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丁:中国并不是TPP的“大输家”(转)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29

好友

8万

积分

版主

阳春三月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最爱沙发 社区劳模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0:35: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aragraph]


陆丁:中国并不是TPP的“大输家”

2015年10月15日 11:28:39   Straits Times 陆丁



自从以美国主导的12国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TPP)谈判宣布完成以来,西方主流媒体宣称中国是这一事件的“大输家”。在中国,舆论界也纷纷议论担忧这个协定会孤立中国,使中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成为输家。
冷静分析一下,这些说法都没有多少事实根据。
在国际经济学中早有论证,当若干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或贸易协定,对协约以外的国家会产生两类贸易效应:一种是“贸易创造”,另一种是“贸易转移”。所谓“贸易创造”是指协约成员国之间因为贸易壁垒减少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贸易机会。由此产生的贸易活动,从无到有,对协约外的其他国家当然不会有任何负面效应。值得其他国家关注的是”贸易转移”。在贸易协约建立之前,贸易壁垒对各国一视同仁,商人总是从要价最低的产地进口产品。在贸易协约建立之后,贸易壁垒在成员国之间减少了,对非成员的其他国家却依然高筑,进口贸易就可能从原来价格较低更有出口竞争力的非成员国转移到价格较高竞争力较弱的成员国,于是就对协约外的国家造成贸易利益的损害。
那么,TPP会造成多大的贸易转移效应呢?根据已经公布的资讯来看,这个协约对于消除或减少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的作用并不如官方所渲染的那么重大。美国政府宣称该协定将最终消除18000种关税。其实在世贸组织和现有的自贸协定框架下,从各个TPP签约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免税的。至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由于绝大部分是享有最优惠待遇的制成品,免税比率更高。TPP的关税减免,主要影响的是美日加澳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出口产品几乎没有影响。
当今世界各行业生产链普遍全球化,使许多制成品的构件内容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任何贸易协定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谓“原产地规则”,也就是规定每件产品中要包含多少由成员国生产的构件成分才可以享受协约成员国间的贸易优惠。例如,在汽车行业,TPP规定每辆车的构件内容需要有百分之四十五以上产自成员国即可以享受区内优惠。然而,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组成的北美自贸区协定规定一辆车要有占成本百分之五十三以上的构件产自三国的厂商才能算作区内产品。因此,一旦TPP生效,涵盖了北美自贸区,这三国市场的原产地规则将会变得更加宽松,其实是有利于区外国家对它们出口汽车产品的。
由此可见,TPP的贸易转移效应非常轻微,甚至在一些行业还可能发生反向的贸易转移,反而有利于第三国向成员国出口。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史蒂格利兹的观察,TPP其实并非意在“自由”贸易,“实质上这是一个管制成员国之间贸易和投资的协定。”他的观点是有根据的:TPP规定了成员国之间药品专利保护的最低年限,各国须承诺协调宏观经济政策避免竞相汇率贬值,协定倒逼各国落实对劳工和工会权益的维护,实施更严格的环境和物种保护的标准,等等。
这些措施,要么会增强知识产权所有者(通常是富国的大企业)的市场垄断能力,要么会增加劳动成本和环境保护的成本,却既不会使成员国间的贸易更自由,也不会使它们的出口更具价格竞争力。对于中国这样在协定之外的出口大国,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至于最近中国央行学者模拟计算得出如果中国不加入TPP、会因此在四年过渡期内损失2.2%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结论,是有重要假设局限的。该模拟采用全球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假设TPP成员国增加了中国、韩国、泰国、印尼四国达到16个,并根据文献中研究成果,将非关税壁垒通过从价税等值的形式进行量化,并假定成员国间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非关税壁垒在模拟期内分别下降51%和56%。
且不论在尚未了解TPP具体细节的时候对非关税壁垒作这样大下降幅度的假设和量化是否过于大胆,该模型显然忽略了TPP协定中包含的大量与减免贸易壁垒无关的管制内容,忽略了这些管制带来的垄断成本、劳动成本、以及环境保护成本上升可能对于成员国经济增长和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
另一个热议的题目是TPP的投资者与国家之间争端仲裁机制:该机制允许外国投资厂商在自身权益在投资国受到当地政府侵害时通过国际仲裁机构起诉对方政府。实施了这个超越国家主权保护国际投资的条款,会不会引起跨国投资发生由区外向区内的转移而损害区外国家呢?
至少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原因是:在TPP的12格签约国中,中国已经和除了美国以外的所有11个国家签订或实施了双边的投资保障协议。在这些投资保障协议中,也已规定了类似的条款。当加拿大和中国的双边投资协议在去年生效时,该国社会舆论对于这项规定可能削弱当地政府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主权,还表示了担忧呢。
那么,中国被排除在TPP谈判之外,算不算输掉了一次参与制定跨太平洋地区全新贸易投资规则的大好机会呢?将来如果中国加入了TPP、或者在TPP的规则被引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自贸框架之后,中国会不会受制于人,被这些规则限制住贸易和发展的机会呢?
回顾十五年前,中国政府在长达十多年的艰苦谈判后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不就是接受了一整套别人制定的贸易规则吗?其实,规则制定出来以后,成员国家在规则面前是平等的,制定规则者未必占便宜。根据世贸组织的记录,美国这个当年世贸规则的主要制定国,在过去十五年来的贸易纠纷中被起诉违规的案件达74例,相对中国被起诉的33个案件,多达2.2倍。再看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其经济成功崛起,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其中输赢就不言自明了。
*本文转载编译自刊登于 2015年10月13日新加坡Straits Times (海峡时报)的英文版原文。作者系加拿大菲莎河谷大学经济学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高级研究员陆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资料来源:http://www.ipp.org.cn/a/144487971979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4-6 07:41 , Processed in 0.0763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