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令人迷惑——中国工资总额为何“稳步下降”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3944

积分

精灵王

审视自我,穿透灵魂。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5:43: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者:李志宁

编者:
  我们以前常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走的是国富民穷的路,改革开放就是让民富起来,不要那么高积累。但是从这篇文章中列举出来的数据来看,实际情况却是相反,改革以前,尽管一直都是高积累,但人民却是富裕的。而改革以来,实际上人民是真正穷了的,是真正的高积累,而让国家富裕,但实际上国家仍然不富裕,赤字逐年递增,那么究竟谁富裕了?


  我曾经在2002年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国的宏观经济叫人捏着一把汗》。那时,我不太会上网,很费劲地把它贴在网上北大的一个论坛里,这个论坛现在已经没有了。为什么贴在那个论坛,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偶然碰上的。没有料到的是,贴了不几天后,就被人转贴到几百处网站,我当时心里很觉得有些诚惶诚恐,惟恐误人。后来,我发现有人将该文章改了个题目,叫《中国经济真相》,直到最近,仍然到处贴,甚至贴到了境外的网站上;还有人把该文章题目改得更离谱了一点,叫《一个经济学家的忧虑》。其实,尽管很忧虑,但我从来不会自称“经济学家”的,因为我不是。目前国内的学者、教授、博导什么的,到处都是一大把。以我个人的经验看,身边的博导,其学问我也常常实在不敢恭维。当然,他们的个人地位,那还是俗人所望尘莫及的,他们有花不完的“课题费”,还有司局长的待遇。我想起,有一个富翁教导老百姓: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去适应它吧!但是,当代的中国,是个格外不公平的国家!只靠“教导”,人民就能适应它吗?
  直到最近,仍有人给我来函,询问《捏着一把汗》这篇文章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其中“全国工资总额”的材料没有近几年的?我告诉他,这还是三年前写的文章,大概由于网友在转贴的时候,常常不标明日期,所以,人们也就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写的。
  后来,我不揣浅陋,自己做了一个“李志宁网页”(http://www.lizhining.net),把我近年来写的东西,无论良莠,都整理了一番,标明了写的日期,排列进网页里。我认为,在网上转贴文章,不标明文章的日期,不是个好办法。
  有朋友对我说,他认为,这篇文章真正打中要害的地方,是关于“工资总额”的计算。由于中国的劳动者工资太低,又没有“社会保障”,因此中国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不可能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就不可能“健康”。
  那么,中国的经济到底怎么样呢?
  工资总额是国家公布的,GDP也是国家公布的。公布时,大概也很有几分得意,因为这些表明了中国的经济在近年来的增长,是多么惊人。但是我发现,就是从公布的数据看,也还是有很大的困惑,就像有些看不见的精怪,隐藏在这些表面上令人鼓舞的数字中。
  是不是这样呢?于是,我开始对它们逐年地作了一番计算。结果如下: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工资总额合计
(亿元) 工资比重(%) 工资比重的年增长百分点
1978 3624.1 568.9 15.7 -0.38
1979 4038.2 646.7 16.0 0.32
1980 4517.8 772.4 17.1 1.08
               1981 4862.4 820.0 16.9 -0.23
1982 5294.7 882.0 16.7 -0.21
1983 5934.5 934.6 15.7 -0.91
1984 7171.0 1133.4 15.8 0.05
1985 8964.4 1383.0 15.4 -0.38
               1986 10202.2 1659.7 16.3 0.84
1987 11962.5 1881.1 15.7 -0.54
1988 14928.3 2316.2 15.5 -0.21
1989 16909.2 2618.5 15.5 -0.03
1990 18547.9 2951.1 15.9 1.79
1991 21617.8 3323.9 15.4 -0.53
1992 26638.1 3939.2 14.8 -0.59
1993 34634.4 4916.2 14.2 -0.59
1994 46759.4 6656.4 14.2 0.04
                1995 58478.1 8100.0 13.9 -0.38
1996 68593.8 9080.0 13.2 -0.61
1997 74772.4 9405.3 12.6 -0.66
1998 79552.8 9296.5 11.7 -0.89
1999 81910.9 9875.5 12.1 0.37

  其中,前两项是国家公布的,后两项是我自己计算的。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说明,以上数据均为“当年价格”,不是“可比价格”,所以不表明增降“指数”;“工资总额合计”是指国有、集体和其他所有经济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合计。它包括的范围是:(1)计时工资(2)基础工资(3)职务工资(4)计件工资与计件超额工资(5)各种奖金(6)各种津贴(7)加班工资(8)其他工资。
  在《中国统计年鉴》里,“国有经济单位”,除了各种经济行业以外,还包括:(1)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5)社会服务业。
  很明白,这许多人、这么多项目加在一起的“全国工资总额”,直到世纪之末,并没有达到1万亿元。
  也很明白,以上的22年间,有7年的工资“比重”比头年略高,而15年的时间里都比头年略低。真正比头年比重高了一些的,只有2年,即1980年和1990年。这两年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情况呢?显然,1980年正紧接着11届3中全会,为了这面旗帜,“工资总额”也应当高些,于是比头年增长了1.08个百分点。1990年的前面,则发生了众所周知的事件,可能要为了“稳定”,工资比重一下子提高了1.79个百分点。
  即使如此,从总体上,在所谓高速“经济增长”中,全国的工资总额在GDP中的比重却不断下降。改革以来,其比例,从最高的1980年的17.1%,几乎是“稳步地”下降到最低的1998年的11.7%。足足下降了5.4个百分点。所以说,统计和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了,在经济学家大肆鼓吹的“经济增长”中,中国人民的“合法的”劳动收入的比重却在下降,这是一个铁的事实。
  如果我们把这篇《中国的宏观经济叫人捏着一把汗》的后一段再续接上,按照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可以把数据排列到2003年。如下: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工资总额合计
(亿元) 工资比重(%) 工资比重的年增长百分点
2000 88254.0 10656.2 12.07 0.02
2001 95727.9 11830.9 12.35 0.28
   2002 103935.3 13161.1 12.66 0.31
2003 116603.2 14743.5 12.64 -0.02

  虽然工资总额的比重,多比头年高点了(比起1998年的工资比重,多了半到一个百分点),但是很显然,这一点点,实在不能改变什么。也就是说,总体上,对中国脑体劳动者“低工资”的状况,仍在顽强地维持着。
  我还想说明,这里讲的工资的“比重”还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工资”不是简单地从GDP中取出来、又发下去的。如果我们使用文革前的“工农业总产值”这种指标,也可能更合适一点。因为“工农业总产值”有重复计算。但是,我们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得不到那种数据。以前,我曾经想算了一下“职工工资总额”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但是找不到相对应的统计数据,只好曲曲折折地很费力地算了一番,并把这个不太容易的过程写在一篇文章中:
  1999年的国有及国家控股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上数额为35571亿元。该书是将“工业”划分为3块的,即“采掘业”、“制造业”和“电水煤气的制造供给”,所以,我又查了书中这三项,其“职工人数”分别为:525万人、1648万人和239万人。再查到了这三个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7521元、7794元和11513元。将三项分别相乘,得出三个行业的“工资总额”分别为:3948525万元、12844512万元和2751607万元。再将这三个数相加,可以得出国有及国控企业的1999年的“工资总额”,为1954.4644亿元。然后再将这个工资总额除以35571亿元,得到该工业部门的“工资总额”在“总产值”中的比重:1954.5÷35571 = 5.49%。
  计算结果是5.49%,只有这么一丁点儿!这使我颇为吃惊。也就是说,尽管“全国工资总额”与GDP的比例,1999年为12.05%,但是,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肯定还要低得多。依我看,现今,能达到5-7%,就是很不错的了。
  我记得,有经济学家曾在电视节目里说,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的GDP比日本多,将达到4万亿美元以上。如果这样一来,那么,显然,我国的工资总额与GDP(PPP)的比例,将只有3%左右了。
  总而言之,中国的工资制度,无疑是极低的“低工资”制度。
  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价格”远远地、远远地偏离了其“价值”。
  另外一个问题,中国“文革”前的“工资总额”情况如何呢?
  “文革”中及之前相当一段时间里,大概从“大跃进”以后吧,在中国,就是最普通的经济统计资料,往往都属于“国家机密”,老百姓不能轻易知道。报刊上,基本上没有绝对值,顶多在宣传文章中列举几个百分比,表明经济在增长,以鼓舞老百姓。我不知道,这个奇怪的愚民的规定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当时也没有想到人民的“知情权”什么的。我只是觉得当时“机密”的范围实在太过宽泛,大而无当。我记得,1974年,书店里忽然出现了一本《世界经济统计简编》,是三联书店出版的,我简直如获至宝,立刻花了1.75元将它买回来,那时可不便宜。这本书有560多页,书的最后附有密密麻麻的各国的统计书籍的名称,计有6页之多,也使我知道了外国的经济统计资料,对外界来说,是根本不保密的。其实,也根本用不着保密。
  后来,中国历史终于进步了。1984年,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将建国以来的许多经济统计资料,加以公布了。
  当时,这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研究人员”,也是如获至宝。尽管当时8元钱一本的书是很贵的,但还是买了两本,生怕弄丢了一本。不过,最终还是弄丢一本。直到现在,每当看到它砖红色的封皮,还是觉得心里高兴。
  但是,当我今天想用它把改革前的“工资总额”与GDP的比例算出来,才发现是不行的。一是当时没有GDP的统计,二是没有“全国工资总额”的统计。
  但是,关于“全国工资总额”,1984年的《年鉴》里提供了5年的情况:

  1978年:568.8亿元(全民所有制468.6亿元;集体所有制100.2亿元)
  1979年:646.6亿元(全民所有制529.4亿元;集体所有制117.2亿元)
  1980年:772.5亿元(全民所有制627.9亿元;集体所有制144.6亿元)
  1982年:882.1亿元(全民所有制708.9亿元;集体所有制173.2亿元)
  1983年:934.6亿元(全民所有制748.1亿元;集体所有制186.5亿元)

  我算了一下,这5个年头里,全民所有制的“工资总额”所占的比重为82.4%;81.9%;81.3%;80.4%;80.0%。这里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可能因为当时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比重开始有所下降。但在1978年以前,就工业总产值来讲,自1955年开始,“全民所有制工业”就超过了一半;到文革前的1965年,比重已经上升到90%。198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也没有列出逐年的变化,但是1975年该比重也只下降到83.2%。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5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所有制”的工资总额,是人民收入的主流,在多数年份里,应当占有8成以上的比重。
  因此,在下面这张表中,全国工资总额是我估计的,以“全民所有制”工资总额在其中占有82%的比例估算的。这样,“工资总额”的估计,可能比实际情况要略高些。由于没有正式公布的数据,只好不得已而求其次,实在对不起观众。
欢迎光临标兵的博客:http://biaobing.chinabiddingblo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28 16:42 , Processed in 0.0709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