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取消“最低价中标”如何?

[复制链接]

0

主题

30

好友

13万

积分

天使

为什么我就总是竞拍不到呢?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4:30: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3年4月1日,厦门首开先河,实施建设工程最低投标价中标。2004年出台的《深圳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细则(试行)》规定“园林绿化工程、土石方工程项目不再进行技术评审,一律实行最低价中标”;2005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采取经评审最低价中标法暂行办法》开始施行。之后,厦门、深圳的做法被全国各地竞相效仿。

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最低价中标”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总体上节约了工程建设方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弊端:有些工程建设单位不考虑成本片面追求低价;一些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甚至拖欠工人工资,导致工程搁置。深圳的有关调查表明,实行最低价中标之后,最直接的后果是工程质量大幅度下降,还有很多质量措施、安全措施都减少了。很多质量措施、安全措施都减少了。很多工程项目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建筑施工企业效益下滑,没升值空间,没有发展后劲,实际上最后伤害的是整个行业,业主也没有占便宜。

对此,业内人士怎么看呢?



“最低价中标”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

去年“西部地区建筑业协会联谊会”上,西部地区八个省(直辖市)建筑业协会领导和大型建筑企业老总普遍认为,西部建筑行业供求关系极不平衡,建筑业企事业经济效益过低,利润能达到1.5%就是很好的企业。

造成施工企业效益太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当其冲的就是“最低价中标“。

由于建筑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失衡格局,建筑企业互相残杀,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工程招投标中随意地压级压价,肢解发包工程,提出许多苛刻条件。施工单位明知投低标是慢性自杀,但为了生存,也只得“义无反顾”。某些招投代理机构往往代表建设单位的利益,一些评标专家更是缺少责任感,低于成本价中标现象非常普遍。加上政府出台的许多规范性文件,大都是约束施工企业的,很少约束建设单位“双重压力”使建筑施工企业变成弱势群体。

因此,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吁请政府主管部门制止同行恶性竞争,取消最低价中标。



“最低价中标”阻碍了企来的科技进步

西部地区建筑业不发达,八个建筑业协会的吁请也只能代表西部的呼声。那么,在建筑业比较发达的东部,情况怎样呢?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缪华昌。

结论是:东西情况大同小异,业内普遍反对“最低价中标”。

缪华昌说,“最低价中标”本是拿来主义产物,推行者本来也是好意,想为业主节约一点投资,好让社会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以办其他更多的事业,但殊不知,刚兴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有上百年历史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法制环境、市场体系和诚信机制等诸多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由计划经济体制脱胎而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下子还适应不了这剂猛药。

这一举措的推行,一方面使本来已比较混乱的建筑市场秩序更加混乱,压价、垫资、拖欠工程款现象愈演愈烈,进一步挤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使施工企业更多地为社会提供大量剩劳动价值,约束了施工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施工企业的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因此,近年来我国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缓慢,走向国际建筑市场更是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推行最低价中标的举措,也给这一时期全社会的建筑工程留下了令人堪忧的安全隐患。

同时,缪华昌副秘书长还告诉记者,有关部门介入工程价款审计后,仿佛砍去的造价越多就越有成绩。殊不知,这是危及子孙的事。“即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要求,本来就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非正常思维。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后,即要根据合同要求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又要不断满足企业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只好能省工的工,能节材的节材,虽不敢太多地偷工减料,但要求更高的产品质量,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为此,他大声疾呼:不合理的一些政策规定必须调整,因为这是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必然要求!



“最低价中标”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身处一线建筑施工企业是什么态度呢?

在第八届“21世纪中国建筑企业家论坛”上,四川华西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杨斌表达了自己对最低价中标的看法。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实施最低价中标对行业整体是一个持续的伤害。建筑行业的利润远低于社会其他行业的整体水平,长期倡导最低价中标,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不断下滑。最低价中标是我们借用国外的一个做法,中国没有准备好,市场环境、政策环境都没有准备好,我们的企业、行业也没有准备好,所以,应该取消最低价中标政策。



问题在于执行中走了样

   对于“最低价中标”问题,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吴涛表达了与前面那些地方协会和大企业基本一致的看法,并进一步进行了比较客观地分折。他的基本观点是:实施经评审最低价中标法的初衷是要“合理低价中标”,问题在于执行中走了样。

合理低价中标是国际惯例,实施这一制度,大方向是正确的。从长远看要大力推广这一做法。加入WTO后,国内建筑市场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我国建筑业企业也要加快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动作。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市场规范,竞争太激烈,不是“合理最低价中标”,而是“不合理最低价中标”。

在普遍最低价中标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为了中标,竞相压低报价。过低的中标价必须导致施工单位减少安全质量保证方面的投入,有些甚至还偷工减料,造成很多安全质量问题。

国际惯例为何在我国会走样呢?吴涛副会长认为,关键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上百年历史,法律法规、制度机制、人员资质等各方面比较规范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匹配。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才十五年,一些方面走的太快了,甚至超过了国外,各方面不协调的情况比较多。

一方面,市场竞争尚停留在低水平,大多数施工企业只能组织施工总承包,通过提高总承包管理降低造价的空间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提倡“最低价中标”往往引发工程质量事故。低价中标后,施工企业往往减少工程安全设施投入,引发安全隐患或安全事故。

另一方面,无论从立法层面还是技术层面,我们尚未根本解决什么是成本价,怎样判定投标报价过低等关键问题。因此,实践中极易引发工程中标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争。

从目前业界的普遍反映来看,经评审了最低价中标法的实施不但已违背“合理低价中标”的初衷,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建筑业主管机关的领导也曾坦言,在我国相关配套政策和信用体系还未健全之前,最低价中标办法的确存在很大弊端。

生产关系是为生产力服务的,当它影响甚至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必须改革之。实施经评审最低价中标的初衷是要“合理最低价中标”,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既然实践证明它暂时还不适合中国国情,改革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再干脆点,如业内呼吁那样“取消”了,怎样?



来源:《建筑》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收起 理由
gzztitc + 3 转发重要文章

总评分: 威望 + 3   查看全部评分

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招标师徽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8-25 16:56:53 |只看该作者
1、“最低价中标”本身是对的,在法理上不存在问题。
2、“国际惯例为何在我国会走样呢?吴涛副会长认为,关键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已有上百年历史,法律法规、制度机制、人员资质等各方面比较规范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匹配。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才十五年,一些方面走的太快了,甚至超过了国外,各方面不协调的情况比较多。”
  吴涛副会长的上述观点,本人不敢苟同。中国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人情”在作崇。招标文件里的条款都很严密,低价的“增加保函”,质量不合格的“返工”“清除出场”“没收保函”,这些规定落不到实处,才是造成“最低价中标”问题多多的根子所在。
我佛慈悲,万事随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签名正在书写中,请稍候再看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终身成就奖

板凳
发表于 2009-8-26 10:21:59 |只看该作者

想想开发商

民营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居住用土地拍卖,也一并取消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8-3 09:46 , Processed in 0.0794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