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ebnew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餐饮店招的文学多样性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4754

积分

精灵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9-28 11:35: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餐饮店招的文学多样性
  
  成都的餐饮行业历来重视店招,不少招牌都饱含诗情画意,有的出自古典经传,有的采于诗词歌赋,有的则得名于名家书法。
  “我大清”末年,成都劝业场附近一家餐馆名曰“楼外楼”,经营中西大菜200余种,脍炙人口的点心是薄皮包子,透过几近透明的包子皮能窥见嫣红的肉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开办于会府北街的“可园”(又名“咏霓茶社”),是集品茗、观戏和餐饮于一体的餐馆,好像可以算作“开拓创新全方位经营”的鼻祖。有《竹枝词》为证:“梨园全部隶茶园,戏目天天列市垣。卖座见前分几等,女宾到处最销魂”。开设于光绪三十一年的南菜馆“枕江楼”,是一幢江南水乡式的酒家,当家名菜是醉虾。民国27年南京沦陷前,成都新闻界在枕江楼宴请时任南京《新民报》副刊编辑的著名作家张恨水。美食通常是文化人文思泉涌的不远动力,张恨水当即以一首七言绝句答谢:“江流呜咽水迢迢,惆恨栏前万里桥。今夜鸡鸣应有梦,晓风残月白门潮。”时光荏苒,眼下的成都,不但斯人遗踪再难寻觅,更见不到万里桥的晓风残月了。嗟乎!
  民国初年由著名川菜大师李九如创办的“聚丰园”,以其敢于标新立异在成都餐饮界里崭露头角。“聚丰园”不仅经营川菜,而且兼营西点,既承办包席,又供应价格昂贵的大菜零餐,并且首开使用台布、西餐刀叉、高脚酒杯的“中菜西吃”之先河。被称为文坛怪杰的成都文人刘师亮专门写了一首《竹枝词》:“聚丰餐馆设中西,布置精良食品齐。偷向玻璃窗内望,何人依桌醉如泥?”我尤其喜欢这首《竹枝词》,它所描绘的场景,跟时下普通市民偷窥端坐在高档餐厅里的人中新贵大吃生猛海鲜或西式大餐何其相似哟。
  抗日战争期间客居四川的黄炎培先生,对四川饮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蜀游百绝句》就有一首专讲成都餐饮的店招:“小小商招趣有加,味腴菜馆涴秋茶。临时生活维持处,不醉无归小酒家。”
  “涴秋”是一个小茶社,“生活维持处”则为一家公寓,“不醉无归小酒家”得名于一首竹枝词“菜根滋味竞芳菲,不醉无归醉莫归”。一首短诗里竟有四个店招,足见黄老先生文学功底之深厚。以我的个人意趣来看,“不醉无归小酒家”的店名最具人文关怀,不仅显示菜品是佐酒的佳肴,而且透出对顾客的殷切关爱与呵护,职业道德在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醉无归小酒家”的主打菜肴是家庭风味的小烧小品,以葱烧鱼、红烧舌掌和蒜泥肥肠最受顾客青睐。
  黄老先生诗中提到的味腴菜馆,开办于民国32年。它的得名也颇有意趣。股东们打算经营有名的温江炖肉,就借用《南史》中“食止一日,膳有鲜腴”之意境,将店名起为“味之腴”,有菜肴味鲜肥美之意。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人们对“肥美”根本不像眼下这样反感,肥大块是心向往之的美味呢,要是换到崇尚张柏芝式“骨感美”的当下,业主是绝对不敢以“肥”做招徕的。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股东们为店招的书写反复磋商,股东甲提议,既然“味之腴”的主打菜是“东坡炖肘”,那就在苏轼的字帖中选字来做店招。股东乙则说,苏体太肥,被人讥讽为“墨猪”,不如选用赵体来得好。某甲反唇相讥道,赵体诚然娟秀也,但赵孟頫名节不好,为世人所诟病,故赵体断然不行;苏体固然肥硕也,然“东坡炖肘”是本店招牌菜。借“墨猪”之意趣,促生意之兴盛,岂不善哉?于是“杂然相许”,从苏轼的字帖中选出“味之腴食堂”五字放大,做成大招牌作为招徕。当年我从史料中看到这段逸闻时曾暗自一笑:60多年前的人实在太迂阔了,那些股东既无必要搞劳什子论证,也无需淘神费力去翻苏东坡的法帖嘛,送若干银圆请当时的市长题写招徕,岂不更好?
  成都文人喜欢搞餐饮好像是“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事情。如果说司马相如开小酒肆的初始动因是荷尔蒙作祟的话,那么,著名作家李劼人在民国19年创办“小雅”就是生计窘迫中显露的铮铮傲骨了。李劼人后来回忆说,“成都大学校长张澜由于思想左倾,为当时军阀所扼制,不能安于其位。张澜先生要到重庆去,……我就提出辞职,借了300元经营一个小菜馆,招牌名小雅。我同妻亲自做菜,一是表示决心不回成都市大学,二是解决辞职后的生活费用”。“小雅”的问世在成都引起轩然大波,报纸当即以“文豪做酒佣”为题大肆渲染,诚为餐饮行业小有雅趣的一件大事。
  成都的许多餐饮老店,店名大都别有一番情调,譬如“荐芳园”、“花近楼”,无一不显示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深沉的文化底蕴。至于20世纪初叶开办的“春风一醉楼”,看似有一点儿世俗的气息,但没过多久便改名“青莲居”,我私下揣度,此举除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动机外,恐怕还暗示店主一心向善的宗教倾向。当然,我这是典型的小人之心。
  我很喜欢成都那些餐饮老店的店招,因为它们大都有厚重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谁也不能由此推论我是“唯老主义者”或“两个凡是”(凡是老的旧的就拥护,凡是嫩的新的就反对)的拥戴派。因为对成都时下那些新业餐馆有品位有格调有意境的招牌,我同样也很欣赏。比如,“菜根香”就显示出“吃得菜根,百事可为”的追求,“巴国布衣”也透露出它的“平民意识”。至于店名的朴实无华与菜肴的品质价位有无必然联系,则又当别论。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引用这个著名的哲学论断,好像有卖弄之嫌,然而并没有将自己对店招的看法讲明白。我的意思其实极简单:只要不学东施也不充大牌,叫阿G阿M都行。至于某些餐馆不注重菜品特色服务质量,却在店堂里立上一个牌位,毕恭毕敬的供奉财神、关帝乃至莫名其妙的各路神仙;或者动辄就和劳什子公馆、使馆的攀亲,抹上几把“最后的贵族”的清泪,用以招徕人们廉价的同情,那就是另一个层次的话题了。仍然如你所知,欧洲是要经过好几百年的熏陶,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的,哪里像某些连穿西装基本常识都欠缺的成功人士也敢以贵族自居?
  我突然产生一个古怪念头:假设“克隆”技术高度发达,满大街都是复制、粘贴的“贵族”,个个摆出“石头城下,天低吴楚,目空一切”的架势炫耀自己的混血,该是一道多么有趣的景观呀。
  然而,那又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5

积分

新手上路

沙发
发表于 2005-11-7 14:36:50 |只看该作者

^_^

给你顶一下喽呵呵
米提拉拉苏^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bbs.ebnew.com

GMT+8, 2024-12-1 18:09 , Processed in 0.0699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