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惠普为何遭遇政府采购"冷板凳"  【转贴】

[复制链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09:50: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惠普为何遭遇政府采购"冷板凳"



惠普为何遭遇政府采购"冷板凳"


2015-09-11 今日采购舆情


今日采购舆情
微信号 ggcgyq
功能介绍 《今日采购舆情》由中国公共采购舆情网运营发布,每日提供及时权威的采购舆情资讯服务。


本网讯 近日,戴尔电脑执行长麦可.戴尔(Michael Dell)周一出席一场在印度举行的圆桌论坛上指出,面对PC大饼持续缩水,全球三大品牌厂未来几年唯有透过整并、吃掉小厂订单才能维持成长,暗示卡在中间不上不下的公司,若不是被并购,不然就应主动退出市场。根据IDC的统计,三大品牌就是联想、惠普、戴尔三家,市占率依序为20.3%、18.5%与14.5%。戴尔预测未来5-7年,三大厂将垄断约八成的市场,若再扣除苹果麦金塔电脑,PC二军几无生存空间。


惠普为何遭遇政府采购 冷板凳.jpg


但是在政府采购市场,情况却完全相反,作为三巨头的惠普和戴尔却不得不坐上“冷板凳”以中央国家机关2015年第八期批量集中采购为例,中标情况如下:

便携式计算机中标情况:


惠普 便携式计算机情况.jpg


台式计算机中标情况:


惠普 台式计算机情况.jpg


相对以往的项目,第八期中央批量采购规模偏小,总共采购台式、便携式计算机4637台,销售排行如下;

中央批量采购第八期销售量情况:


惠普 第8期.jpg


惠普在此次的份额只有不足百分之一,而戴尔则根本没有销售量,而以往三期的销售量分布则是如此;

中央批量采购第五、六、七期:


惠普 5 6. 7期.jpg


变成了惠普没有销售量、戴尔占2%。

换句话说,在最近三个月中央政府采购所购买的超过4万台电脑中,惠普和戴尔相加只有860台,各占1%左右,而在国税批量集中采购中,戴尔惠普的销售量一直是零。这样寒酸的成绩真可谓是“冷板凳”。

配置低价格高

为何世界PC领域的榜眼、探花会落得如此田地?主要是由于配置和价格造成的,三次批量磋商采购有一个特点就是采购所采购的产品配置逐渐提高,配备I7系列CPU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以第八期台式机项目为例,采购量最多的是联想ThinkCentreM8500T-D428,这款电脑的具体配置芯片i7—4790、4G内存、1t硬盘、2G独立显卡、21.5wled显示器,可谓是顶配中的顶配,而价格只有4430元。

相比之下惠普的性价比就没有这样有吸引力了,在北京市政府采购的销售平台上, HP ProDesk 680 G1台式机成交价为5244元,而这款产品CPU仅仅是I5、内存2g、显存也只有1g、显示器是19寸的,配置整整低了一个档次,而价格高了800元以上。


体制问题制约惠普竞争力

那么为什么惠普不能和同方、联想一样给政府更加优厚的价格和性能的产品呢?一位前惠普的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与实力无关,一个PC企业高配置电脑的价格是和其余上游厂商的谈判能力成正比的,而这个谈判能力又取决于他的销售量,销售量越高,定价权也就越大,越能够以比较优惠的价格获得高配置的零件,惠普销售量世界第二,和联想在伯仲之间远远超越同方,同方和联想能做到的,惠普自然也可以。

“问题在于,销售部门希望以高性价比的机型去参与竞争,但是产品定价权是在财务部门手中,财务部门不对销售量业绩负责,只对每个项目的盈利负责,这种情况下销售部门有心无力。”这位前销售负责人说。

那么以往惠普在政府采购的业绩仅次于联想是为什么呢?主要是靠两个优势,一方面惠普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如果是用户可以自选品牌的销售环境比如协议供货,用户会自动把惠普产品作为第二选择。

另一方面,在招标文件中经常有类似获得奖项、销售量排名一类的加分项,这些加分自然会对惠普有利,其他对手要降低数百元价格才能平等竞技。

但是随着批量采购、特别是竞争性磋商采购模式的越发成熟,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性价比才是竞争的关键,如果惠普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冷板凳要一直坐下去。



今日采购舆情
ggcgy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4-7 10:31 , Processed in 0.0768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