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土法造城者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3944

积分

精灵王

审视自我,穿透灵魂。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0-9 11:4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Web2.0商业模式系列探索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鲍辉春 杭州报道
  
  Web2.0从天而降,掀起了1999年以后中国又一轮的网络企业热潮,究竟所谓的Web2.0仅仅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泡沫概念,还是真正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Web2.0是否意味着中国网络企业的春天?
  
  “杭州”,重建了三次。“上海”,也要推倒重来。

  但孙海涛声言,他的实验性“造城运动”已经告一段落。下一步将是把“杭州经验”拷贝到全国其它城市,开始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了。

  这个年轻人的梦想是,在网络上建立与现实一一对应的仿真城市———每一幢建筑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与之对应的三维效果图。

  从2004年3月至今,孙海涛创立的E都市,已经把15座现实城市搬上了网络。其中,像上海、杭州这样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有七八座。

  虽然,过程不乏反复。但在孙海涛看来,三次重建杭州的经历,留给了E都市宝贵的经验,“我希望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可以达到30家”。

  届时,孙海涛的梦想将会有一个“虚拟”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想象的空间将是无限的。

  作为仿真城市的“城主”,E都市除了提供基础的“街道和交通信息”外,它还给了商家“将自己的店铺开到一个对应的网络中”的机会———商家可以把名称、地址、电话、介绍、图片(甚至是虚拟全景)等基础信息标注到地图上,也可以动态发布折扣、新品等即时信息。

  当然,那些希望自己能够从同行或邻居中脱颖而出的商家,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这种“类搜索”的商业模式,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E都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而虚拟城市的广告也将为E都市所垄断。广告的形式包括大型灯箱广告、气球广告、地面广告等。

  甚至,在这个虚拟城市中,个人用户也可以在自己的屋顶上挂一个气球,把闲置的商品卖给他的邻居。这是一种被称为“同城电子商务”或“社区换物”的服务。凭借“拟真”优势,E都市希望有机会从电子商务当中分一杯羹。

  孙海涛正在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打破“虚拟”和“现实”的界限,以便对用户产生更大的“粘性”。

  今天,有500多家网站和博客正在使用E都市的免费地图服务———只要通过一个链接,就可以指向它们的目标地点或建筑。

  未来,孙海涛希望,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而且可以通过手机、数字电视、信息亭等终端接受到E都市的服务。

  这家刚刚诞生了30个月的公司,与生俱来地具备了WEB2.0的所有特征。

  用户除了可以上传交通、建筑、商家、待售商品等信息外,还可以发布“城事预告”———在地图上标注的地点将发生的事件。

  现有地图的“揪错”工作也对所有用户开放。只要选中出错地点,通过“英雄揪错”对话框,修改意见就可以直达后台。

  孙海涛充分意识到,电子地图是一个“对精确度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服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实时性”这两个最大的挑战,仅仅靠E都市自身是难以克服的。何况,这也有助于体现一家WEB2.0公司的“开放和互动的精神”。

  E都市最典型的Web2.0服务是“个性地图”———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定制地图,而其它用户可以共享和共建。比如,通过“上海美女地图”,那些“同好”可以交流“上海美女出没地”的信息。

  当然,“选择太多,诱惑太多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孙海涛希望自己能够“克制欲望”。

  在眼下的E都市平台上,建设的重点还是图形建设和提供基础信息的“黄页功能”。包括“城事预告”、“电子商务”、“个性地图”等在内的延伸服务,还只是一个概念或者雏形。

  是专注于少数城市并充分挖掘其商业潜力,还是迅速占领更多的城市?在“深耕”和“圈地”之间,孙海涛选择了后者。而阶段性的目标是占据30至50个上海、杭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明年上半年,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孙海涛说。

  决定E都市方向的,无疑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孙海涛坦言,“我们是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公司”。

  在已经完成的“杭州版”地图中,E都市绘制了3万至4万个不同的三维建筑模型———每一个模型都需要图片采集人员到现场拍摄三张不同视角的图片,然后由建模人员进行制作。“一个人一天只能制作十几、二十个建筑物”,制作周期可能长达数月。

  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互联网公司,如今的规模已经迅速膨胀至近300人。而其中有170多人是制作人员———包括图片采集人员和“建筑师”(建模人员)。甚至,在创业初期,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E都市一度依靠兼职大学生进行图片采集。

  但孙海涛认为,在前期项目尤其是“杭州”的投入是有益的积累。

  在包括制作团队,流程,模型和城市数据等在内的各个环节,E都市已经建立起了竞争对手和跟进者无法超越的优势。“它们难道会把这些工作重新做一遍吗?最好的方式可能是跟我们合作”。

  E都市最近提起的一起诉讼验证了这一说法,但也提醒了孙海涛需要更好的保护他的“核心竞争力”。这起正在进行的诉讼指证,一家“曾经到E都市考察过”的广州公司,试图以“黑客”方式盗取E都市的代码。

  当然,“黑客”事件足以坚定孙海涛的信心。这家目标“做世界级互联网企业”的公司坚持认为,这一优势足以支持E都市走向世界。

  在已经初步确定的海外市场,香港和韩国,孙海涛同样准备复制内地的“圈地模式”———从总部派出人员采集图片,在国内基地制作,在当地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商业运作和维护。通过这种方式,E都市希望把“人力成本优势”输出到海外。“在香港,一个模型师的成本是我们的10倍以上,在日本则是20倍”。

  然而,这家快速成长的公司目前正陷入对资金的极度渴求之中。孙海涛说,“我们需要充足的资本来支持我们的扩张”。

  主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前期投资回报周期过长———虽然,后台的建筑模型以3D形式存在,但受限于网络和硬件条件,用户目前可以看到的还只是一个角度(45度斜视)的3D建筑(俗称“伪3D”);现有“城市”还只是基础平台,“还在建立数据资产”,商业开发不够;以及,未来扩张的投入预期巨大。

  今天,身为总经理的孙海涛,除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外,还要经常接待来自各地的风险投资商。而公司早期主要投资人、董事长庞小伟更是专门在海外游说投资者。“这个事情今年一定是能完成的”。

  孙海涛希望一家“有国际背景,有共同战略目标”投资者加入他们的“造城”世界梦。虽然公司的前途还都没有定论,但这个“80后”的创业者自信满满地说,“当初,我们就是把一件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做到了今天。而且,我相信,我们这样的公司也只可能在中国产生”。这样的产品形态只可能在中国做好,我们的优势在国际上也是遥遥领先的”。
欢迎光临标兵的博客:http://biaobing.chinabiddingblog.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11-8 05:05 , Processed in 0.0718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