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并清理规范一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审议通过“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推动营造公平法治便捷透明的市场环境;部署创新政府管理优化政府服务,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会议决定,一是在本届政府已取消230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核准、棉花加工资质认定等53项许可,其中14项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法取消。下一步要抓紧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许可事项制定清单,未列入清单的一律取消。二是再取消与法律职业资格认定、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审批等有关的20项中介服务事项。积极探索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逐步改为政府购买。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会议确定,“十三五”期间,要着力营造“三个环境”。一是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取消不必要的行业门槛限制,在工商登记中推进“多证合一”、企业名称不再预先核准、“一照多址”、简易注销等便利化措施。二是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各地区凡对本地企业开放的市场领域,不得限制外地企业进入,并不得要求在本地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设立子公司。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除针对特定行业的不合理补贴政策,严厉查处滥收费用、强迫交易等行为。三是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越是放开准入,越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尤其要大力加强食品药品等直接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点商品监管,强化农村消费市场和农资等涉农商品质量监管,对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探索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完善消费维权机制,严格落实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全面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和监管全覆盖,大力推进市、县一级综合行政执法,运用大数据等推动监管创新,构建以法治为基础、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市场监管新格局。
会议指出,必须创新政府管理、优化政府服务,营造包容支持创业创新和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制度环境。一方面,要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要,促进人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共享,加大对初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建立产品和服务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符合新产业新业态用工特点的就业、社保等规定。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立足创新驱动,依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升级。
简政放权连续五年成国常会“当头炮”
2017年国务院的第一次常务会议,李克强部署的“当头炮”,依然是“简政放权”。2013年3月本届政府成立后首次常务会议,重点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事项;2014年第一次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推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三项措施;2015年首次常务会议确定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措施;2016年1月13日的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连续5年,本届中央政府工作的“当头炮”,都是“简政放权”。
本届政府成立之初,李克强曾公开承诺:对国务院各部门现存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要削减三分之一以上。而现在,本届中央政府不仅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目标任务,而且还在持续“加码”深化这项改革。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只有把束缚老百姓手脚的绳索都解开了,才能真正发挥13亿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李克强说,“改革永无止境,我们改革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最近有声音认为企业税负过高,其实仔细掰开来算细账,主要是企业的非税负担过重。企业成本高在哪儿,还不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太高?”李克强说。
李克强指着手中的材料举例道:“过去有一些审批项目,比如‘公章刻制’,几个部门重复审批,导致正规的公章刻制流程异常繁复、耗时很长。然而假冒伪劣公章刻制却快得很。政府人员不能再坐在办公室里收文件、画圈圈了!要真正了解市场主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有些根本没有名目的‘费’,监管者对企业是说罚就罚、说缴就缴,企业的成本怎么能不高?”李克强说,“我们一定要站在企业角度、站在百姓立场想问题!各部门都要统一思想,让基层执法机构切实能够实现综合执法,同时在执法中推进‘两随机一公开’,最大程度减小自由裁量权,切实为市场主体和百姓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