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0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定标权:用国家意志的“公权力”规范国资项目的“自主权”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签名正在书写中,请稍候再看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终身成就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6:55: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6pt;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黑体; mso-font-width: 90%">用国家意志的“公权力”规范国资项目的“自主权”<span lang="EN-US"></span></span></b></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red;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也谈国资项目的“定标自主权”(来源:中国国国际招标网)<span lang="EN-US"></span></span></b></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50%"></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五十五条有这样规定:“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家融资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引起业界人士许多热议,姑且称之为“定标权之议”吧。就此笔者也谈点个人看法,与业内人士共同讨论。<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国有,即国家所有权,也即全民所有权,其主体是人民。<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相应的 “国有资金”和“国家融资”我们简单的可以理解为 “全民资金”和“全民融资”。<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在招标投标领域中,这些“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本文暂且简称为“国资项目)的招标活动,往往是由特定的一些招标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即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这些特定的招标人的“定标自主权”,理论上应该是全民享受的权力,我们可以形象地描述: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他们,只是被赋予了代表全体人民组织招标的代理权。<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因此,国资项目的招标人与非国资项目的招标人,虽然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是同样的平等民事主体,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对他们似乎应该一视同仁的进行规范和调整——“平等对待”,但是,通过上文的诠释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他们两者作为招标人的类型是有区别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我们从法学理论中可以知道,“平等原则”在民法理论中有一个弱势意义上的平等对待,主要是强调立法者和司法者在进行利益和负担分配的过程中间,在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可以对民事主体进行类型的区分,然后区别对待,被归入同一类别或范畴的人才应当得到平等的‘份额’。这也正是法律价值的一种体现。<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目前的招标投标活动的现状,我们分明可以看到“当前,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仍然是腐败行为的高发领域。”(国务院十部门颁发的《关于印发贯彻落实<span lang="EN-US">2007</span>年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中的原话)。<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基于上述的事实判断,为了防止“全民所有”其实就是“官员所有”的现象发生,而增大腐败发生的概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草案)》第五十五条,作出“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家融资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招标人应当确定排名第一的中标候选人为中标人。”这样的规定是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和法理基础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我想,即将出台的《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肯定会对“国资项目”的招投标,作出不同于“非国资项目”的规定,以体现弱势意义上的平等对待。<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国资项目的招标人,其法律赋予的相应“自主权”当然应该充分得到保障,但法律没有明确的“自主权”,我们就不能从简单意义上的“法无禁止不违法”而允许其滥用。<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哲人说“权力无不受到限制”,对权力的规范、约束和监督是同权力本身一同被同时“授予”的。缺少一定的规范、约束和监督的权力,很有可能是脱疆野马,更妄谈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了,这样的招标人身份恐也无法实现“全体人民”交给他的招标任务,这样的“自主权”,有害无益。这并不是法学意义上的“有罪推断”而是制度设计上的防范手段。<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权力的授予、权力的行使,其方式和途径均依照法定原则取得。法定原则本身即是一重要的监督方式。既然《招标投标法》没有明确授予他可以在中标候选人中随意确定中标人的权力,也没有禁止监督部门可以作出确定中标人方式的权利,那么《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作进一步的明确,不是更好了吗?这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用国家意志的‘公权力’规范国资项目的‘自主权’”,进面达到保障“公权利”的目的。<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国资项目”的资金性质决定了它的招标行为的公共性能,其招标活动的运作十分密切地与公共秩序、公共利益等“公权利”相关联,尤其需要对“自主权”的规范、约束和监督。<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46;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blue;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当前,招标投标领域存在的许多腐败案件,绝大部分是与“国资项目”招标人的“自主权”滥用有关。立法上对这种“自主权”作适当的约束,不仅不会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相反会使得“国资项目”招标人在使用“自主权”,履行其“代理人”义务时,更加有“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自觉心境,这,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谐”。长此以往,则国家盛!人民幸!<span lang="EN-US"></span></span></p><p /></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收起 理由
gzztitc + 10

总评分: 威望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行从大道,老汉双手握标书,理贵持公不卑不亢,谐奏琴瑟琵琶; 剑走偏锋,镖局一肩担道义,心能守正无私无偏,荡涤魑魅魍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6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沙发
发表于 2008-7-2 17:06:09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观点独特,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引发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10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招标师徽章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板凳
发表于 2008-7-2 21:21:34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因为涉及招标定标权的重要原则,故将两篇文章都给予置顶,以便引起大家深入思考,比较。
请访问我的专栏: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369520268952559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7009

积分

荣誉会员

招标师徽章

地板
发表于 2008-7-2 21:24:07 |只看该作者
在没有实行强制招标制度以前,国资项目的招标人自主定标权是100%。 随着强制招标制度的推行及

后续的约束招标人定标权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国资项目的招标人定标权逐渐降低。


  现做两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国资项目的招标人是“善”的,即没有私心的。

  第二种假设:国资项目的招标人是“恶”的,即一心想“腐败”,和“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结

成联盟,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



  对于第一种假设情况下,我想国家推行那套强制招标政策是多余的,他们会自觉地去进行调研、比选,

通过货比三家的方法,利用最少的资金获得最优的服务和设备。强制招标及限制招标人定标权的措施纯属

浪费社会资源。


  对于第二种假设情况,我想“腐败联盟”和监管部门捉迷藏。“腐败联盟”的伎俩一定是大过监管部门

的。于是乎越是腐败,监管部门越是出台措施。越是出台措施,“腐败联盟”越是出新花样。这么多年年

来,监管部门、“腐败联盟”投入成本逐渐加大,社会资源的消耗,令人心痛,而且有愈演愈烈之象。每

一政策的出台,都意味着消耗更多的社会资源。比如:公告制度,难道不需要成本吗?


   对以上两种情况琢磨后,对推行强制招标政策及限制招标人定标权的必要性,本人产生了很大的疑

问。我突然有了个想法,是否可以废除现行的所有招标法律、法规,让国资项目项目法人有充分的定标

权。监管部门采用“事后控制”的办法,待项目建成后,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领

导人的政治前途挂钩,说不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签名正在书写中,请稍候再看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终身成就奖

5#
发表于 2008-7-2 21:32:06 |只看该作者
<p>
引用第3楼goldseason2008-07-02 21:24发表的: <font size=\"2\">我突然有了个想法,是否可以废除现行的所有招标法律、法规,让国资项目项目法人有充分的定标权。监管部门采用“事后控制”的办法,待项目建成后,聘请专家,对项目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人的政治前途挂钩,说不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ont> &#46;&#46;&#46;&#46;&#46;&#46;&#46;
</p><p /><p>个人认为也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办法。</p><p>呵呵,有点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p>
行从大道,老汉双手握标书,理贵持公不卑不亢,谐奏琴瑟琵琶; 剑走偏锋,镖局一肩担道义,心能守正无私无偏,荡涤魑魅魍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241

积分

风云使者

无私者无畏

6#
发表于 2008-7-3 08:42:33 |只看该作者
反腐败的关口应当前移,而不能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和招标人同朝为官,事后监管将形同虚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9241

积分

风云使者

无私者无畏

7#
发表于 2008-7-3 08:47:20 |只看该作者
在招投标的过去和现在的帖子中,我说:过去的招投标首先是一种采购方式,现在首先是反腐败的需要。从反腐败的角度去制约国有资金招标人的定标权是有现实意义的。
另外我认为招标人制定了招标文件,设置的中标的游戏规则,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选出的第一中标候选人,有什么理由不让他中标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07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版主勋章 社区明星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社区劳模

8#
发表于 2008-7-3 09:05:28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如果只从抑制腐败来说招标的作用很有限,适可而止即可,过多的在这方面下功夫往往事半功倍。因此有关招标的法规应该更多的从项目本身的需求出发为好。
至于防止腐败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这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形式,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国际上有些成功的例子我们不妨学习学习。
e-mail:ctcitc@163.com;QQ:758466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7009

积分

荣誉会员

招标师徽章

9#
发表于 2008-7-3 10:02:12 |只看该作者
建议对每一招标反腐败法律、法规出台作“国民经济评价”,凡是经济不可行的法律、法规,均不应实

施。不知道,相关管理部门在出台每项招标反腐败法律、法规前是否作对投入、效果,等作过预测、评估

过吗?现在又出台公告制度,国家在这方面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多少,能减少的腐败案例又是多

少。产出能大于投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4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签名正在书写中,请稍候再看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终身成就奖

10#
发表于 2008-7-3 21:59:51 |只看该作者
<p>
引用第8楼goldseason2008-07-03 10:02发表的: 建议对每一招标反腐败法律、法规出台作“国民经济评价”,凡是经济不可行的法律、法规,均不应实 施。不知道,相关管理部门在出台每项招标反腐败法律、法规前是否作对投入、效果,等作过预测、评估 过吗?现在又出台公告制度,国家在这方面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多少,能减少的腐败案例又是多 &#46;&#46;&#46;&#46;&#46;&#46;&#46;
</p><p>其实个人认为,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其立法目的,一是调整和规范有关各方主体关系和行为,二是维护正常的经济交易秩序,是属于商法范畴为主的法律,不象合同法是属于民法范畴的。因此,商事活动的营利特殊性使得民法中平等自由等原则经过商法的改造,变成为具有新的内涵的商法原则。虽然在我国采用的是民商法统一体例。</p><p>招标投标法的立法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反腐败,它只是想规范市场的交易行为,但在实践中似乎反腐败的功能被强化了。话说回来,反腐败的目的,其实质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正义。</p><p>因此,不要责怪招标投标的反腐败职能,反腐败是为了公平,必要的程序会损失一部分效率,但效率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之上的,否则就是自由市场经济了。但是要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市场完全自由的国家存在。</p><p />
行从大道,老汉双手握标书,理贵持公不卑不亢,谐奏琴瑟琵琶; 剑走偏锋,镖局一肩担道义,心能守正无私无偏,荡涤魑魅魍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5-27 00:25 , Processed in 0.07139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