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6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44岁博士生猝死 ,死亡13天才被发现 !引起的思考。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骑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00:50:2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复旦44岁博士生猝死 死亡13天才被发现
  
复旦44岁博士生猝死 死亡13天才被发现

浙江在线·健康频道  health.zjol.com.cn  2008年04月16日  发表评论  

  44岁的复旦大学博士生李开学,在新学期开学不久死于书桌前。这个读了五年,两次延长毕业时间,背负着论文、课题、就业、家庭、经济五副重担的大龄博士生,倒在梦想的曙光就要来到他身边的黑暗中。

  






电脑开着,他仿佛睡着了

  3月5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和公共事务学院(以下简称国关学院)政治学博士郑明给大师兄李开学发了份电子邮件,这是一份招聘信息,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党校次日会来复旦招人。

  李开学住在复旦北区138号502室。从2003年9月考入复旦起,他已经在这个地方住了四年半,如果没有意外,通过这个月的论文预答辩以及随后的盲审和正式答辩,他将在3个月后拿到博士学位顺利毕业。

  直到当天深夜,郑明依然没有收到李开学对这封重要邮件的回复。晚上11点多,郑明和李开学的另外一位师弟郭湘一起去502室找他,从敲门到使劲打门,屋里始终悄无声息,门缝里透出橘黄色的灯光。

  门被保安打开后,他们看见李开学坐在电脑椅上,电脑还开着,李的头歪在一边,仿佛睡着了。

  120和警方于3月6日凌晨先后赶到,警方的现场勘验笔录显示,这个44岁的博士生,被发现时已经死亡多时。警方的勘察结论排除了他杀。

  国关学院博士后刘守刚,事发后在博客里感叹“开学了,开学却不在了”。

  丈夫就这样走了

  3月6日这一天,武汉某公司的法务助理谢芳正在起草一份法律函件。已经十多天没有丈夫消息的她,突然接到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的堂弟李魁的电话,说李开学病了,让她带上儿子赶紧一起去上海看看。

  李开学的两个妹妹此前已经从李魁那里得知真相,连夜从老家襄樊乡下包了一辆车出发,与谢芳母子在武汉天河机场会合。在上海虹桥机场,李开学的小妹李咏笛强忍住泪水,悄悄给侄子李挽澜先打了预防针,“好孩子,你是男子汉,要做好准备,你爸爸已经不在了。”李咏笛不敢告诉嫂子谢芳,“小哥是嫂子的天,小哥出事了,就是嫂子的天塌了。”

  李挽澜在华中师大读大一,这个19岁的孩子扑在姑姑怀里无声地抽泣。蒙在鼓里的谢芳,那天还特意换上了一件红毛衣和一条红裙子,想给病中的李开学带去点喜气和开心。

  次日在宝兴殡仪馆里,看到已经面目全非的李开学遗体,始终不愿面对噩耗的谢芳瘫在地上。谢芳无法想象,从2月21日深夜和外界失去联系起,到3月5日深夜被发现去世,这13天里,她丈夫就是这样,在电脑面前一动不动地度过。

  复旦保卫处交给谢芳一个塑料袋,里面是李开学留给她的几件遗物:一张复旦学生校园卡,一张建行龙卡,一个学生证,120元现金,一只已经磨损得毫无光泽的摩托罗拉M3888手机。

  沉重的课题和论文

  2003年考入复旦的李开学,是政治学教授浦兴祖曾经带过的十名博士生之一。

  李开学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研究,经过讨论最后定为相对准确一点的《超省级结构研究》。

  浦兴祖的苦衷是,这个开山大弟子的论文,始终没能通过预答辩这一关。一直到李去世,四年半时间,他只看到过李提交的博士论文的一个章节,那还是在2007年3月的一次预答辩现场。

  此前的三年,李开学的相当部分时间,都在参与浦兴祖主持的国家九五社科重点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并担任第一卷副主编。这也是李开学出事后,网络上出现“复旦博士被逼死在书桌前”声音的主要原因。

  2008年3月的论文预答辩,是李开学两年博士延长期间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段时间的李开学,深居简出,其压力可想而知。悲伤和叹息之余,郑明他们又为这个大师兄的论文迟迟出不来颇感困惑。郭湘分析,论文出不来,无外四个原因:对自己要求太高,不想混;假定论文题目很难,学力不够;其他事情耽误了,包括课题和兼职等;本人很懒,不想写。郭湘目前能肯定的是,李开学绝不是最后一个原因。

  得知李开学出事后,浦兴祖当即赶到现场,看到惨状后,老泪纵横。

  “要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经济压力、就业问题”,浦兴祖感叹这是现在读博士的三座大山。271.5元,这是博士生能拿到的每月补贴,有两年以上工龄的李开学,可以拿到300元左右,郭湘说这个数字比上海的低保水平还要低一半。

  从襄樊到上海的传奇

  1964年出生的李开学,出生在湖北襄樊襄阳县的偏僻乡村。他1979年考入襄阳师范,两年后毕业,在当地一所中学短暂任教一年后,调到东湖镇印刷厂。

  在这个偏僻的乡镇小厂,他花了13年时间边工作边从湖北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拿到政史专业的大专和本科文凭。李的好学成癖和手不释卷,在他于两年后的1997年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就读政治学理论研究生时,成为当地的一个传奇。

  谢芳是李开学在中学任教时的学生,她对这位丈夫兼老师充满崇敬。

  2000年7月,作为武大的优秀硕士毕业生,法学硕士李开学被江苏泰州市外经贸局作为人才引进,当地答应解决家属工作、孩子上学和房子问题,谢芳和儿子李挽澜因此相继来到泰州。谢芳喜欢翻看那个时期的照片,到3年后李开学再考入复旦读博士之前,好不容易团聚的一家三口,在这个苏北小城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清明节前夕,李咏笛到502室收拾小哥的遗物。48000字的《干部人事制度》初稿,至今躺在他的电脑里,如果没有意外,将被修改后作为建国60周年的献礼,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一书于明年出版。近10万字的博士论文初稿,也躺在他的电脑里。

  这次他终于接近完成了。

  长眠在故乡的山坡上

  清明节这天,李开学的遗体在宝兴殡仪馆火化。没有追悼会,没有花圈,只有几束百合花和菊花。火化当天,校方替李开学支付了他尚未偿还完毕的中国银行助学贷款,拖欠的1000多元公寓管理费,并支付了李开学的家人5万元抚慰金。

  4月8日一早,李开学的骨灰被安葬在他故乡的小山坡上。

  谢芳回忆,春节回老家时,李开学曾对双目失明的母亲说过一句话,“妈妈家里粮食还够吃一年吗?我博士马上就可以毕业了,一年后安定下来,就可以来老家接你们去享福了。”

  去世前的元宵节夜里,李开学发给妻子谢芳的最后一个短信是:“月圆了,亲爱的我们的梦也会圆的。”

来源: 南都周刊 作者:  编辑: 张敏毅

[p:4]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收起 理由
自由 + 2

总评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骑士

6#
发表于 2008-5-29 22:51:00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有的时候只有舍才能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新手上路

5#
发表于 2008-5-27 11:20:53 |只看该作者
这说明一个问题,当今社会,中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人类社会各方面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剧烈,我们所承受的心理和身体负担越来越重,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些,解决问题?
我们从小到大所经历的困难越多我们的抗压能力就越大,可是社会不是这样,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突然面对社会,我们的年轻一代能不能受得了?以一种什么方式面对?社会要给他一个缓冲的过程!
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骑士

地板
发表于 2008-5-5 22:23:09 |只看该作者
哎,好难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9

积分

圣骑士

招标师徽章

板凳
发表于 2008-5-4 07:43:21 |只看该作者
一个博士生,一个月只有300元的补贴。
咱不是什么博士,也不知道成为一个博士是个什么样的情形,但我从中体会不到一个博士的价值,这难道是对知识的重视!!
悲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3

积分

骑士

沙发
发表于 2008-5-4 00:55:25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每年都有高材生,国家的有用之才自杀或死于像李开学这样的人呢?!
他们的生活水平怎么这么差呢?可是,我们如今有的在校大学生确是铺张浪费,不把钱当钱花,不知手中的钱背后含有多少父母的汗水!
祝李开学先生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11-9 00:16 , Processed in 0.0611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