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zztitc 于 2016-9-18 08:29 编辑
中海成本解秘2:“三大对策”剑指“三大误区” 冰哥推荐
原创 2016-09-07 胡卫波 [url=]地产成本圈[/url] 地产成本圈
学习笔记34 中海成本解秘之二:
“三大对策”剑指“三大误区”
胡卫波/文
这是续集
上期回顾:中海2008年成本管理“三大误区”
file:///C:\Windows\TEMP\ksohtml\wps3A96.tmp.png 中海通过对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得出了必须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才能解决当时突出的三大问题。
如何树立正确的成本意识?如何确定什么是正确的成本意识?
中海这样做了……
“三大对策”示意图
直接上图,咱们再进一步分析: file:///C:\Windows\TEMP\ksohtml\wps3A97.tmp.png
今天,我们来分析:对策一“为了售价、制定造价”
在造价与售价之间建立因果推导关系,让造价的低或高有章可循。
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犯这种成本越低越好的偏激,但是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点真就难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犯了,我们该如何去改正呢?
中海这样做了……
对待犯过的错误,不能心存侥幸,寄于正常情况下我不会犯这样的自我鼓励。管理,终究是管理人的隋性,最好的途径便是从错误中找到原因、进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作为知识或技能固化下来-以制度的形式执行,让自己不再犯一次类似错误--这也便是柳传志所推崇的一种称之为复盘的学习方法(需要的朋友可以购买《复盘》陈中著)。
为了防止一味地追求降低造价而走入成本管理的极端,中海确定在造价与售价之间建立因果推导关系,“为了售价、确定造价”,售价为因、造价是果,造价再无高低之说,
只有匹配与否;造价再非成本部一个部门就能左右,销售提价或降价,才是造价变动的直接原因。
原理很好、道理都懂,关键是怎么做?
中海这样做了……
中海统计了自己项目的成本情况,研究了竞争对手的成本限额分级标准,制定了具有中海特色的成本控制限额(具体资料可以在明源地产研究院下载http://www.mydcyj.com/frontier/industry/2014/0825/4555.html)。
首先,对项目档次进行了界定。
中海按售价在当地的等级对项目进行了分类管理,如下图:
file:///C:\Windows\TEMP\ksohtml\wps3AA8.tmp.png --这个不难做。
然后,对多个重点成本科目制定了成本限额标准。
当然,中海对成本科目所制定的成本限额,仅限于重点的成本科目(究竟是哪些成本科目被限额?为什么是这些科目?我们继续研究后再分享)。如下图: file:///C:\Windows\TEMP\ksohtml\wps3AA9.tmp.png
--这个也不难。 难的是有自己的套路。
我们趁热打铁,来探一探中海的成本管理套路(这才是地产成本圈与其他公众号的不同)。
1、设计、成本共用一张表,让你不协同也不行。
一张表,设计部必须用,也喜欢用,再也不用揣摩销售同仁的想法了。项目档次一定,外立面能花多少钱、能用什么材料,都写得清清楚楚;石材挂几层、面砖贴到哪,也都可以经过推算得到数据。
成本部必须用,也喜欢用,再也不用与虎磨皮般与销售、设计斗嘴。制定目标成本简单了,按项目定位确定的档次直接套用限额指标,再按初步确定的墙积比,推算出按外立面面积计算的造价指标,即可指导材料定样、及后续的招定标。
2、表面是成本限额,实质是设计、成本双限。
成本限额的面积单位是地上建筑面积,即该指标同时限定了墙积比、外立面装修的单方造价。
这么讲吧,作为设计部,他们的发挥空间是非常大的,因为墙积比没有限制;但他们的压力也不是一般的。作为设计部,平面复杂、外立面复杂,一定程度上比中规中矩的平立面更容易出效果、更容易形成产品差异、有销售亮点。但在中海,在这样的限额标准下,作为设计部,是不容易的,你必须得更了解材料,材料品种、档次、效果、价格,否则你没法去平衡外立面效果和单方造价。
因而,中海这样的限额标准,给予设计部更灵活的管理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限额标准,更容易兼顾设计与成本的平衡,不容易顾此失彼而出现管理责任推卸的空间。
好,今天的笔记就写到这里,如有用,继续关注我们。
祝:各位朋友晚安!
---------中海成本解秘资料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