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有经济学家吗?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5

积分

骑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0:56: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05年10月26日,《中华工商时报》发表了香港著名社会学者丁学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的言论,此论一出,使“公信度”本已降至冰点的经济学界“雪上加霜”,经济学界再次“集体失语”。虽然“经济学家”李剑阁旋即对丁学良予以回应,然而并没有打破“集体失语”的困境,反而使经济学界更加尴尬,因为李剑阁的回应显然是“驴唇不对马嘴”,不值一驳,只能使经济学界更加蒙羞。

  中国根本没有经济学家!

  与丁学良对经济学界的看法相比,笔者的看法可能更不乐观:笔者认为,当下的中国根本就没有经济学家!

  大凡能称为“家”者,其成果必然是在某一领域“成一家之言”,或是学术观点,或是研究范式,抑或是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应该说这还仅仅是最底线!试问,当今经济学界有人达到这最低线的要求吗?

  试看当下经济学界,要么是贩卖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要么是固守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套路,引经据典地论证各种所谓的经济现象!还有的就是“货于帝王家”,成为御用“经济学家”。更有甚者“唯金钱是图”,彻底地变成了商业社会的奴隶!

  单纯贩卖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至少还可以对中国经济学产生启蒙作用,事实上,这些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也确实对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邹恒甫坚持把最好的经济学原版教材引入教学,虽不能说“居功至伟”,但至少也算是“功不可没”!

  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套路来论证各种经济现象显然已经是“不合适宜”,但至少不会为祸太烈。

  那些御用“经济学家”如果能够仗义执言,可能会对中国的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上,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些经济学者确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改革的共识”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御用“经济学家”们或是成为工具理性的牺牲品,或是干脆专门为现行的政策做“注解”,他们的作用开始变得微乎其微,其研究的学术性也大打折扣,因此就目前来看,他们中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经济学家。虽然如此,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公共性,这些人还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投向某一强势利益集团。

  而那些丧失了知识分子良知、“唯金钱是图”的所谓“经济学家”则不同,他们完全寄生于强势利益集团,吃的是“嗟来之食”。既然如此,当然就得为主人说话,于是乎,他们靠着自己掌握的一点点经济学知识,趁着改革的大潮“忽悠”起来。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所以他们的“学术观点”绝对大可质疑,如果任由这些人“忽悠”,可能断送中国的改革前程。他们实际上成为强势利益集团的“二奶”,或者说干脆是“婊子”,因为谁给钱他们就暂时委身于谁。

  除上述“经济学家”外,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经济学者在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学术研究,然而他们却被“主流经济学界”边缘化,他们没有学术资源(在中国由各级政府或是财团资助的“课题”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资源”),因为学术资源早已被上述“经济学家”瓜分殆尽;他们没有话语权利,因为话语权利几乎完全为“主流经济学家”所操控。而且由于各种条件所限,短期内他们中也很难产生真正的经济学家。

  中国为什么没有经济学家?

  那么,中国没有经济学家是谁之过呢?

  实际上,中国不仅没有经济学家,连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也可以说是大熊猫级的“稀有动物”了。在人文社科和经济学领域,中国缺乏产生“家”的学术环境:现行的学术体制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而且非常僵化,仍然是行政主导学术甚至干预学术;学术资源的分配掌握在政府和各级大大小小的“学官”手中;课题制度更是如同一张无形的网,将大部分学者一网打尽,只能终日为课题奔忙;意识形态的禁忌也没有完全打破,“学术无禁区”还没有完全实现。所有这一切都严重窒息了学术的发展。

  目前中国人文社科和经济学领域都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家”,为什么公众却惟独揪住经济学界不放呢?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学关乎各阶层人民的利益,一些经济学家一味为强势利益集团代言的行径损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有可能误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

  其实,相比人文社科领域,经济学更应该也更易于产生“家”一级的学者,因为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束缚几乎是没有。例如,在社科领域,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直是遭到挤压,处于孤立和边缘化的状态;但是在经济学领域,新自由主义确是当之无愧地居于“主流”地位!应该说,从改革开放直到现在,经济学的学术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如果整个经济学界,尤其是握有“话语权”的主流学者能够形成一种群体的自觉,还是能够产生一些经济学家的!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经济学人似乎是天生的贱骨头,骤然脱离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似乎感到很不适应,他们几乎是一致地转身匍匐于市场的脚下,成为金钱的奴隶!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知识分子的“软骨症”在经济学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是经济学界的最大悲哀!

  中国呼唤经济学家!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催生了一批优秀的经济学者,而这些优秀的学者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中国改革又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时代呼唤经济学家,公众也期望经济学家成为社会的良知,用自己的知识为最大多数人谋福利!

  随着改革的日趋深入和各种矛盾的凸显,一些既受到西方经济学理论熏陶,又有中国“问题意识”的经济学者有望成为经济学家,相信他们能够发展出不完全同于西方的中国本土经济学!

  希望中国经济学界“知耻而后勇”,早日诞生出自己的经济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5-7-22 03:00 , Processed in 0.0692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