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5-9-21
- 最后登录
- 2012-10-19
- 阅读权限
- 1
- 积分
- 4754
- 精华
- 1
- 帖子
- 1020
|
到目前为止,我主要谈的是“诚”,这是道,是根本。其他的具体操作技巧都是“术”,在“道”之下的,下面我通过几个案例谈谈沟通的技巧。
案例A)要港口分析结果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加班,接到上司的一个电话,他说:“刚才向XX公司要一个最近港口发货的质量检验结果,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给我。”
这是个汉语讲得非常好的日本人,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两个人一起出差去,约好和供应商在饭店见面,那是我们都没有见过的供应商。等我从电梯里出来时,看见他和那个客户好象已经很熟悉了,我刚要自我介绍一下,不料那供应商用英语问我:“Do you speak English?”一下把我说愣了,我迟疑着问:“Yes, I speak English, but why, Don’t you speak Chinese?”那供应商也怔住了:“你是中国人?那他。。。”
我问了一下具体情况,上司告诉我:“你看,现在明显是供过于求,我们总部那边做了好久的工作,终于有个客户对XX公司的产品感兴趣了,客户跟我们要XX公司最近交货的品位,可他们不肯给,要是因此错过了机会,多可惜呀。”声音中带了几分焦虑和无奈。
我想了一下,说:“不会吧,这么好的机会,他们会珍惜的,我和他们谈谈试试。”我感觉不是语言的问题,一定是哪里没有讲明白。
我给XX公司一位经理打电话过去,问了一下情况,他说:“我们给别人发货时的检验结果,怎么能给你们呢,那要违反我们跟别人的合同了,所以我帮不了你。”
我笑了:“我们没有丝毫打听您和别的公司签的合同品位的意思,您看,为了推销贵公司的产品,我们已经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工作了,现在好不容易有客户表示了兴趣。您的产品介绍我们早已交给客户了,要您最近港口交货的品位的意思,我估计客户是想了解目前贵公司产品的品位,品位是否稳定等等,以决定是否能用你们的产品。我要的是你们港口最近走货的品位,不一定是那张分析报告。”
他有些动心了:“到港后没有分析过,只有出口时做检验,可这分析报告上有客户的名字,要不,我把客户名字勾去,再传真给你?”
我犹豫了一下:“不用了,你就在电话里说一下,我记录一下就可以了。”(拿到传真固然更好一些,但我不希望给他留下任何犹疑,故没要。)
结果他一共告诉了我六批货的检验结果,后来那客户通过比较这些检验,决定先购买一批货试用,和那个客户的生意从此做起来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定要弄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对方的担心,做出相应的解释,消除对方的顾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