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新司长讲话,商务部明年要动真格的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匿名  发表于 2006-11-15 09:31:59 |倒序浏览 | 接收回复通知
同志们:

  今天,商务部在这里召开第二届全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全国机电科技产业商务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五”期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提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全面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本次会议是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组建后首次召开的全国性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会议,意义重大。刚才,魏建国副部长代表部党组做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我国招标工作的总体形势,充分肯定了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体同志要深入学习和认真领会,把魏部长的讲话精神贯彻和落实到国际招标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下面,我代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一、“十五”期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健康发展,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贡献

  自2002年3月召开首次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会议至今,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在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全国各部门、各地区机电办的共同努力,我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制度不断完善,招标领域不断扩大,招标行为逐步规范,已成为全国招标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和维护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招标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十五”期间,全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金额累计为536亿美元,共计为国家节约资金80.4亿美元,平均节资率达到15%。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改造等各行业、各领域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规模与“九五”相比均有大幅提高。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小浪邸工程、奥运建设项目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通过国际招标方式顺利实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招标主体日趋多元化,招投标领域逐步扩大。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和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招标主体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一方面,国有大型企业的自主招标意识不断增强,上海宝钢、辽宁鞍钢、神华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家重点企业纷纷取得国际招标资格,独立开展以企业内部为主的国际招标业务,并且招标规模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总体趋势。其中上海宝钢“十五”期间累计开展了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627个,国际招标.总金额达到了24.5亿美元;神华集团近3年的招标业绩就已经达到12亿美元。另一方面国际招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及私营企业也越来越多的把国际招标方式运用到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据统计,“十五”期间,三资企业的国际招标总金额为96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8%。

  (三)招投标行为逐渐规范,招投标市场竞争有序。“十五”期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累计开展招标项目23000个,平均质疑率仅为3%。近几年,商务部不断加强对招投标各主体、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出现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对存在暗箱操作、虚假招标的招标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对存在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投标人暂停了投标资格;对违规操作的招标机构进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国际招标市场竞争秩序得到了有效的整顿和规范。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逐步成为我国招标市场中监管最有效、行为最规范、竞争最公平的重要领域。

  (四)招标运作模式不断创新,技术引进步伐加快。在过去5年中,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推动自主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思路,大胆创新招标运作模式,为国内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期间,在重型燃气轮机、第三代核电技术、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型乙烯成套装置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充分发挥国际招标的制度优势,积极探索技贸结合的新形式,通过与国外企业联合生产、联合设计,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方面成功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升了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国内企业中标比例扩大,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随着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制度的日益完善,国际招标的先进理念已深入人心,市场秩序日趋规范,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国际招标运作模式不仅成为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十五”期间,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招标活动,中标总金额达到138.6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1.05%,比“九五”时期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国内企业在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日本政府贷款中的中标比率已经超过了60%,彻底扭转了外国企业在外资贷款项目中长期独占鳌头的垄断局面,国际招标已经成为商务领域实践“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方式。

  招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同时,也是这条战线上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招标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法律体系不断健全。新的《对外贸易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实施后,商务部结合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原有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办法进行完善和修订,并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年初出台了《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和《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资格审定办法》,加强了对招投标程序、招投标各主体行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建立了明确的招标机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活动的主要方面和环节都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国际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网络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各招标领域中,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于2001年率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招标业务,受到了国内外企业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目前,“中国国际招标网”功能不断完善,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编制、评标专家抽取、评标结果公示、质疑处理等环节,均实现了网络化操作,“中国国际招标网已经成为全国招标领域中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招标门户网站。截止到2006年上半年,已有4.9万个国际招标项目包在网上操作。其中,刊登招标公告2.6万条,共3.7万个项目包进行了评标结果公示,1.8万家采购业主和7.9万名供应商在网上进行了注册,共有涵盖714个行业的2.4万名专家,基本满足了全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业务的需要。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的网络化运作和管理模式也受到了世界银行等国外贷款机构的广泛认可。世界银行已经多次组织越南政府采购代表团实地参观考察“中国国际招标网站”;日本海外协力银行表示希望将中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推介到日元贷款的其它受援国。

  三是各机电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业务专、政策性强、敏感度高,5年来,各级机电办克服种种困难,依法履行行政监督职能,在推广国际招标方式、促进国际招标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总后勤部、铁道部、民航总局、江西省等部门和地区分别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颁布了规范本部门和本地区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活动的招标管理办法,丰富和完善了国际招标的管理制度体系;河北省、浙江省、湖北省等地组织了行业或地区招标业务培训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向企业宣传国际招标制度和推广国际招标先进经验,受到了企业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去年是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开展二十周年,为充分展示机电产品招标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与发改委共同成功主办了“中国机电产品招标成果暨优秀中标企业产品及技术展览会”,各部门、各地区机电办在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的情况下,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参展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精心策划,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中石化等部门和单位抽调力量全力以赴、积极筹备。正是在各级机电办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协调下,国际招标二十年成果展办出了水平、办出了效果。

  四是招标机构队伍不断壮大。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招标机构从小到大,从完全依靠政府扶持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已经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并保障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事业全面发展的主要力量。目前,全国共有招标代理机构149家,分布在30个省市。各招标机构以科学发展、规范发展为宗旨,狠抓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注重延伸服务范围,已经培养了一批熟悉国内外招标制度、掌握国内外市场情况、了解国际采购规则和惯例,能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为企业服务的国际招标队伍。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代理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当前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回顾过去,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成绩显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立足当前,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需要认真分析和解决。

  (一)国际招标管理思路需要创新。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一直是主要面向于进口机电产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国际制造业基地也逐渐向中国转移,造成进口产品更多的国内合资生产或国内独资生产所替代,流通环节内移到国内,由外贸转为内贸。此外,我们还看到虽然整机进口呈减少趋势,但国外的零部件、成套散件通过生产环节进入国内终端市场的产品却越来越多了。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为我们的招标工作带来了新形势和新问题,如何将国际招标制度更进一步地融入到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寻求突破和发展,这是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二)国际招标制度仍需完善。当前我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事前事中管理、轻后续监督的现象,招标活动的后续监管工作薄弱。迄今为止,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法律体系中尚未建立科学、系统的合同监管制度,没有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及合同变更等行为进行统一监管,造成招标项目在合同签订及履行环节出现了擅自变更合同、拒不履行合同或推迟执行等违法违规行为。这些行为得不到查处,使招标环节进行的大量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国际招标制度建设中另一个亟待加强的方面是健全对评审专家的集中管理。由于评审专家人员众多、分布行业广泛,对评审专家进行集中管理和专业培训难度较大,造成目前对评审专家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提高专家的评标水平和职业素质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国际招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相对于招标立法工作而言,我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活动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招标人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排斥竞争、定向招标的问题仍时有发生;二是招标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参差不齐,违法违规经营,恶性竞争现象突出;三是投标人弄虚作假、围标、串标等不正当竞争问题严重;四是部门垄断、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近一两年,国外政府驻华机构对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的关注增多,多数是对招标机构的操作程序及评标结果的公正性提出异议,个别招标项目甚至还出现了国内司法部门介入的现象。其原因除了市场竞争环境公开透明,法律制度日益健全,投标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之外,还有两方面原因不容忽视,一是招标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对招标人缺少责任约束和追究制度;二是招标机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个别招标机构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疏于加强内部管理、忽视规范操作。我们在这方面发现了不少问题,如缺乏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部分招标机构人员基础技能知识明显匾乏,内部工作程序混乱,监管措施不到位。有的项目在同一评标规则下前后出现多次不同的评标意见;有的项目没结束评标,就有投标人了解评标过程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质疑;有的项目甚至还出现了招标机构网上公示的评标结果严重背离评标委员会评标意见的恶劣现象。有些招标项目之所以后期争议大,矛盾突出,其原因和招标机构前期重视程度不够,面对争议问题不及时解决、采取逃避或听之任之的态度有很大关系。这些都给我们的招标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但影响了招标工作的公平和公正性,也阻碍了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机电办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目前,占国际招标总金额93%以上的国际招标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各机电办承担。截至2006年6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机电办共承担了36471包的招标项目,其中质疑处理项目1276包,占全国质疑项目的96.52%。各级机电办承担了大量的行政监督管理工作,但由于人手不够,力量不足,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问题逐渐显现。具体体现在:一是疲于应付日常性业务管理,对事关本部门、本地区招标管理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缺乏认真思考和深入分析;二是部分机电办对招标政策和管理制度理解不准确、把握不到位,监督管理工作出现一些纰漏;三是个别机电办存在违规操作现象,依法、客观、公正处理质疑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招标机构开拓意识仍需增强。《招标投标法》实施后,国家各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各类招标管理办法,并对招标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主管部门的强制性措施给招标机构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招标机构业务量急剧上升,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应看到:招标机构开拓市场潜力的能力不强。另一个严峻的客观事实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对我国的贷款额已在逐年减少,日本也将于2008年停止给我国贷款。这将使那些长期以来以外资贷款为主要招标来源的招标机构面临新的挑战。

  三、“十一五”期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关键时期,也是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事业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十一五”时期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展招标领域,进一步完善招标法律制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国际招标在推动国内企业全面融入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2007年我们具体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建立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信用分类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市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等失信、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招标的严肃性和公信力,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导致这些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用监管体系不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为此,加强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信用体系建设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工作,这是整顿和规范国际招标市场的治本之策。

  目前,商务部已经开始着手建立针对招标方、招标机构、投标方、制造商、评审专家等各方主体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保护和鼓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具体包括3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整合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二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明确招标各方主体的信用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程序,对各主体的行为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三是构建信用惩戒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主体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信用档案,包括建立不良企业“黑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开。

  (二)制定招投标后续程序监督和评审专家管理制度

  要研究和制定有关合同监管的具体规定和措施,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查处招标后续活动中出现的随意变更中标人、制造商及合同金额等行为,实现对招标全过程、各环节的实时、有效监督管理。

  要实现对专家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管理。这项工作需要各机电办和各招标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协助。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规范专家行为的管理办法,在评审专家的资格认定、政策培训、业务考核、奖惩和退出等各个环节设立明确的、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最终实现专家库的动态、科学、规范管理。各机电办、各招标机构也要强化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培训学习和交流研讨,提高评标专家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制定先进技术和重大装备招标引进政策与措施

  “十一五”是我国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时期。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水平普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有所增强,但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重大技术装备自给率较低。为此,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国际招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充分发挥其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优势,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化建设进程。要进一步利用国际招标这个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平台,改变国外企业向中国转让核心技术难的现象,通过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联合制造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步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

  (四)加强网络化建设,推广“网上开标与评标”

  “中国国际招标网”自建立以来已成功实现了项目立项、招标文件审核、招标公告发布、评审专家随机抽取、评标结果网上公示等全过程的在线操作,为招标各方建立起了一个公共监督和自我监督的平台,受到了招投标各方的好评。今后,我们还将急需利用互联网这个先进高效的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站功能,将国际招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首先是进一步简化网上操作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国际招标效率;其次就是逐步推广网上开标和网上评标,首先在国内选取部分成熟的地区和招标机构作为试点,并逐步完善相应的管理规定,最后在全国进行推广。

  (五)开展招投标专项检查,整顿市场秩序

  针对当前出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为切实加强监管力度,实施有效监督,我们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各级机电办要更注重发挥对国际招标活动的宏观管理职能,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能,针对招标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督,堵塞漏洞,依法惩处招标活动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行为;第二是加强执法检查,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严查违法违规问题。2007年开始,我们将对目前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领域中问题集中、矛盾突出的部门和地区进行专项检查,对招标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以保证招标活动的规范运作;第三是利用“中国国际招标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监督手段,建立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活动网络监督信息系统,提高行政监督效率。

  (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定期考核机制

  不断完善对机电办和招标机构的管理制度,建立“标准统一、奖惩明确”的定期考核机制。对机电办和招标机构的考核要从建立责权利明确的职位规范入手,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方法,并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形成国际招标队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明年,我们将以激励先进为主要原则,首先出台对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招标机构的评选表彰办法,通过广泛征求各方建议和意见,在评优办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增强考核指标的针对性,确保考核方法的合理性和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七)推动成立“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已于今年3月成立了,这是我国招标行业第一个行业组织,它的成功运作为建立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行业协会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将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推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行业协会的建立。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行业协会的宗旨和目的是发挥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和完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行业的自我管理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行业自律水平,进而推动国际招标代理市场向有序竞争、诚信和谐方向健康发展。

  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继续做好国际招标工作

  (一)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各机电办要注重培养并不断提高三个方面的工作能力

  第一,提高宏观管理的能力。首先,要加强调研工作,不仅要执行好政策,还要研究透问题,要能从全局出发,抓住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调研,提出切实有效的新思路、新举措;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针对本部门、本地区招标工作特点和现状,不断完善制度,强化机制;最后,要注重抓落实,把招标工作的目标任务细化、量化,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第二,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各机电办加强对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依法监管能力:一方面各机电办要按照“依法行政、公开行政”的有关要求,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要做到公开管理制度,明确办事流程,防止在工作出现“越位”、“缺位”和“错位”等问题;另一方面要廉洁自律,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提高对各种诱惑的警惕性和免疫力,在监管工作中切实做到不偏不倚、公正严明。

  第三,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各机电办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为招投标各方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好招投标活动出现的各种争端,切实提高质疑处理的公正性和时效性,以热情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工作方式,树立和维护国际招标监管部门“服务便民、廉洁高效”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各国际招标机构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一,规范业务操作,守法经营。过去的几年中,招标机构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在规范操作方面仍需加强。第一,要严把招标文件关,避免因招标文件编制不严密、表达不明确或存在歧视性、不合理条款等问题引发不必要的项目争端;第二,要严格评标程序,严肃评标纪律,严守保密规定。要杜绝以往招标项目中出现的现场人员杂、评标程序乱、投标信.息和评标意见外漏等问题。三是要妥善解决项目争端。招标机构应正确对待招标项目中出现的质疑,要主动配合行政主管部门核实情况并积极协调解决。我们准备今后在招标机构的年度资格审核工作中,把规范操作作为一项重要考评内容,对屡次违规的代理机构,我们将予以有力惩戒。

  第二,完善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第一次全国招标工作会议就已经着重强调了招标机构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问题。至今,内部管理不完善仍然是阻碍招标机构自身发展的重要问题。招标机构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管理招标、评标、质疑处理、合同签署等各环节的内部运作机制,对重点项目要建立预案制度,要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责任到个人,同时还要在部门之间、业务员之间建立有效的相互合作与约束机制,对重大问题要集中讨论,民主决策。下一步,我们在“中国国际招标网”上要专门设立“曝光台”,对招标机构在具体招标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公布。

  第三,提高服务水平,开拓创新。招标机构作为为招投标各方服务的中介机构,要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延伸服务范围,在守法经验、诚信运作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国际招标代理机构服务周到、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整体行业形象。

  同志们,“十一五”期间,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做出新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24 09:20 , Processed in 0.06628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