销售的情况却是
“
金银月饼
”
非但不遇冷,反而受追捧,售价
4
万多的一套黄金月饼,北京限量
2000
套,居然只剩一套。这种
“
越贵越吃香
”
的现象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有道是
“
吃的不买,买的不吃
”
,
“
金银月饼
”
也是这样,个人消费总是极少数。记者走访发现,
“
金银月饼
”
的买家多是企业、单位,动辄竟然上千套,而其一个重要流向就是政府机关。这就耐人寻味了。
一直以来,对政府部门来说,逢年过节总是存在
“
节日腐败
”
的风险。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
“
送什么、怎么送
”
越来越成为一门
“
学问
”
,有人总结出这样的送礼秘诀:要让送出的东西,说起来轻飘飘,拿起来沉甸甸;要使送的人目的得逞,收的人心安理得。
以这样的
“
标准
”
衡量,
“
金银月饼
”
托的是月饼名号、走的是人情路线、下的是昂贵成本,说起来
“
礼轻
”
,实际上
“
情义
”
很重,容易成为一些人眼中的
“
馈赠佳品
”
,在送礼风气高烧不退的背景下走红也就不稀奇了。从本质上说,送入政府机关的
“
金银月饼
”
,与天价烟酒、豪华礼品等如出一辙,意在明修人情往来的
“
栈道
”
,暗度权钱交易的
“
陈仓
”
。
所以,
“
金银月饼
”
作为一种商品不是不可以有,但绝不能以腐败做馅,成为行贿寻租的道具。一块名表可以让局长落马,一块金光灿灿的月饼也可能砸掉乌纱帽。面对
“
金银月饼
”
的诱惑,固然需要干部增强廉洁观念,多思贪欲之害,但关键还在于加强全方位的监督,让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纠正节日送礼吃请等不良风气,让一切企图腐蚀权力的礼物
“
有价无市
”
。
保存时间
:2012/9/27
原标题
:
人民网评:天价
“
金银月饼
”
切莫用腐败做馅
--
观点
--
人民网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0927/c1003-19124243.html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8 12:27
山西晚报: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金银月饼大行其道?
志灵
人民网
2012
年
09
月
26
日
11:10
来源:山西晚报
每年临近中秋
,
都有一种畅销的月饼
,
但不是拿来吃的
,
而是拿来收藏的。以日前推出了多款用真金白银制造的月饼的北京金一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该公司的银月饼卖得最好
,“
企业、单位都有买上千套的
”;
价格最贵的黄金月饼
,
售价为
47620
元
/
套的
“
国宝中秋
”,“
北京限量
2000
套
,
现在只剩一套了
”
。
(9
月
25
日《中国经济周刊》
)
有业内人士分析
,
这些金银月饼没有太多
“
精工细作
”
的附加值空间
,
基本上维系其价值的标准就是等量金银的价格。可问题是
,
这些金银月饼的售价
,
远远高出了等量金银的价格。在一个都是理性人的市场中
,
不去投资最直接的真金白银
,
而是投资这样
“
性价比
”
极低的月饼
,
一定严重不符合经济理性。
在市场交易中
,
任何一项不符合经济理性的产品
,
很难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那么
,
金银月饼在不符合经济理性的前提下
,
还能够大行其道
,
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
说明它一定符合另外一种理性。我愿意把这种隐藏的理性称为腐败理性
,
即腐败双方为了降低腐败行为败露的概率
,
借助中秋节这样需要
“
礼尚往来
”
的节日
,
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转化为
“
充满人情味
”
的金银月饼礼盒。
这种情况下
,
即便购买金银月饼再不划算
,
对于收受者来说也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至于实际价值和标价之间的不理性消费损失
,
则是维系这种腐败理性必须付出的交易成本
,
行贿人很乐于负担这样的交易成本。毕竟
,
在腐败也有风险的情况下
,
腐败也是一项技术活儿。不信
,
你愣头愣脑地直接拿着真金白银去行贿
,
不被拒之千里之外才怪?
这说明
,
金银月饼之所以能够因循腐败理性而大行其道
,
恰恰是因为它契合了腐败双方
“
共同降低腐败风险
”
的诉求。那么
,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金银月饼大行其道而无能为力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金银月饼再花哨和隐蔽
,
归结到根子上
,
不外乎官员将公权力变现为利益
,
而其结果必然表现为官员财产数额的增加。既然我们不能从源头上禁止生产金银月饼这种市场行为
,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约束官员的权力
,
不给其变现权力的可乘之机。
既然所有的权力腐败都是冲着利益而去的
,
那么官员财产公示就是防范腐败的最好办法。当官员的财产情况能够随时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
官员财产任何不正常的变动
,
都会成为查找腐败的直接线索。这种情况下
,
即便存在金银月饼、金银粽子之类符合腐败理性的产品
,
也没有符合权力理性的消费市场
——
如果对于官员来说消费就意味着失去权力甚至承受更大的代价
,
那么同样是理性人的官员也更愿意受廉政理性驱使。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启示我们
,
其实反腐一点也不复杂和神秘
,
只需要围绕着约束权力进行基础性制度设计即可
,
比如推进官员财产公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毕竟
,
这世界上诸如金银月饼这样的奢侈品层出不穷
,
禁不了也盯不住
,
被其牵着鼻子走只会让反腐陷入困境。
保存时间
:2012/9/27
原标题
:
山西晚报: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金银月饼大行其道?
--
观点
--
人民网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0926/c1003-19114882.html
作者:
王毅青
时间:
2012-9-28 13:53
过了中秋就可以再顺藤摸瓜的抓一批了。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9 12:34
抵制“金银月饼”之风 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新华网
2012年09月28日 08:31:02 来源: 新华时政
核心提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中秋赏月、吃月饼是传统节日里最传统最质朴的庆祝方式。近来各类市场上也是月饼销路走俏,成为人们走亲访友时的馈赠佳品。然而,原本无可厚非的现象却因为越来越多的天价月饼、“金银月饼”变得不同寻常。中秋节真的需要一块动辄上万的月饼来助兴?当社会上的送礼风潮风起云涌之时,这些天价月饼或许早已丧失了原本朴素的意义,异化为公关工具和奢靡腐化的代名词。当节前的马路被各种送月饼的车队拥堵以致瘫痪时,不禁会问:难道节日过得好不好就是要看送不送礼、贵不贵重吗?当节日本质被异化,我们不该去纵容和助长这一歪风,而必须坚定的肃清,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安心的中秋节。
天价“金银月饼”让这个中秋不淡定
中秋节前,商场导购在向顾客展示黄金月饼
金银“天价”月饼畅销 黄金月饼每套47620元
临近中秋,超市、饭店、酒店等处,到处都是促销的月饼。记者走访发现,还有一种畅销的月饼,但却不是拿来吃的。“现在送吃的月饼已经没什么新意了。不如送我们的金银月饼。”北京一家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说。
中秋前夕,该公司推出了多款用真金白银制造的月饼。两枚1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9520元;6枚1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25740元;两枚5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47620元;50克的银月饼,850元一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银月饼卖得最好,“企业、单位都有买上千套的”;价格最贵的黄金月饼,售价为47620元/套的“国宝中秋”,“北京限量2000套,现在只剩一套了”。 [详细]
“金银月饼”走俏中秋礼品市场售价4万元(组图)
距中秋节还有近一个月时间,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部分银行却卖开了月饼。与酒店、宾馆等卖的月饼不一样,银行卖的月饼没有面粉和馅,还只能看不能吃———因为用料是金银。“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月饼,品种和规格都比较多。”招行重庆分行有关人士称,他们卖的月饼,制作原料是千足金和千足银。也就是说,该行卖的是金月饼和银月饼。
在招行重庆分行,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该行开卖的金银月饼,有国富、百泰、国金等多个品种及系列。产品无论是形状还是包装,都与传统的月饼相似。金月饼有50克、100克等规格,银月饼有20克、50克、30克、100克等规格。除了招商银行,市内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也加入了月饼销售行列。公开信息显示,交行重庆分行推出了“团圆”系列金银月饼,农行重庆分行推出了白银月饼。[详细]
洋月饼“领骚”高价 中秋消费变畸形?
哈根达斯、DQ等洋品牌纷纷在中秋华丽变身“洋月饼”,因其高端定位与“创新”而在月饼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巧克力、咖啡入主月饼馅,好利来、味多美等西点店也将月饼“内涵”彻底掏空,换成,完成了“创新”之举。通过这种创新,月饼的价格也“与时俱进”,以哈根达斯为例,官网上最便宜的冰淇林月饼价格为228元/盒,最贵的则达到788元/盒。但细细品味,这种“创新”似乎也无特别之处,事实上仅仅是换了名字。冰淇林还是冰淇林,只是叫“月饼”而已;西式糕点还是西式糕点,只是披上了月饼的外衣。月饼已在悄然之间变味了。 [详细]
保存时间:2012/9/28
原标题:抵制“金银月饼”之风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 新华时政 -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9/28/c_123764482.htm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9 12:35
抵制“金银月饼”之风 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2
送礼风让月饼异化
传统节日里,疯狂的送礼风到底为什么?
扫描节前送礼乱象
某食品企业公关人员:12个小时“在路上”
在一家食品企业办公室工作的钟先生,从上周五开始,主要工作就是给关系单位、重要客户“送月饼”。“每天一上班,装好月饼就出门,最累的一天我从上午9点一直‘送’到晚上9点半,刨去中午吃快餐歇息的15分钟,差不多有12个小时都是在路上”,钟先生告诉记者,那天他共送了16个“点”,送出40多盒月饼,“送饼”路线涉及安贞、西直门、宣武门、崇文门、大望桥、工体、东直门、长虹桥等多处繁华地段,光两广路就跑了3趟。钟先生透露,今年中秋节公司准备了100多盒月饼“专供”送礼。
广告公司职员:上午买蟹下午送
小王在广告公司上班,专门负责节日送礼。这个中秋节,为了显得与众不同,单位领导一合计,舍弃了月饼,改送新鲜的大闸蟹了。于是,小王和同事两人,一大早就从单位出发,先在超市和几家专卖店里转了转,买了3盒价值688元的大闸蟹礼盒。下午1点,两人开车从花园桥出发,展开送礼之旅。第一站是阜成门,因为二环路堵车,2点20分才到,把礼品送到了客户手里。接着是万柳和衙门口桥,因为西四环下午车不多,一路上还算顺畅,4点30分就已经从第3家走了出来。
“我们的经验是事先设计好送礼线路,像这次的3个送礼对象,地点都在西边,线路是事先就挑好的,就怕绕路堵车”,小王告诉记者。
某外企职员:五人分工按“片儿”送
在某外企宣传部上班的李小姐也有自家送礼的绝招。她告诉记者,因为需要送礼的对象太多,她们部门的5个成员,每人按区域、单位划分了“责任田”,分别负责给不同的客户送月饼券,前后花了一个多星期。
上周五早上7点,李小姐就从单位出发,奔波了一个上午,给4位领导送去了礼品券“我12点钟从最后一家出来的,因为一大早就出发了,避开了早高峰,算是速度比较快的”。可李小姐的同事就没那么幸运了。那天中午12点,他从光华路出发,本打算送掉两张礼品券,可因为遇上雨天堵车,到朝阳门的第一家客户那里,就已经将近4点了。没办法,只能将送礼行程又延后了两天。[详细]
保存时间:2012/9/28
原标题:抵制“金银月饼”之风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 新华时政 -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9/28/c_123764482_2.htm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2-9-29 12:35
抵制“金银月饼”之风 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3
月饼变为“公关饼”、“腐化饼”
追问:异化的“月饼”含有多少“美满团圆”的真心祝福?
近年来,在月饼中出现了黄金、钻石、珠宝等,一盒月饼的标价达到了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如此月饼,很显然,已经是“醉翁之意不在饼”。而这样的月饼,必然会让寻常百姓望尘莫及。那么,这些“天价月饼”到底会由谁来消费呢?笔者看来,这些“天价月饼”很有可能会沦为腐败道具,会成为把官员们“拉下水”的“糖衣炮弹”。[详细]
一块月饼的“逐利路线图”
月饼,作为与汤圆、粽子等并列的传统节令食品,市场际遇却与众不同,不仅没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日常食品,反而出现功能异化,陷入重重尴尬。中秋节前,记者走访多家酒店、购物中心、超市,发现显著位置都被月饼占领,凸显出礼品属性。
超市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介绍,月饼的功能衍变到现在,已经不是传统的价廉物美的商品,甚至不是消费品,超市都定性为礼品。每年中秋节前都会有三四天销量“井喷”。“我们超市八成月饼买家是集团客户,送礼是主要目的。价格高一点不在乎。”[详细]
中秋将至送礼忙 月饼渐成“公关饼”引市民担忧
中秋节其实就是月饼节,个个企业都有一大堆月饼,要想尽办法去处理,最好的方法就是送礼。收月饼的人收到面露苦色,想着又该转送给谁呢?月饼恐慌。“建筑师老王”提前从中秋节中感到了疲惫,“安排送礼、忙于收礼、参与堵车、忙着花钱……”“滚滚红尘09”则经典地总结了一句话:吃月饼的不用买,买月饼的不吃。更有收月饼收到手软的人,在网上做起了转让生意。 [详细]
昂贵的“金银月饼”为何如此畅销?
不仅是“金银月饼”,事实上,大多天价商品都畅销得很。这其中,可能有服务周到的因素,比如明码标价、提供各式发票等,也可能确有销售方所言的收藏价值的因素。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不过是表象而已。由于附加了一些工艺成本,金银月饼的单价要远比银行售卖的金条、银条贵得多,价格与价值不相符的金银月饼之所以畅销,关键还在于节日腐败的刚性需求。[详细]
吃不吃?送不送?“月饼纠结”折射传统民俗现代境遇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每逢中秋时节,个人探亲访友、单位慰问客户,月饼几乎是不二的礼品选择。如今,这样的传统又有怎样的变迁?“心在旅途”说,现在亲戚朋友间送月饼蛮尴尬的,人家也知道你不是特意买来送人的,而且送去的月饼反而成了对方的一种负担。她的一位朋友已在微博上“告饶”了:“各位有意给我送中秋礼品月饼啥的,请先跟我联系下递送地址,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月饼寄给更有需要的山区孩子、乡村教师、困难社区群体吧。”[详细]
保存时间:2012/9/28
原标题:抵制“金银月饼”之风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 新华时政 -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9/28/c_123764482_3.htm
抵制“金银月饼”之风 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4
纠正歪风 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中秋佳节,原本是和家人一起品一盘质朴的月饼,赏一轮皎洁的圆月
天价月饼横行直指歪风邪气 须肃清
昂贵的“金银月饼”为何如此畅销?
节日送礼,当然不排除民间亲友之间的相互馈赠,不过,这些年来,礼尚往来已经异化为权钱交易的一个温情外套。一些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下级单位与上级单位之间,予取予求,灰色交易,送礼之风也就愈演愈烈,很难刹得住车了。临近节日,城市每每遭遇“最堵一周”,其中,送礼就是引起拥堵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能单纯指责送礼者的“水涨船高”。如果权力运行不受严格约束,且缺乏透明;经济社会依然充斥潜规则,甚至被另一种“看不见的手”所主导;公共财政依然缺乏信息公开,则“金银月饼”之类的畅销品就不会绝迹,而形形色色的变种也会层出不穷。 [详细]
公款送礼背后是“公权还礼”
近年来,继公务招待、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因公出国(境)等“三公消费”之后,公款送礼成为一项新的公务消费并呈井喷之势。逢年过节,不少单位和部门都会打着工作需要、联络感情、慰问走访等旗号,安排专项经费大量购买价值不菲的实物礼品或钱币卡券,向兄弟单位和上级部门“进贡”。中国的礼品市场十分庞大,其中以“没有最好只有最贵”为标准的“公款送礼”想必作出了“巨大贡献”。
收礼者在收下兄弟单位或下级部门送来的礼品之后,必然会“吃别人的嘴软,拿别人的手短”,在以后的工作交往中利用职务便利为送礼者提供特殊帮助或格外关照。送礼者从掌握审批大权的收礼者手中换回的可能是职位、项目、资金,由此导致了比公款送礼更为可怕的“公权还礼”现象,礼尚往来的传统也演变成了权钱交易。公款送礼不仅极大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财,蚕食鲸吞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促生了“公权还礼”现象,为滥用职权、贪污腐败提供了温床。[详细]
“金银月饼”是送礼经济的必然产物
真是“金银一出,谁与争锋”,可硬币总是有两面。金银月饼既已送出,但这背后是否包裹有权力交易,腐败现象,有没有出卖公共利益,就很值得人咂摸联想了。送礼能送出一个市场,收礼也能收出一片质疑。经济规律告诉我们,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谁敢担保,送礼故事不会在廉政风暴、公众围观中被曝光,收礼人不会成为第二个周久耕、杨达才?谁又敢保证,送出金银月饼的人不会鸡飞蛋打、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详细]
“金银月饼”渗透着奢靡腐败理应被叫停
这种被媒体称为“吃进去容易,吐出来难”的“月饼”,既没有长远投资价值,又少有收藏价值,那么,消费者热衷购买的背后恐怕就离不开送礼需求。
“金银月饼”从价格上说属于天价,过于奢侈;从节日文化的角度看,渗透着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当然,即便没有“金银月饼”,也还会有其它的送礼方式。为什么一到节日,就大兴奢侈腐败之风,与民俗文化相背离?“节日经济”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但“节日腐败”的泛滥,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绝的事情。“金银月饼”应该被叫停,纯朴的民俗之风和传统的节日文化氛围更需要理性回归。[详细]
背景资料:
中秋将至 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
编后语
节日本应该是休闲的,快乐的,文明的。但是,天价月饼、金银月饼的泛滥给我们的节日增加了诸多丑陋,让美好的节日成了丑陋的载体,这既是对节日文化的亵渎,也助长了畸形的社会风气和畸形的消费观念。金银月饼这种充斥着“腐败味、权力味、庸俗味”的产品得以畅销,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过节?过节的初衷是什么?当节日异化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从自己做起,抵制这一歪风,这样,我们才能慢慢的重新找回一个安心的中秋。
保存时间:2012/9/28
原标题:抵制“金银月饼”之风找回那个被遗忘的真中秋 - 新华时政 -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9/28/c_123764482_4.htm
作者:
首批招标师
时间:
2012-9-29 12:42
如果不是公务员在带头拉动消费,国家目前的经济状况恐怕还要差一些。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