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7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开放在即 中国石化业躁动加剧 [新闻]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10

积分

新手上路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7-12 11:24: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石化昨与巴斯夫宣布将把南京化工厂扩建成全国产能第一的石化基地,中化集团也于近日与舟山签署协议,欲进军其第一个石化项目。石化业老树开花、外资扩张、新秀崛起的态势日趋明显。

  今年年底,我国将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对外资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这标志着我国石油石化领域将全面开放。中外石化巨头正在加紧布局,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导之势。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中石化)和德国巴斯夫石油公司(BASF)昨天宣布,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将把南京化工厂扩建成全国产能第一的石化基地;而另一个石油新贵———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化集团)也于近日宣布,已与浙江舟山市政府签署“中化舟山大型石化项目协议书”。该项目预计投资约200亿元,是该集团的第一个石化项目。

  “小扬巴”变成“大扬巴”

  中石化和BASF表示,将追加5亿美元的投资,对现有的蒸汽裂解装置进行扩能,并投资建设新的下游生产装置,以进一步加强这一一体化生产基地的协同效应。据悉,追加投资后项目的裂解装置产能扩产25%,乙烯产量自每年60万吨提高至约75万吨。

  同步投资的还有,扩建环氧乙烷(EO)生产装置、发展环氧乙烷衍生物等项目。据悉,上述各项新业务预计2009年投产。

  此外,双方还同意将双方另一家合资企业扬子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又称“小扬巴”)合并到中石化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又称“大扬巴”)。小扬巴运作的扬巴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9亿美元,并在去年投入运营,年产能170万吨石化产品,产销规模将超出200亿元。

  光大证券裘孝峰认为,通过此次追加投资,有助于中石化保住中国市场石化“老大”的地位,巴斯夫也将遥遥领先于其他外资石化公司。

  外资的中国“居心”

  但是,无论是大扬巴还是小扬巴,中外公司的投资比例始终都是50:50。专家指出,这一投资结构其实暴露了外国巨头的中国“居心”。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刘剑平分析认为,包括巴斯夫在内的跨国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已形成“迂回包抄”、“内外结合”和“中心开花”之势。

  巴斯夫公司2001年-2005年对亚洲投资的45亿美元,几乎全都投向中国,用以构筑其以南京、上海的大型装置为支柱和基地的亚太地区业务构架;而该公司早些年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东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投资的石油石化企业,则成为向我国石化领域扩张的“桥头堡”。巴斯夫多年来在华不同地点和对不同项目的投资,已使其产业布局日趋明朗。早在小扬巴投产时,巴斯夫就曾宣布,到2009年在亚洲将再投资10亿欧元,其中大部分位于中国。

  专家指出,为了将在华企业真正纳入其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近年来外方控股和独资的项目日渐增多。市场开放后,由于外资具备资源或者技术优势,将合资公司进行“独资化改造”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本土新秀崛起

  与此同时,总投资约200亿元、设计年加工原油1200万吨的中化舟山大型石化项目也开始进入前期准备。

  中化集团人士向上海证券报透露,该石化基地将主要加工中化集团在中东和南美洲开采的重油。另据了解,目前公司正在对近80个可能收购的海外项目进行评估。中化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曾独家拥有中国石油进出口权长达40余年。

  目前,舟山正在打造全国最大石油中转港基地,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化均投资了当地的港口项目。如果中化的舟山项目最终获得审批,该公司无疑是占据了石化市场的“要塞”城市。

  而一旦巴斯夫、中化这样的石化新秀兴起,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技术的制约、资源的制约,(现有公司的)竞争前景如何,这个问题我整天都在想。”中石化公司主管化工业务的一位高级工程师这样表示。


个人评论:

随着我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对外资开放期限的临近,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的竞争。列入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已全部在中国投资建厂或设点,将对华投资确定为亚洲发展战略的重点。而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但与跨国的石油石化公司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炼油装置平均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都是目前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的瓶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3944

积分

精灵王

审视自我,穿透灵魂。

沙发
发表于 2006-7-12 11:39:20 |只看该作者
从成品油批发市场对国内民企的打压可以看出一点: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欢迎光临标兵的博客:http://biaobing.chinabiddingblo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0

积分

新手上路

板凳
发表于 2006-7-12 11:59: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石油及石化行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国有体制下的企业内耗巨大(外部竞争不可怕,怕的就是内部问题),从中海油做的比中石油和中石化好就可见一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新手上路

地板
发表于 2006-7-12 12:17:45 |只看该作者
石化行业产业链条可分为原油开采、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以及石化产品生产三部分。
目前,我国原油开采环节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业有资格进入,原油成品油进口除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外,中化、珠海振荣以及部分民营企业也可以涉足。
成品油生产大部分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下属炼厂所垄断,同时,中化和珠海振荣也有成品油的进口资格。而成品油国内的销售业务几乎完全把持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旗下,早在1998年,商务部就规定,所有成品油销售终端必须有中石油或中石化控股经营,迄今为止,此规定未见实质性改动。
相比而言,石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领域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最下游,其开放程度也最高。我国大部分的乙烯项目和几乎全部的丙烯项目,都有外资的参与,应该说,在这一领域对外资门户大开,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一,石化产品生产处于产业链最下端,外资引入不会对资源安全造成影响,相反,却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石化产品保质保量的供应,因此,对石化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外资的进入,不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也带来了很多我们不具备的技术,既满足国内对于石化产品的需要,同时又推动了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
当然,外资决不可能仅仅满足眼前这一局面,它们仍然迫切地希望进入成品油的销售甚至是石油开采等敏感领域。从目前情况来看,成品油销售终端不太可能对外资开启大门,即便允许外资进入,也要对其持股比例进行限制,而石油开采领域对外资的封锁决不会动摇。所以,尽管市场态势看起来会很激烈,但实际上,一切都在两大石油巨头的控制之下,外资既难以撼动目前的市场格局,也难以达成进一步扩张业务的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外资的大举进入反而会加剧政府对石油企业垄断地位的保护,这将加大我国石油体制改革的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3944

积分

精灵王

审视自我,穿透灵魂。

5#
发表于 2006-7-12 13:26:42 |只看该作者
很到位!
最初由 lihuipeng 发表
[B]石化行业产业链条可分为原油开采、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以及石化产品生产三部分。
目前,我国原油开采环节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企业有资格进入,原油成品油进口除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外,中化、珠海振荣以及部... [/B]
欢迎光临标兵的博客:http://biaobing.chinabiddingblo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7-25 23:07 , Processed in 0.0743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