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角色转换的着眼点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05:06: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不少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希望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实,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离社会的实际要求肯定有很大的差距,用人单位真正看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成绩单,也不是表面的工作经历,而是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经验不是阻碍大学生角色转化的最大难题,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才是大学生的“软肋”,这些方面的欠缺在求职和职业适应阶段都会表现出来。  影响职业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职业化是一种潜在的文化氛围,在职场上大家都用同一种语言说话,用同一种行为和道德准则来办事;职业化是一种态度,更强调自我约束,而一个非职业的人与他们是合不上拍的。从职业素养的角度而言,动态地看,职业化就是个性的发展要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努力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换一句话说,职业化就是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静态地看,职业化就是训练有素、行为规范。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职业化,比如,“职业化”就是尽量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职业化”就是细微之处能体现专业素养;等等。  从外在呈现来看,职业化表现在职业资质、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方面充分符合职场的需要,其中知识、技能、态度尤为重要;而从内在来看,所有看得见的表现都是由看不见的价值观决定的,因此,职业化是内力的外现。如果细化地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看,职业化给人的观感是,第一层次看穿衣戴帽;第二层次看待人接物;第三层次则是看价值观。  对用人单位而言,他们强调工作经历,看重的其实并不是跟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而是大学生学习和融入的速度,是在工作中培养积累起来的与他人能够融为一体、顺畅衔接的感觉,而这一点其实就是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的能力和速度。  从职业化的内在要求看,在影响和决定职业化进程的诸多因素中,角色转化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态度、情商等深层的内在原因密切相关,而这一点首先取决于对社会和他人的认识和态度。  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与社会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思考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我与职业的关系时,将社会化等同为“丧失自我”,并从内心拒斥社会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化表面上表现为职业化,但深层的东西其实是对于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适应的最突出的障碍就是自我中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人性、职业和他人。其实,正确地认识社会和自我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大学生对于社会和职业的认识,容易走两种极端:一种是对于社会和人性的复杂缺乏基本的认知和准备,过于天真和无知;另一种则对社会和人性过于悲观,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抱有强烈的抵触意识,又因为过于理想化而导致苛刻、偏激、狭隘、封闭。社会和职业既没有有些人期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如另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坏,它复杂而真实,需要我们将片面的、绝对的、理性的、批判式的思维转化为感性的同情式的理解认同,用坚强而温和的眼光和胸怀去接纳,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虽然需要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能达到,但职业经历能够促使大学生用一种更现实、更客观、更温情的眼光来看待社会、职业和自我,在书本上抽象地批判人性与实际地同真实的人接触的感受和看法是不一样的。  职业化表现在思想和意识深层就是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他人,对于人性、社会和他人的缺陷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理解、接受和宽容,因此,也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这一点正是因为理想化而僵硬的大学生所缺乏的。达到这一点,需要从认识、态度到心理的不断的修养和历练。  我们周围就有很多“太冲、太自我”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结果直接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和职业角色意识模糊。有一个公司在同一年录用过三个大学生,一个纯粹无法胜任工作;一个缺乏主动性,干什么都得告诉他,不说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个太过于强势和主动,他工作是去改造别人的,还得让总裁听他的。这三种类型在大学生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比较欠缺,特别是在与社会和职业衔接的实习和实践方面尤为欠缺,而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树立了浓厚的等、靠、要的被照顾和被保护的学生意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使得毕业生要在工作中去填补在大学里就应该为走上社会作准备的功课。社会对于个人的改造的力量是巨大的,个人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等待和却步,关键是个人要有足够的自觉,有意识地接受、完成这个改造的过程,让这个过程短一点,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痛苦少一点。  实现转变毕业生需要做些什么  学校是一个同质性比较高的小社会、小群体,人员构成比较单一,相对比较单纯,而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与学校相比,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大学。职场文化和校园文化在时间安排、人际交往、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大有不同。  毕业生应该自觉地意识到校园文化和职场文化的不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喜怒哀乐全表现出来,更不能随便发脾气,影响工作;懂得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处理问题,不能生搬硬套理想化的模式;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不要习惯性地像在学校里一样,以对待周围老师和同学的方式与同事、上司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而要试着适应不同的人,求同存异;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而是与别人一样的工作者,不要高高在上,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些都是职场新人容易出错,也需要着力注意的地方。  如果能够更进一步,我们可以设想如何能让别人愉快地接受你,让别人感觉愉悦,这一点不要说大学生不大会考虑,我们很多人即使工作多年,或者终其一生,都不大会去考虑这个问题。热情、主动、外向以及具备很好的倾听技巧是构成人格魅力的主要的个人特征,而真正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内心,确切地说,来自于内心对他人的态度,如果我们能使自己的整个人,激励、感染、影响、愉悦身边的人,那将会达到超越职业化的境界。  一个新毕业的大学生要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将职业素养体现为态度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帆风顺、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积累和准备的过程。多项调查和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期大概需要3年的时间。常常告诫学生:你毕业后的一两年,也许是你一生最痛苦、变化最大、对人生的认识、体会和感悟最多的时期。这些话就是针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问题提出的。  面对职业和社会的要求,大学生首先要有自省、自知、自觉的意识和理念,时刻注意在为人处事的细节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一个人只有在与外界的互动中,只有了解了社会和他人,才能在一个更为广大的坐标体系中,真正地了解自己的不足,有的同学说“很庆幸通过工作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今后能有针对性地、更加积极主动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技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和团队”。  其次是在对自身不足的认识的基础上,树立在书本和知识之外的另一种学习的观念:行动化的学习,改变个人习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职业化的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的言谈举止上,通过改变行动改变自己。在你工作的第一、二年内制定较详细完备的生涯发展策略,认清自己的差距,带着明确的目标训练自己,在挫折中学习,在痛苦中改变,完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迈向职业的通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沙发
发表于 2013-7-11 13:56:49 |只看该作者
哈哈,谢谢楼主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板凳
发表于 2013-7-12 18:47:11 |只看该作者
好的,一定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16 17:47 , Processed in 0.0736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