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标题: 再过10年,代理机构还存在吗?【转贴】 [打印本页]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3-1-18 17:38
标题: 再过10年,代理机构还存在吗?【转贴】
再过10年,代理机构还存在吗?

2013-01-17 19:59:43 来源: 中国政府采购报 第259期

再过10年,代理机构还存在吗?如果还存在,是否依然做着今天的工作?

再过10年,代理机构还存在吗?


■ 本报记者 张静远

再过10年,代理机构还存在吗?如果还存在,是否依然做着今天的工作?

信息技术推动着每一项工作驶上信息高速公路,招标代理工作也不例外。自2005年以后,在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年度工作要点中,电子化采购建设屡屡被提及;在招标投标领域,《电子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等工作不断在业内深化着电子化招投标的概念。那么,电子化采购将给代理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条路究竟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业内人士进行了采访。

代理机构势必面临全面转型

“未来还有没有代理机构,真是说不准。”谈及电子化采购,从事招标代理已20多年的国信招标集团总工程师荆贵锁这样说。

荆贵锁向记者描述了可能发生的未来代理市场的面貌:随着电子化招投标的逐步发展,代理机构可能会转型成为另一种全新的电子化招标采购平台的运营机构,“到那个时候,是否拥有固定场所、人员数量多少等都不再是代理机构的必要条件了,机构人员将被要求掌握丰富的信息技术,而维护法定程序等事宜则交给刚性更强的计算机系统去完成。”荆贵锁说。

江苏省国际招标公司副总经理吴强则将视点放在了电子化带来的变化上。他认为,电子化采购的发展对于江苏国际招标这种没有分公司的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对全行业的业务水平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对分公司的管理,总公司时常有鞭长莫及之感,其品牌质量难以保证。电子招投标普及以后,远程开评标不再是问题,一些分公司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重要业务可以集中到总公司由优质工程师与项目经理亲自代理,这使得企业能够真正对项目负责。”

那么,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代理机构未来是否要走精兵简政之路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赵勇表示:“应该说更必然的是代理机构内部会发生结构性变化。”赵勇认为,招标代理机构的发展趋势应当是向咨询、项目管理的方向发展,这已经成为这几年行业的共识了,而电子化招投标发展之后,采购程序部分交由计算机来完成,招标代理机构可以把更多的人员和时间投向更专业的纵深方向。

技术差异致使壁垒林立

《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以及2012年底在招标投标行业峰会上业内人士对电子招标投标的热议,一时间,电子化平台建设市场的开放政策可能带来的行业壁垒让不少招标代理界人士忧心忡忡,似乎电子化招投标业务的未来并不容乐观。

中国招标投标社区的管理员王毅青公开表示她对软件市场壁垒的担忧:“国家鼓励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进行平等竞争,然而这些林林总总的交易平台是不是应该收费、怎么收费等目前均没有明确,市场秩序没有建立起来,这对招投标代理公司参与电子化平台运营市场将成为一个障碍。由此带来的乱收费、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可能滋生。”

据记者了解,目前招标投标领域的电子招投标平台建设,暂不直接采用垂直平台方式管理,也没有采纳第三方平台垂直管理的信息。对此,浙江省松阳县招投标中心张志军认为,目前,全国各地电子化平台建设往往是一个地方一套系统,而且互不兼容,到处都埋藏着技术壁垒。“据我了解,一些代理机构到某些地方做项目,得先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当地的软件系统,然后才能做项目。”张志军说,这也是电子化招标平台面临的难题之一。

郑州信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永青认为,这是电子化必经的历史阶段。“一些人提及的技术壁垒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电子招标投标有流程方面的电子化和业务方面的电子化之分。”刘永青认为,所谓流程电子化,只是将传统标书电子版传到平台上,评标专家在评标室的电脑上用鼠标逐页翻找。所谓业务电子化,是指通过将标书内容拆分填入不同的单元模块来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网上评标,评标专家可以通过点击不同的菜单按钮,直接进入相关内容,而有的客观内容甚至不用交给专家,系统可依据规则进行客观评分。“像前者这样将流程实现电子化的做法,对招投标活动的促进产生不了多大作用,也不会产生技术壁垒,而像后者这样实现业务电子化的做法,才能实现电子招投标的精髓,但是标书格式势必要适应软件系统的要求,也势必带来一定的技术壁垒。”刘永青说。

对于上述局面,刘永青表示,目前我国电子招投标事业尚未成熟,标书模板尚未走上标准化道路,只有在开放的市场中竞争中,逐步形成行业规范后,才可能走上统一的电子化道路。如果简单地以一纸文件废弃各地现有的电子化平台来打破壁垒和割据,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漫漫探索路

无疑,我国电子招投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随机调查了13家代理机构,尚无一家有自己的电子化招投标系统,有4家公司表示参与过电子化招投标,其中1家表示参与过采用远程电子招投标手段进行的中央投资项目。这表明,我国电子化招投标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不过,目前的政策扶持力度仍值得瞩目。在江西,政府采购项目被规定必须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来进行电子化操作,同时,配套的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出台。河南省、烟台市建设完成了配备电子化招投标设备的政府采购公共开评标场所供代理机构使用。目前,天津市、山东省、辽宁省也正在部署这一工作。这些措施使得电子招投标在小范围内部署实施得以实现,也为全国统一大平台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特殊行业中,中国金融学会及金融采购专业委员会的做法为探索行业统一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该委员会已经下发相关通知对行业各机构自建采购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定义及系统的相关功能提出标准化要求。此外,加快推进金融行业电子化采购业务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研发建设金融行业电子化采购通用平台及相关采购业务数据工作也是该委员会近来力推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各主要行业供应商基础信息和业务资质数据规范已经在编制中,多个细分行业的数据规范已经完成,这些规范与标准将逐步作为供应商数据行业标准,以此降低未来各金融机构获取行业数据共享资源的难度。

当然,电子化浪潮来的影响绝不仅于招投标环节,事实上,全国各地的政府采购电子化监管系统早已投入使用,代理机构网上备案、网上抽取评标专家已经是各地常见手段。

任何美好未来的展望都不得不面临现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只有直面当下的现状并迈出探索的步伐,未来图景才可能变成辉煌现实。

作者: gzztitc    时间: 2013-1-18 17:38
微博·电子化采购

网友XS: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在统一采购项目类别、实现区域统一管理等根本性问题上下功夫,全国统一的垂直管理电子化平台或许指日可待。

网友张进文:电子化对代理机构而言,是个二次飞跃的机会。能够抓住此次机会提升自己、降低成本的企业将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网友Bidboy:如果只是将原来的纸质标书变成电子标书,评标程序、方法和纸质招投标一样,这样的电子化对评标而言没有意义。真正的电子化应该是体制的变化、创新。

网友Xhx: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日后是不是谁都可以建、谁都可以申请认证?招标人和代理机构日后如果被规定必须安装指定的某电子化平台软件,而认证费又没有被规定的话,那就太可怕了。

网友Laochan:如果电子化手段不能取代评标委员会自动评标,就不能称为“电子招投标”。

责任编辑 lilei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第259期 

保存时间:2013/1/18
原标题:中国政府采购新闻网
http://www.cgpnews.cn/dlfc/15412.htm

作者: Laochan    时间: 2013-1-19 00:09
10年后,招标代理机构是否还存在,与信息化没有关系,与所谓的“电子招投标”也没有关系。
10年后,招标代理机构是否还存在,取决于政府对招标人的信任度,更确切地说,取决于政府对自己以及对所用人员的信任度。
10年后,招标代理机构是否还存在,取决于中国重建道德的能力和效果,取决于政府对腐败惩治的力度和效果。
10年后,招标代理机构是否还存在,不是技术问题,是政治问题。
作者: heluhua    时间: 2013-1-19 09:00
“电子招投标普及以后,远程开评标不再是问题,一些分公司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
    真的吗?
    因为对电子招投标定义还没有完整,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作者: ld5850586    时间: 2013-1-19 10:41
     我是郑州做招标的小一代  我一直跟随版主和毅青老师  

      我感觉要不就没有  要不就更强    没有的话还延续现在的   比如跟专家挺好 跟招标人  跟政府机关  大家很融洽  别改变     如果要更强的话我更支持 不过似乎是更难   大家向咨询  管理方面发展更完善   也能给招标人和政府机关提供更好的建议  

      毕竟招标就是中介服务  像监理一样 只有掌握更多的专业信息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不然你就不能据理力争  有时候凌驾于招标人之上是可以的  因为说明你负责人  

       但是最终还要回归到服务   你不是甲 也不是乙   你的本钱不是政府  不是有钱的招标人 是做好专业 做好咨询      
作者: 曹锦江    时间: 2013-1-19 23:02
这是靠国家政策了,不过如果专业精细化不再有差别,都能高度一致化,那么请谁做代理也就不重要了,也可以摇奖了随即请一下家都行……
作者: qinl    时间: 2013-1-20 09:05
[s:125] 对10年来说,这个变数很大。个人认为,目前的政采的效率低下,电子招标的规则,相对于目前来说,一是大为简化,更为明朗和容易操作;二是大为放松,环节少,采购者(单位和个人)的决策权大大提高。作为这个判断的基本出发点,是经过10年左右的制度建设和实践的磨合,社会风气已大大好转。
作者: bz黄河    时间: 2013-1-20 09:19
应当存在,因为仅仅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须有社会的参与。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3-1-20 10:45
  本人一直支持和致力于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建设,并且认为这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招投标交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本人也发现一些尚不完善、有待改进之处,比如交易系统数据接口的不一致带来技术壁垒,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信息孤岛”;甚至一些地方保护主义者,利用这种技术壁垒人为设置一些障碍,用以排斥外来投标企业和代理机构参与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

  这是《中国政府采购报》编辑老师询问我对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的看法时,我所表达的本意。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3-1-20 11:01
  本人曾在去年(2012年)参与浙江省省级课题“电子招投标在防止围串标行为中的作用”的部分研究工作,并在课题论文中,就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提出如下观点:
  (一)加强立法,尽早出台行业规范;
  (二)改进技术,构建网络保障系统;
  (三)明确职责,形成各方联动机制。

  在其中“(一)加强立法,尽早出台行业规范”一节中,有如下一些表述:“加快电子招投标立法工作,……配套出台电子招投标系统技术规范,……制定统一的资源数据、数据接口、安全认证、传输控制、性能参数、运行环境、流程操作等技术标准,防止各地各部门通过电子技术手段构筑更为隐蔽的市场壁垒操控招投标活动。…………保证不同层面的各个电子招投标系统互相兼容、安全易用、可靠协调地运行。”
作者: bob1511    时间: 2013-1-22 15:29
市场上有需要就会存在,说了句废话。
作者: 才疏学浅    时间: 2013-1-22 15:54
几点拙见,供同仁们参考:

1、推行电子招标目前看来是大势所趋,但和代理机构的存在与否并无直接关系,电子招标只是招投标过程的载体和媒介,就像春运回家,可以选择火车、动车或者飞机一样,原来只有纸质文件,再后来就有光盘或U盘了,毋庸讳言,电子招标可以减少人的接触,权利的寻租以及腐败的欲望,但本质无法改变;

2、10年后,招标代理机构肯定还会存在。只是有可能只有更专业,更全面掌握信息化技术和能够提供全面咨询服务的工程咨询顾问提供商才可生存下去,而不仅仅是配合业主走完招投标程序那么简单;

3、可以预见,今年或者明年的招标师将会增加这方面的考试了;可以预见,电子招标系统供应商将在这池已经比较混的水里面乘风破浪,追逐利益了;可以预见,腐败将在这一貌似公开投标的体系下继续疯狂下去了;

4、问题最终还的回归到法律法规和条例的执行程度上,只有招投标人、中介、监督人等等形形色色的参与人员依法依规参与招投标,放可杜绝招投标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作者: yuchunsong    时间: 2013-1-23 14:05
不管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饱和度的问题。10年后一切还不好说,也许就像专家说的,转型为项目管理咨询公司了。
现阶段人工招标还是大势所在,效果也是明显的,只是怎么保证做到真招实招还有很长路要走
作者: sdwf    时间: 2013-1-30 15:50
招标代理行业只能是越来越规范,电子信息化要看政府的重视力度,政府重视了,肯定能促进行业发展和更规范;不重视,还是和现在一样,各地自行其是,还是会增加浪费,行业发展一样停滞不前。
作者: 草珊瑚西瓜霜    时间: 2013-1-31 10:52
个人愚见:只要市场存在竞争,招标代理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只是随着招标投标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招标代理的工作范畴已不再是单纯的帮助业主走程序、防审计,而是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咨询服务、合同管理服务等其他配套服务工作。而且本人认为现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不是为了取消招标代理而准备的,而是为了更好的约束各方,规范招投标市场。
作者: gangshuibao    时间: 2013-2-2 22:13
电子招标不是万能钥匙,只有只有相关部门碰得个鼻青脸肿,才能认识到的。为此超标代理会受到冲击。
作者: 标途    时间: 2013-2-2 22:31
标题: 回 才疏学浅 的帖子
才疏学浅:几点拙见,供同仁们参考:
1、推行电子招标目前看来是大势所趋,但和代理机构的存在与否并无直接关系,电子招标只是招投标过程的载体和媒介,就像春运回家,可以选择火车、动车或者飞机一样,原来只有纸质文件,再后来就有光盘或U盘了,毋庸讳言,电子招标可以减少人的接触,权利 .. (2013-01-22 15:54)
说得真好,十二分赞同!
作者: gangshuibao    时间: 2013-2-3 07:14
标题: 回 zzj0102 的帖子
zzj0102:  本人一直支持和致力于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建设,并且认为这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招投标交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本人也发现一些尚不完善、有待改进之处,比如交易系统数据接口的不一致带来技术壁垒,在一些地方形成了“信息孤岛”;甚至一些地方保护主义者,利用这种技 .. (2013-01-20 10:45)
没想到有专家在,有机会还是请你谈谈他是怎么能保证公平公正的,评标专家在其中的权利有多大、招标人在其中的权利有多大,平台管理者(或者第三方)在其中的权利有多大。
作者: ld5087    时间: 2013-2-4 10:28
我觉得10年之后存在是肯定的,既符合招标人的愿望,也符合监督的愿望,更符合招标代理的愿望。大家都觉得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招标人可以名义上撇清一些责任“是招标代理招的,招标代理干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啊”(最起码,形式上还是我没操作,不会腐败的)。

监督可以说“你看,我不让招标人自己干,而是由第三方来操作,减少了操作的空间”(最起码,形式上还是不会产生腐败的)。

招标代理,“我有活干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招标人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要不,下回他不用我了。呵呵,不是所有招标代理啊)

在目前的社会中,形式上的东西往往更让人相信。
作者: dianzima    时间: 2013-2-4 10:37
肯定会存在----------数量下降、质量提高、第三方市场化的“超阿里巴巴”交易平台会发展壮大。
作者: maggieaster    时间: 2013-2-4 15:46
俺和楼主发重了。俺的地址http://bbs.ebnew.com/read.php?tid=83384
大家可以相互参考评论。
作者: zzj0102    时间: 2013-2-4 20:22
标题: 回 gangshuibao 的帖子
gangshuibao:没想到有专家在,有机会还是请你谈谈他是怎么能保证公平公正的,评标专家在其中的权利有多大、招标人在其中的权利有多大,平台管理者(或者第三方)在其中的权利有多大。 (2013-02-03 07:14)
  谈不上专家,作为对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有所了解的一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电子招投标作为一种招标手段,确实能在促进应用信息对称、完善招投标程序环节、规范当事主体行为、弥补行政监督漏洞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这点不容否认。

  其次,电子招投标仅仅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对技术以外的其他问题无能为力。因此,电子招投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招投标当中出现的一些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问题。

  其三,电子招投标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其他技术手段一样,离不开人的操作。电子招投标和评标专家的权利义务、招标人的权利义务、平台管理者的权利义务的划分没有直接的联系。

  其四,在招标采购活动中引入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发展趋势。作为业界的从业人员,应当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这种技术手段的利弊长短,才能很好地掌握、利用这种现代技术手段为招标采购服务。

  个人观点,如有谬误,欢迎批评。张志军
作者: qq2718883538    时间: 2013-2-5 09:03
就这么说电子化平台肯本不成立。政府采购就是走的是法律依据的一个采购程序,1,保密性,电子平台能保证供应商资料不外露吗?2,专家评审性,能保证舒畅吗?方便细节问题操作码?很多问题。




欢迎光临 bbs.ebnew (http://bbs.ebne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