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06-4-17
- 最后登录
- 2018-7-2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66633
- 精华
- 168
- 帖子
- 23955
|
一个采购招标记者的生日感慨
【转载者注:介绍给大家一篇采购招标记者的感触文章。更希望大家理解很支持“在同一战线,不同战壕里作战的人们”。 我记得,记者也有烦恼的时候,也会因为某些事情闷闷不乐。在我看来,有些与他人的矛盾,我只好作:”水泥将,和稀泥”:因为双方都是优秀的青年骨干,大家不必为了个别的事情影响大局。Gzztitc.2007年4月】
原名 写在生日之际:做采购招标记者的苦与乐
来自 筑龙网 cgxw 2006-11-22 10:25:00
今天是我的生日。在这个日子,谈一下我工作的想法,还算比较有纪念意义。
2004年6月份,我到国家某报政府采购周刊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无距离地接触记者和编辑的工作。这之前,我很幸运的拿到了新闻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
在这之前,对于新闻记者,我的认识是不断向公众报道社会的真实事件、维护公众利益的人。他们应该是有着公正和正义感,有着大胆的闯劲和敢说敢做的勇气,应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欢和尊敬,支持和欢迎。
不过,事实让我很失望。其实在大多数时候,记者们从事着“受命为文”的工作,绝大多数的时间,记者是为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这些单位往往是媒体的广告主)服务。为这些单位服务简单而实惠,有人感激你,有人尊敬你,有人甚至会发给你小数额的红包。总之,你可能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很有价值。
但是,我觉得这一切索然无味。拿着地方单位写来的文字不通、面目可憎的稿件,我们无奈地要改变成稍微能看的东西。而且,常常为了一个工作报道,要给取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而绞尽脑汁。每一个星期报纸出版的时候整个集体都要面临这种苦恼。
我们会被地方请过去做采访。这种采访让我“很舒服”,也很不舒服。从出当地的火车站台起,我们的脚几乎就没能落在哪个城市的土地上。当然,除了游玩。这是记者受命采访的必备程序。如果你不抽空溜出去,或者没有人安排,除了官员,几乎见不到当地的一个人普通人。有一次参加一个大型的药品招标开标会,我所听到的都是正面之词,但是我始终想找出这些现象里面的缺憾,或者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是时间不允许,条件不允许,这让我非常难受。还好,直到现在那里的药品招标仍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新闻。只是在我们走之后不久,当地一个处级干部被查出问题,我们的文章甚至被有的媒体点名批评。我非常惶恐地翻回以前的文章,还好,我并没有将主观情绪过多地带入里面,而且,记者没有能力做一个官员违法历史的追究和调查。无论是都市报纸和是党报的记者,都没有这种能力。
最让我恼恨的是吃饭,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觥筹交错,拍马伪饰。至今不懂为什么中国人热衷于以这种方式交流。都说酒文化,酒桌上真的有文化乎?如果那也算是文化,我宁愿摈弃(我至今非常庆幸,我所经历的大约50场宴会,我坚持住了滴酒不沾,但是也正因为此,我只能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兵而受到冷遇)。另外,相当的浪费。我去过中部和东部沿海的一些省份,无论去哪里,山珍海鲜是不可少的。面对大桌大桌的菜,我相当心疼。很显然我们的一顿饭不下于1000元,而且有一半以上的菜都浪费掉了。在场陪吃的一般的官员对于我们的采访毫无意义,也许只是为了表示热情好客,一天就吃掉了当地农民半年的收入。
以前我非常厌恶开会,因为明明讲稿都准备好了,还让每个人千里迢迢到场念一遍做什么呢? 不过现在慢慢理解了,毕竟大家见个面不容易,于是靠开会的名义上级和下级之间可以互通消息,互相认识。而且,开会的时候如果有人即兴发点演讲,那最好不过了.那正是记者需要的内容.
我常常陷入一种苦恼中:在报纸的时候希望到网络媒体,因为不用喝酒,不用去应付那样一些不是新闻的新闻,不用费尽心机地修改自己极其厌恶的文章,不用害怕自己最出彩的地方被领导们不明就里地删除-------但是,当我真正来到了网络媒体,却又被另外一种苦恼所侵袭,没有记者证,没有相当当的媒体名称,没有人的采访邀请,没有一手的投稿人,也没有一个系统内较大的影响力.当然,更没有官员的笑脸、地方干部的央求。甚至,找一个愿意跟你说真话的人,愿意相信你能够为他服务的人,好难! 我甚至有两次跟一个负责投标的工程师说明我的采访意图,但他始终让我写下我的记者证,任凭我的解释也无济于事。然而,当我真正拿到了记者证之后,我又能将我的文章多大程度上发表,多大程度上反映一个行业真实的问题呢?
我总觉得记者应该有一种飞翔的本领,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去看另外一个地方的风景和人事.可是,3年来却一直没有找到这种感觉.我相信,是自己做得仍然不够好,那么,哪一天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
多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各个角落的弱势群体真正地作出一些事情,激浊扬清,为我们亲爱的国家和党发挥一只萤火虫的光和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