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0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两会上代表委员中传出的“顺口溜”

[复制链接]

435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3-15 16:41: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令人捧腹深思!看两会上代表委员中传出的“顺口溜”

新华网 论坛 作者:一杯绿茶 于 2007-03-12 10:57:47.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讽刺时弊的顺口溜,一向以尖锐著称,而北京“两会”期间传出的顺口溜令人捧腹之余,也引人深思。

1、“规划规划,赶不上领导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

  解读:这句顺口溜道尽了人们对乱作为的不满和对新农村乱规划的惋惜。


2、“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政协委员杨志福向温总理转述的顺口溜)

  解读:将一些官员欺上瞒下的行径和中央政令不通的现状夸张地呈现出来。

3、“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甚么,心里没数。”(人大代表金志国)

  解读:鸡蛋含苏丹红,多宝鱼里有致癌物质,蔬菜有过多的农药残留物,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忧虑。


4、“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盘古开天地,这是头一回。”(人大代表周丽珍)

  解读:中央的惠民政策,让人感到欣慰和欣喜。但是,全国政协委员储亚平说:“我们要警惕农民负担反弹,特别是不要让农民免了税,长了费”。


5、“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政协委员任玉岭)

  解读:看病难、看病贵的酸楚,溢于言表。


6、“职务消费是个筐,甚么都能往里面装”

  解读:对公务消费辛辣讽刺的顺口溜。


7、“示范吃肉,推进喝汤,跟进村泪汪汪”

  解读:还有鞭笞念歪了新农村建设经的顺口溜。


  民生问题最大考验

  上述顺口溜反映出社会最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央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应先要求基层干部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一个大国,能否妥善解决民生问题是百姓对领导层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执政者能力的最大考验。

网友们的跟贴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好友

6万

积分

天使

沙发
发表于 2007-3-15 16:54:57 |只看该作者
有些帖子上的顺口溜十几年前都流行了,通过这次两会终于让中央领导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3944

积分

精灵王

审视自我,穿透灵魂。

板凳
发表于 2007-3-16 09:00:41 |只看该作者
中央领导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不过是抓大放小
欢迎光临标兵的博客:http://biaobing.chinabiddingblo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地板
发表于 2007-3-16 16:35:00 |只看该作者
对一则顺口溜的沉重思考  

[ 原创 ] [2007-03-06 12:37:21 | 九龙山 ]  

此日记TrackBack地址: http://localhost/blog/trackback.do?wlog_id=1173155841539589  


    对一则顺口溜的沉重思考

九龙山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这是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杨志福向总理转述的来自民间的一则顺口溜。

这位年逾70、身患白内障、连任三届的政协委员、北京农业大学老教授,在小组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终于争取到了一次候补发言、向总理倾诉心声的机会。尽管早已超出计划时间,但温总理点名说,“我看了杨志福委员的纸条,这位从事农业教育50年的老委员很让我感动,我一定要给他这次发言机会。”老教授背了一夜的“中国农业发展路在何方”的发言,说到动情处,多次落泪,最后他转诵了上述民间这则顺口溜。

我们的温总理啊,真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一边认真听  ,一边沉思,当即肯定了杨志福委员的忧患意识,表示一定重视中国农业问题,对农民问题下大力气重视。

这则顺口溜的前半部分,流传之广可以用“人人皆知”来比喻;后半部分则鲜为人知,但它的内容却是对现实的形象描述。远的不说,就说去年中央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也层层传达了,标语也挂得到处都是,可走遍一乡又一乡,一村又一村,一年过去了却没有一点动静,衰落的农村依然故我。作为县一级党政部门本应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首先抓住农村生产发展这个根本,可他们很少有人下乡下村,看不出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村组一级的财务混乱,村霸的横行,民间纠纷的大量发生,有谁过问,有谁去管?他们在干什么呢?城市建设本就有职能部门负责,可县级主要领导们却总在县城建设工地打转转,集中力量专门打造自己的政绩工程。可他们在换届时的图片展览和年终总结中,却又把新农村建设打扮得如花似锦的美妙,目的就是给上级看。这种下情不能上达、上面的政策难以贯彻落实到基层群众的现象,归结成一句就是“政令不通”四个字。

“政令不通”的危害用祸国殃民来定性,一点也不夸张,它不仅仅存在于农村基层,在政权系统的中层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比如大家熟知的,中央政府对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如房价、药价等进行的宏观调控基本失灵,各部委层出不穷的各种禁令,大都凝固在“禁而不止”的状态,甚至连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反腐败,似乎是中纪委在孤军作战,中基层又有谁在真抓实干?中央财政收入年年大幅度增长,通过预算下拨的巨额财政支出,在使用中又有多少人在欺上瞒下?贫困县纷纷建豪华办公楼,修高级干部别墅,动辄就是几千万上亿,还有那每年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旅游8000亿等等,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像这些欺上瞒下的事可多了,说得完吗?

胡温新政以来,出台了一个又一个人民群众渴望的好政策,这些大政方针,如果都贯彻落实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坦诚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应该说就不存在了,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更大更辉煌。

我相信大多数基层政权和大多数干部是好的,但政令不通的确又是客观存在的严重事实。它不仅危及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大幅度增加政权系统的运行成本,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党和政府形象,进一步说严重点,日积月累起来,还会危害先烈们浴血奋战建立起来的人民政权。老教授、老政协委员杨志福向总理转述的虽是民间的顺口溜,可它的份量的确是重之又重啊!真是要多沉重就有多么沉重。如果把这则顺口溜中提出的问题真正解决了,那就抓住了牛鼻子,任何“老大难”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政令不通”是一支拦路虎,正如温总理说的要“下大力气重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5

主题

191

好友

6万

积分

荣誉总版主

Rank: 8Rank: 8

社区明星 版主勋章 社区劳模 原创达人 终身成就奖 最爱沙发 金点子奖

5#
发表于 2007-3-16 16:35:44 |只看该作者
面对“顺口溜提案”温总理为何沉思?[原创]  

[ 原创 ] [2007-03-06 13:52:10 | 人民久泰平 ]  

此日记TrackBack地址: http://localhost/blog/trackback.do?wlog_id=1173160330960599  


两会话题

面对“顺口溜提案”温总理为何沉思?[原创]

久泰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下午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和农业界别联组座谈时,特别点名听取了眼患白内障的杨志福委员的含泪发言。杨志福现场引述采自民间的的顺口溜,向温总理直接反映了部分农村基层官员欺上瞒下、截留中央补贴等深刻问题。(3月5日中新网)  

  为得到发言机会,杨志福特别委托工作人员给温总打印了一张纸条。下午温总参加分组讨论,杨志福将纸条通过工作人员转交给温总理。讨论时温总理点名说,“我看了杨志福委员的纸条,这位从事农业教育50年的老委员很让我感动,我一定要给他这次发言机会。”

  老委员杨志福在《敢问中国农业发展路在何方》的发言中,重点反映了农民对中央政策的期盼与担忧,特别是中央补贴不能直接到农民手中问题,向温总理转述了一则来自民间的顺口溜: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温总理一边听取发言一边沉思,同时肯定了杨志福委员的忧患意识。

  可以说,是老委员杨志福忧国忧民之心、敢于直言的精神让温总理感动。那么,面对这样一则许多人并不陌生的“顺口溜提案”,温总理为何沉思?

  我想,总理在思考为什么要“骗”、文件为什么“不兑现”的问题,在深思中能够看出总理对党的惠农政策在基层贯彻乃至整个政府工作在落实中的一丝忧虑和不安。

  “骗”和“不兑现”,一个是对上,一个是对下,但反映的问题是一致的,就是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出了毛病,实质上是地位观、利益观和权力观上出现了问题。

  对上行“骗”,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问题,通过虚报瞒报手段“骗”取上级的好感和信任,在“骗”中渔利。但从根本上说,是思想作风的问题。抛开个人私心之外,在某种程度上,争的是局部利益,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反应,破坏的是全局利益。反过来说,“骗”能够得手,则表胆被“骗”的上级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如果能够经常深入基层,开展有效的调查研究,随时掌握下情,则不可能被“骗”,即使偶尔被“骗”,也会找其后账,予以纠正。至于“不兑现”则是个行政执行力问题。

  问题是“骗”和“不兑现”,并非是偶然现象,已经被群众编成顺口溜在民间流传了,而且必须看到,这类问题,并非农村仅有,在一些部门行业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说明,“骗”和“不兑现”不光是干部个体素质不高的主观原因,在抓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着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等问题。作为一国总理,对此能不忧虑吗?

  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坦言:“有些部门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奢侈浪费;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工作人员还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群众,失职渎职,甚至滥用权力,贪污腐败”。针对这些问题,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并明确提出要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这些措施需要得到落实方能显效。而在落实上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值得一提的是,温总理在执政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其中广受群众赞誉的是,他能够坚持深入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及时的了解到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因而在群众中树立了亲民勤政的形象。

  各级领导干部应该从温总理善于深入群众听取来自基层意见的工作作风中,悟出如何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的真谛,通过解决思想问题,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利益观和权力观,以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起新的形象。



作者: 人民久泰平 | 分类:2007年博友谈两会主题博客  


at 2007-03-06 16:4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新手上路

6#
发表于 2007-5-8 16:56:2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21

积分

圣骑士

7#
发表于 2007-5-20 14:07:44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大的中国问题肯定少不了   [s:1]
新手上道 请多关照 :) QQ:67895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基层招投标工作者

8#
发表于 2007-5-25 11:04:34 |只看该作者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
太精辟了!就这个现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11-8 15:48 , Processed in 0.0749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