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人崔永元:把那良心丢了,病就好了(四)[问题][问题]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5

积分

新手上路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9-22 09:11:4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人物周刊:你有过挺严重的失眠和抑郁症,现在的状况怎样?

崔永元:同事们说我白天还挺快乐的,状态挺好,一到晚上就成了另一个人。有点人格分裂,白天一个人,晚上一个人。一到晚上,天一黑,满脑子都是这些事。

以前是住院,两个月,接受系统治疗。最要命的时候,是到了临死的边缘,就是要自杀,需要24小时看护。现在接受心理治疗是不定期的,当我觉得焦虑到自己无法控制、药物也不大起作用时,就会去找医生。我觉得抑郁症是个好病,让人天天拍案而起。(笑)

人物周刊:长时间的失眠和抑郁,是不是影响了你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呢?

崔永元:我是处在这种状态的,就是自己对自己无事生非,比如非洲出事了,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是我忧心忡忡;甚至看到美国的电视不好,我都很反感,比如说国家地理频道有个栏目广告(不是商业广告),我特别不能接受,它的第一个镜头是 “9•11”那个大楼塌了,视觉上非常漂亮、非常好看,我就说你想没想过,那些失去亲人的人打开电视机心里会怎么想?我为这些忧虑,想给他们写信。是不是有病?

人物周刊:有没有一些朋友,因为你的这种性格,断绝交往的?

崔永元:有,特别多。我是1985年开始做媒体,媒体朋友特别多,他们尤其不理解我,说你看咱们都是哥们儿,1985年就开始一起混,现在你成名人了,你给我们报纸报报料,报纸火一点,多好,你当正人君子,我们也没得登,没意思。他们不太愿意搭理我,反正就是越混朋友越少。

人物周刊:医生建议你换个轻松的、不需要太多责任的职业,你觉得自己可以离开吗?

崔永元:当然可以,这有什么值得留恋的,这个行业?

人物周刊:但现在你还是在干这一行。

崔永元:我能做什么呢?我没有别的手艺啊。比如我想过做房地产,那样可以挣很多很多钱,那时候崔永元是个商人,在商言商,我就挣钱,你管得着吗?但是偷税漏税、偷工减料,我又不能容忍,就没法去;也有一些企业找我做形象大使,推荐这个药那个保健品,干那么三五档就够这辈子花了。但这东西行吗?真是虎骨做的,蚂蚁泡的吗?我会跟人较真,一较真就会露馅,然后心里又不平衡,所以简直是没法选择,非得坏了良心。我要坏了良心,我就不要换职业,我就可以在这个圈子里如鱼得水,我水平比他们高,这我知道。

人物周刊:你不会像其他一些主持人那样拍个广告什么的吗?

崔永元:中央台有个自律手则,规定主持人不能做,你要做就得填个表什么的。我没填过这种表,我也没想过这个事,但是我知道大家私下走穴,都说是公益活动,其实是私下给钱,都这么干,慈善晚会都要钱。BBC要求特别严,主持人连慈善活动都不能参加。好制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人物周刊:目前最困惑你的事情是什么?

崔永元:目前最困惑我的就是我还要不要良心。

人物周刊:那你是要良心还是要健康?

崔永元:健康无所谓,健康就这个样了。问题是,要良心还是要钱?我必须坦白地说,我喜欢钱,我怎么会不喜欢钱呢?有了钱我能做好多好多事,往神圣了说,我能做更喜欢的节目,不在乎你看不看,因为我有钱,我就做;往低俗了说我可以买我喜欢的东西,可以到处去玩,可以带我女儿出国,带我女儿遨游太空。但是我现在没有那么多钱。如果想要钱的话,我必须得不要良心。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无论你是做楼盘,还是卖牛奶,你要是要良心的话,你就没有那么高的利润,良心会减低你好多利润。

人物周刊:那悬了。

崔永元:肯定悬了,对,悬了。但是我有时候会这样想,可能是一步错棋,因为你觉得你不要良心就可以挣钱了,但是当你抛弃良心的时候,你发现市场根本不认你,那时候既没有人请你做广告,也没有人请你走穴。良心也没了,钱也没挣到,真是鸡飞蛋打。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现在幸福吗?

崔永元:不幸福,我也找不回来这种幸福了,因为我误入歧途,找不回来幸福了。

人物周刊:对未来你有设想吗?你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崔永元:过一天算一天。我希望我女儿长大了不要像我这样。

人物周刊:不要像你哪样?

崔永元:不要像我这样难受,不要像我这样活着没有质量,我希望她做一个快乐的农民,要是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做一个快乐的市民。

人物周刊:现实生活中谁离你的心最近?

崔永元:很少,我那天看费穆的书,《小城之春》的导演。他就谈了艺术片跟商业片,简直就像我说的话。他说我从来不会迎合观众,迎合票房,他说我热爱艺术,但是同时我又在享受着孤独,谁能理解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特别伤感。那是费穆1948年说的,但现在2005年了,我还在这样想,所以我觉得我离费穆特近,但是他们走的都是英年早逝的路。

人物周刊:你应该不会吧?

崔永元:也不一定。我到现在依然认为那不一定不是好的选择。有时候我也很困惑:我走在街上,我在饭馆吃饭,我出差坐飞机,坐火车,经常看到很多人很友善地跟我打招呼,询问我的病情,问我睡好了没有,希望请我吃饭,然后给我推荐药,每个人都对我那么友好;但是在媒体上天天都有人在骂我,天天都有人以人民的名义在骂我。我很困惑,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做。我现在选择的方式就是躲避媒体,远离媒体,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公众人物,不要天天在报纸上,在网络上出现,在电视上出现无法避免,这是我的职业,其他的能不出现的就不要出现了。

《手机》那件事情,我一开始想的是,这些记者年轻,他们那么小,可能不懂得这些事。后来我发现根本不是这样,他们懂,他们故意的。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报社的主编,那主编跟我说,我们那些孩子现在听风就是雨,有时候八字没一撇的事就编成新闻登上了。我说那你为什么让他登呢,他说现在谁信这个呀。这是一个主编跟我说的。我心特别凉,我觉得那些孩子可能会犯这些错误,你主编这一关为什么不把一把呢?你都听之任之。

我倒不觉得报纸不能登周杰伦什么的,S•H•E什么的,有人喜欢可以登,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媒体上包括网络上是不是也应该有学术的园地呀,起码提供一个学术问题公平讨论的机会吧,而不是一张嘴就炮轰,一张嘴就攻击。

你看那天还说我炮轰倪萍呢。我是说体制的错乱,比如说倪萍是主持人的时候,她不拍广告,她遵照台里的规定,但是她现在转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她就成了演员了,她就可以拍广告。我的问题是如果有一天倪萍又转回来,又做主持人,那她还能拍广告吗?那肯定不能拍吧,那前面的广告怎么算呢?这不成曲线救国了吗?我说这就是制度的不严密。这里哪有攻击倪萍的意思呢?对不对?但是报纸上写的就是崔永元炮轰倪萍,炮轰收视率,炮轰《超级女声》,一下午开了三炮。

人物周刊:现在你怎么看死亡这个问题?还在想吗?

崔永元:我白天不想死,因为我节目都没做完呢,还有很多人找我有具体的事,这个帮孩子联系上学,那个是看认识谁,能买点便宜东西什么的。我不是晚上经常陷入痛苦嘛,有时候我还在想这个题目,还没有断这个念头。我的医生特别好,他说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说你在下决心之前,咨询一下我,你是有文化的人,我是你的心理医生嘛,我觉得你的方式好,你采用就行了。他说换句话来说,一个有文化的人要学会向别人求救,他是这么说的。

所以我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是爱找他,总是希望他能帮助我一下,甚至都有依赖的心理。易立静/文

崔永元说电影


我对电影研究得特别透,比对电视研究得透多了。电影是一个民族的问题,每个国家的电影都是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电影就像一片原生态的森林,是由各种各样的树种来组成。当森林里只有一个树种的时候,这个森林就完了。现在全世界的电影正面临着这种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个恶化的标志就是全世界只有好莱坞的电影,也就是说全世界的森林只有一种树,这树的名字叫好莱坞,而且好多好莱坞,在英国的好莱坞树,在瑞典的好莱坞树,在意大利的好莱坞树,还有中国台北,中国香港,这些地方的好莱坞树都是当地人种的,当地人允许物种入侵。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这不是我提出来的,你上上好莱坞的网站,所有反对好莱坞的电影人都在美国,大家都在美国,他们把这个叫做软权利,也叫第三种权利,他们认为这个对世界文化的一种损害是不可逆的。中国电影出现的问题就在于这,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竞争不是从1996年开始的——1996年我们引进了第一部大片《亡命天涯》——是从上世纪30 年代开始的,也就是从《马路天使》、《十字街头》那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中国电影人非常了不起,他们有力地抗拒了好莱坞,甚至占据了好莱坞的电影份额,那个时候跟中国电影人同样了不起的,还有英国人,他们甚至控制了一部分好莱坞的院线,他们控制它是为了什么?他们竞争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世界上除了有好莱坞电影以外,还有英国电影,还有中国电影。

好莱坞采取的对策就是三个方式。第一个方式是物种入侵,改变你的欣赏习惯。从 1996年我们就开始进好莱坞电影。我们进的那叫什么好莱坞电影?我们进的是好莱坞大片!好莱坞每年生产1000到1200部电影,大片不到20部,也就是说他的物种保护得非常好,他什么都有,他还有纪录片呢,《华氏9•11》,对吧?他还有科教片,有美术片,有儿童片,艺术片、歌舞片他都有,但是他给我们中国的就是大片。当然也有我们中国人主动去选的大片了,对吧。从1996年开始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好莱坞改变了中国观众,尤其是中国年轻电影观众的欣赏习惯,他们认为电影是这样。小时候看电影我们为王强激动,或者为谁激动,我们会喜欢里面的一个人物,喜欢它的故事情节,喜欢它的音乐,甚至喜欢它字幕的出法,我们是这样看待这门综合艺术的。现在有关电影你可以检阅检阅报纸和其他媒体,它就是四个字,叫视听享受,所以凡电影必须要有DTS,要有立体声,要有特技,如果没有特技制作,没有千军万马的场面,那就不叫电影。我们现在精心制作的一部电影非常好,讲的是一个老奶奶和她孙女相依为命的故事,没人看。这玩意儿能有什么动静啊?什么声音都不会有吧?顶多是鸡鸣狗叫,这有什么特技呢?两个人,对不对?我们为什么要花钱看两个人去演呢?而这就是电影啊。没人看《那山、那人、那狗》,只有日本人看,中国人不看那个,比《那山、那人、那狗》“好”的电影多了,《民警故事》什么的都非常好,没人看,《诺玛的十七岁》,这些电影好极了,都没人看。韩国和日本的电影生态保护得都很好,但是我们没有了,这是好莱坞走的第一步,改变观众的欣赏习惯。

第二,收买你的新锐电影人,你这个国家谁有名,陈凯歌有名,还是张艺谋有名,还是谁有名,我好莱坞要为你投资,做好莱坞口味的中国电影。在上世纪30年代,蔡楚生他们都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同样的问题,比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被改编过,改编成好莱坞版的,结尾是大团圆,而不像我们这个结尾是悲剧,因为好莱坞电影的结尾没有悲剧,都是大团圆,那么你要收买,很多人都被收买了,因为好莱坞资金雄厚啊,你要在中国拍电影能拿到1500万就不错了,但是美国人投资可以拿3000万美金啊。把我们好的电影人就这样干掉了。

第三条最狠,控制院线,院线都成了哥伦比亚的院线,都成了米高梅的院线,那么排片就由他来安排了。像侯孝贤这样不投降的导演,他拍的电影根本排不上,礼拜二早晨7点一场,礼拜三晚上12点一场,完了,就这两场。因为院线是我的,我想要排什么排什么,你管不着。这样一弄,你就收不回成本,收不回成本,就没人再给你投资,没人再给你投资你就拍不成电影,这时候你就面临两个选择:第一,跟我合作,我来投钱,拍美国风格的中国电影;第二,你别干这个了,死掉。

我过去在大学做过一个讲座,我告诉他们,电影是挣钱的产业,这些钱是应该塞入我们腰包的,现在被美国人拿走了,在美国,文化娱乐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航空航天业,在日本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33%,可在我们中国,文化体育全加起来还不到6%,现在你知道了,拍一部《泰坦尼克》能挣几十亿美金,我们天天出口袜子,得出口多少才能挣回几十亿美金呢?所以我觉得从产业规划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不应该把这个市场拱手相让。我认为我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没人理我,都说你神经病,你把你的节目做好就完了,管得着电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0

积分

侠客

沙发
发表于 2005-9-22 20:44:05 |只看该作者
他是因为什么而火的, 大家为什么喜欢他?
笑面人生的惨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1-24 19:48 , Processed in 0.0715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